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的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傳統音樂是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其融入到我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同時也有利于加強對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傳統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 傳統音樂 小學音樂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音樂作為我國一項重要的文化形式,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審美標準也受到了影響,流行音樂也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不受重視。為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將傳統音樂的融入,豐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加強對我國優秀傳統音樂的保護和傳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現狀
1.1小學音樂課時少
音樂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素養的提升。但是一些學校以及教師對音樂教育還不夠重視,導致小學音樂課時較少,而且還出現了主科課程占用音樂課程的現象,導致音樂教師在有限的音樂課時上,講解的內容較少,更無法將傳統音樂融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中,難以傳承優秀傳統音樂。
1.2教育理念較為落后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一些教師采用教育理念較為落后,采用的教育模式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發展,導致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水平較低。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音樂教育更加注重音樂的審美性,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實踐以及創造,雖然大部分教師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不利于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
1.3學生對傳統音樂興趣不高
年齡較小的小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興趣愛好不穩定。在主課學習的壓力下,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音樂知識嚴重缺乏,音樂素養得不到良好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對傳統音樂更是一問三不知,不利于我國傳統音樂傳承。
2傳統音樂引入意義
2.1擴大傳統音樂傳承市場
我國地域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傳統音樂,我國各少數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民族音樂,例如蒙古族的“長調”、“短調”、維吾爾族的“木卡姆”、藏族的“囊瑪”等等,這些少數民族的音樂都具有重要的傳承價值,通過將傳統音樂引入到小學音樂課堂,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認識,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興趣,擴大傳統音樂傳承市場
2.2滿足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下,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應向學生傳授更多傳統音樂形式,豐富學生音樂知識,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不斷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學習更多我國的優秀傳統音樂,傳承發揚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
3傳統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的策略
3.1加強傳統音樂的內涵解讀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音樂,還應加強傳統音樂的內涵解讀,進一步促進傳統音樂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融合。中國歷史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傳統音樂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而且每個階段,中國傳統音樂都具有鮮明的的時代特征,例如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為“詩經”、“楚辭”、漢代“樂府”、魏晉南北朝為“清商樂”等。同時對于中國傳統音樂的認識,不應以創作時間的先后來區分,而是以音樂形態特征,例如著名樂曲《牧童短笛》,由于其表現形式不屬于中國傳統音樂固有的形式,因此屬于民族音樂作品,但是不能將其歸類到中國傳統音樂范疇內。而《二泉映月》雖然創造時間較晚,但是其表現形式為中國傳統音樂的固有形式,因此該作品屬于中國傳統音樂。
3.2展現傳統音樂魅力
將傳統音樂引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還應充分展現傳統音樂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傳統音樂的熱情,加強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傳統民族音樂,例如《數鴨子》這首歌曲,教師可以事先運用不同民族樂器來演奏這首歌曲,并提前錄好,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讓學生感受不同民族樂器帶來不同音樂體驗,然后教師可以一一為學生介紹這些民族樂器,學生如果對哪一個民族樂器感興趣,課下還可以多多查查資料,了解該民族的傳統音樂,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加強學生對傳統音樂的學習。
3.3加強傳統音樂的挖掘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音樂,還應加強對音樂素材的挖掘,不僅要挖掘課本知識內容中的傳統音樂,同時還應在課下收集更多關于傳統音樂的相關資料。與此同時學校相關工作者還應加強與當地文化部門的溝通與交流,整理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傳統音樂文化知識,這樣有利于豐富小學音樂課堂內容,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創新,改革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提升小學音樂學習效果。
3.4拓展傳統音樂活動
為了加強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還應加強傳統音樂活動的拓展,例如學??梢匝堃恍┟耖g樂隊到學校演出,并且民間樂隊和學生一起合作,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邀請一些專業的民族音樂老師對學生學習音樂進行指導,鼓勵有音樂天賦的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并且加大對民族傳統音樂的宣傳力度,使得學生能夠對傳統音樂有更深次的理解認識。還應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寒暑假,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傳統音樂會,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的業余活動,增加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總結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音樂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傳統音樂是我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審美標準受到了影響,流行音樂也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不受重視。為此未來改善這一現狀,還應加強傳統音樂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中運用,豐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加強對我國優秀傳統音樂的保護和傳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含凝.傳統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的策略分析[J].當代音樂,2018(05):43-44.
[2] 趙梅.小學音樂課堂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探析[J].北方音樂,2018,38(12):181.
[3] 李秀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31(06):57-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