在“蘇式課堂”中指導學生正確寫字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當前在小學生識字和寫字過程中,普遍存在寫錯別字現象。主要是由于小學生具有感知粗略、傾向于無意注意等特點以及漢字本身具有難學難記的特點、教學組織的偏頗以及社會上的不良影響所導致的。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教師精心組織教學、注重復習鞏固、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以及激發學生的糾錯意識等途徑來指導學生養成正確寫字的素養。
蘇式課堂 正常寫字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2-0037-02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是漢語的重要輔助交際工具。因此,正確地書寫、運用漢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調查發現,隨著小學生識字量的增加,學過的字回生和寫錯別字的現象反而增多,無論是在作文中還是考試中,都會出現寫錯別字的現象,筆者認為,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防止和糾正錯別字,提高學生正確使用漢字的能力,鞏固識字成果,使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穩步提高。
1.精心組織教學,過好教學生寫字第一關
學生學字時,通過感知獲得的第一印象是否鮮明、正確,決定了記憶的準確性和持久性程度。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生字的教學,采用適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學習心理規律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正確地、牢固地掌握漢字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方法如下:
?。?)遵循學習曲線規律,加強基本功訓練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復雜性的學習,開始進步比較緩慢,以后逐漸加快,繼而達到穩定前進階段。而識字屬于復雜的學習,因此對于初入學兒童進行識字教學時,開始階段,教師必須要有耐心,扎扎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識字基本功的訓練,即教學生讀準字音;講清字的基本筆劃、筆順、偏旁;初步理解字義,此外還要通過字的部件分析法,使學生掌握組字方法。如:教“閃”字時,告訴學生這是半包圍結構,外面是門字框,里面是“人”;教“意”字時,告訴學生這個字是上中下結構,上面是立字頭,中間是“日”,下面是心字底。通過分析,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規律,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獨立識字打下基礎。
?。?)運用心理表象,促進形象記憶
心理學認為,形象記憶是以心理表象的形式存在的,因而信息的表象能促進形象記憶。而兒童心理發展特點表明,小學生的形象記憶水平遠遠高于其他形式的記憶水平。因此,字詞的指稱物的具體性或指稱物喚起的表象的生動性,將有利于字詞的記憶。所以,在教學中,要盡量使生字詞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系統,促進形象記憶的產生。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形象的教學語言,把抽象化的字詞記憶轉化為形象圖畫記憶。如:教“坐”字時,教師可以說:“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人,并排蹲在土上?!庇秩纾航獭皽纭弊謺r,教師可以說:“把一塊東西往火上一蓋,火就熄了,這就是‘滅’”。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講解,來促進學生的形象記憶,幫助學生記住字形。
?。?)呈現“組織者”
“組織者”也稱“先行組織者”,最早是由奧蘇伯爾提出的。它是指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學習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體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原學習材料的材料。呈現“組織者”的目的在于,給學習者已知的東西與需要知道的東西之間架設一座知識之橋,使他更有效地學習新材料。因此,在識字教學中,也應該運用“組織者”,通過在識字教學前,給學生提供一些引導性材料,從而促進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如:小學生常常會把“渴”和“喝”混淆,因此在教這兩個字的時候,可以先向學生提供一些引導性的材料,告訴他們:“有三點水的字往往與水有關;有口字旁的字往往與嘴巴有關?!痹诖嘶A上,再教學生認識“渴”和“喝”兩個生字,“渴了要喝水,因而‘渴’是三點水;喝水要張嘴,因而‘喝’是口字旁?!蓖ㄟ^先呈現“組織者”,使學生對這兩個字的偏旁有了一定的理解,然后再教這兩個生字,這樣學生今后在使用這兩個字的時候,就不容易混淆了。
?。?)視覺定位
認知心理學認為:視覺是人最可靠的認知系統和感覺系統,人通過視覺獲取的信息占其獲取總信息的80%以上,而在視覺獲取信息的過程中,第一印象又至關重要。小學生由于具有感知粗略、籠統、不精確的特點,他們在學習生字時,常常會第一次就看走了眼,并把這個變了樣的“形體”輸入大腦,并儲存起來以備使用。而人的認知又有一個頑固的自我保護系統,進行盲目的自我肯定,從而導致學生錯別字的產生,而自己卻并沒有察覺。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重視對字形的觀察和比較,用彩筆畫出容易忽略的部分,標出字形易錯、易混的部分,保證學生的第一印象不變形,充分做好視覺定位,從而減少學生錯別字的產生。
?。?)利用漢字的構字規律進行教學
