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近年來網絡在生活中的普及,中學生應用網絡的頻率逐漸增加。中學生現階段正處在青春期,其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由網絡引起的心理疾病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心理。文章對新媒體背景下的中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針對性應對策略,以便讓中學生在健康狀態下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中學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13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23
一、新媒體時代
(一)新媒體特點
1.簡單易操作。電視、報紙和廣播等對于傳統媒體來講,在創建和運營方面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來予以維持,自身媒體化對普通群眾來說基本不可能實現。用戶在訪問新媒體過程中只需要連接網絡,就能夠隨時隨地將信息發表在網絡平臺上,除了操作簡單之外不需要投入任何資金成本,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的實效性,也能夠推動新媒體快速發展。
2.傳播速度快。人們在新媒體傳播過程中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不需要像傳統媒體那樣,經過篩選之后再傳送給社會群眾,信息的傳播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二)新媒體的優勢
1.新媒體的形式多樣性。新媒體具有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文字、音頻和畫面等都可以融合在一起,將自己看到的內容改成生動的畫面。因為對內容量巨大這個因素進行考慮,為廣大人員提供人性化的“檢索”方法,方便人們隨時對所需內容和以前瀏覽過的信息進行查找,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保存。
2.及時發布信息。新聞最重要的就是實效性,而實效性被新媒體做到了極致。在新媒體背景下,只要和互聯網相連接,就能夠隨時隨地接收到最新消息,而且對于自己喜歡的新聞,用戶可以隨時查看。
二、新媒體對中學生造成的心理影響
(一)積極影響
1.拓展中學生知識面。青少年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大部分是以學習為主要目標,一直處在學校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軌道。他們在新媒體中發現了很多新奇的東西,例如網絡游戲、電子雜志、網絡聊天以及手機電視等。所以他們在大量的信息中會產生欣喜的感覺。他們通過互聯網邁入了這個大千世界,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學生通過使用網絡增長了見識,打開了思路,提升了自身創造力,也產生了更加濃厚的求知欲,同時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對互聯網進行科學合理的使用,可以使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2.拓展中學生人際交往范圍?,F階段正值中學生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并沒有太多屬于自己的時間,除了在家學習之外就是在學校聽教師講課,基本上沒有多余的時間去交新朋友。由于網絡具備的便利性和開放性,讓青少年拓寬自身的人際交往成為了可能。隨著中學生社交圈子不斷擴大,和交往對象數量不斷增加,青少年可以切身體驗到更加豐富的情感。
(二)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青少年身體發育在學生時期處于高峰期,其心理也會產生一些變化。比如,對自己身體變化感到害羞,開始注意異性等。雖說這些都是特別正常的心理和生理變化,但是因為中國人特別保守和傳統,現實社會中很少公開談及到此話題,所以青少年并不會接觸到太多這方面的信息。新媒體背景下網絡環境所特有的自由性和信息交流的開放性,致使部分黃色信息和一些不良圖像及一些成人視頻在網上流出,對于正值青春期的中學生的不良影響非常大,易誘使青少年進行模仿和學習,致使很多人因為身心受到影響走到崩潰的邊緣,甚至造成犯罪。
三、學校應該怎樣利用新媒體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增強教師網絡修養
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在新時代教育創新發展中非常重要。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素養和跟隨時代潮流的創新能力,才能在社會快速發展,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二)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
學生需要將其具備的功能進行充分發揮,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對不同的感受進行體驗。例如,學??梢越M織學生開展各種球類比賽、文化娛樂活動、知識競賽和社會團隊活動等。學生可以在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中感受到樂趣,在緩解自身壓力的同時還能增強中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目前由網絡引發的中學生心理問題越演越烈,而新媒體時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得到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廣泛關注。為了防止中學生發生心理問題,教師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處理對策,為中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新媒體環境”。
參考文獻:
[1]史睿盈.新媒體促進校園文化健康發展的探索[J].中國新通信,2017(1).
[2]齊陽.探究新媒體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5(6).
[3]李昕.新媒體環境下的中學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商,2015(10).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韓田思(1971.1—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中學化學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