由于漢字中有象形字、會意字和形聲字,因此在教學這些字時,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想象,把學生的無意識記變成有意識字。如:在教“日”“月”“水”“火”等象形字時,可以結合看圖,告訴學生這些字是怎么來的;在教會意字時,可以運用會意字的構字規律來分析字形,如:教“看”字時,可以告訴學生“把手放在眼睛的上方就是‘看’”。形聲字教學,可以啟發學生運用形聲規律分析字形,如:在教“晴”、“睛”、“清”三個形聲字時,首先告訴學生“這三個字的聲旁相同,都是右邊的‘青’,但它們的形旁不同,左邊的‘日’的表明與太陽有關,因而是‘晴天’的‘晴’;左邊是‘目’的表明與眼睛有關,因而是‘眼睛’的‘睛’;左邊的是‘氵’的表明與水有關,因而是‘清潔’的‘清’?!蓖ㄟ^分析形旁,達到從義辨形的效果。因此,利用漢字構字規律引導學生分析、辨認和識記字形,可以避免學生由于識記含糊而導致錯別字的產生。 ?。?)激發識字興趣,調動識記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最積極、最活躍的動機之一,小學生有了認識事物、學習知識的興趣,上課就會專心聽講,樂意動腦、動口和動手,積極完成學習任務。而識字教學就本身而言是非常單純、呆板和枯燥的,從而使學生不能長時間地保持有意注意,注意力極易分散,導致識記字形產生偏差的可能性增大。如:記錯筆畫、筆順,多筆少筆等。因此,必須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促進學生有意注意的保持水平。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運用實物、圖片等直觀手段,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通過運用實物、圖片等直觀手段,可以誘發學生的認知興趣,使之產生識記生字的欲望,從而集中注意學習,減少識記字形的偏差。如:教學有關夏天的生字時,可以先利用實物和文中的彩圖,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引導學生結合音、義來分析字形、掌握結構,字形識記的效果就較明顯。
第二,利用教學多媒體,創設生動的視聽場景幫助識字。通過教學多媒體可以使乏味的字詞在學生腦海中活起來,如:教學有關“沙灘、貝殼、魚蝦”這一篇識字課文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簡短的風光電視片,從而通過動態的畫面和導游員聲情并茂的解說,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字形識記的效率。
第三,寓識字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游戲性識字教學也是提高識字效率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有效手段,它能使學生感到引人入勝、欲罷不能。如:教師可以能過“開火車”、“找伙伴”、“默字接龍”等游戲,也可以舉行“默寫字大王”、“識字小電腦”、“糾錯小醫生”等評比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參與,激發學生競爭意識,最終使學生從樂趣中學會生字。
2.注重復習鞏固,減少熟字“回生”
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及時的復習鞏固也是不容忽視的,它是消滅錯別字的重要環節。研究表明,教師只有通過采取復習的手段,才能最有效地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把新學的字在頭腦中建立牢固的聯系,盡可能減少熟字“回生”。筆者認為,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兩種復習方法來防止遺忘:
?。?)間時復習
所謂“間時復習”是指學得的知識每隔一定時間復習一次。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復習方法:當學生在課上初步掌握了若干生字詞后,教師應該在下課之前及時復習這些生字詞,并布置學生回家后進一步復習鞏固這些生字詞;第二天上新的內容之前,教師應該對這些生字詞進行第三次復習;一周以后,可以采用默寫這些生字詞的方式進行第四次復習;一個月之后,可以同樣采取默寫的方式進行第五次復習,由此復習的時間逐漸延長,不僅能大大減少遺忘,還能節約在遺忘后再學習時所花費的時間,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過度學習
所謂“過度學習”是指學習一種材料,達到一次完全正確背誦后仍繼續學習。心理學認為:學習程度對遺忘進程有影響,適度學習雖能達到準確記憶,但保持效果不好,要想達到較長時間的記憶保持,必須過度學習。一般來說,學習程度在150%效果時(即原學習1小時后恰能正確背誦一次,再用半小時進行過度學習),記憶效果最好;超過150%,效果不再有顯著提高。因此,在識字教學中,當學生初步掌握生字后,還要讓學生進行過度學習,從而有利于識記材料的保持。但要注意的是,“過度”不能超過一定量,否則只是讓學生在做無用功,只會讓他們感到厭倦。
此外,復習鞏固的形式也應該靈活多樣,除了運用抄寫、聽寫、默寫的方法進行鞏固外,教師還應該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如:變字練習,添一筆變一個字、減一筆變一個字、改變某一筆的位置變一個字等;組詞,包括多音字組詞、多義字組詞、形近字組詞、寫同音節的漢字、先標調再組詞、獨體字加偏旁再組詞、選字填空、一字組多詞、組詞并造句等形式。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良的學習習慣是造成小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之一,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果,因此教師要注意教育學生樹立責任感、自信心,力爭寫一字,對一字,養成細心觀察、規范書寫、自覺檢查、及時糾正的好習慣。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和遇到字形生疏或意義不明確的字勤查字典的習慣,為他們消滅錯別字創造條件。
4.激發學生的糾錯意識
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有關讀寫錯別字的生動材料,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充分認識到讀寫錯別字所帶來的危害和鬧出的笑話,從而激起他們的糾錯意識。此外,還可以在班級小組中選出“識字小醫生”,對組內學生的作業進行檢查糾錯;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開展“每周作業無錯字”的比賽活動;還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街頭找錯字,并進行糾正。這些措施不僅趣味性強,而且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認真寫字、巧記字形,增強識字效果。
此外,對教師進行再教育,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這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
5.結語
當然,指導學生正確寫字的對策也不僅于此,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探索。正確地書寫、運用漢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從小打好識字、寫字的基礎。提高小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苦的工作,只有通過分析小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皮連生主編.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朱智賢著.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