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筑形式看中國古代單體建筑等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政治,經濟,文化交相呼應,互相影響。從古代的氏族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再到封建制社會,以及選舉制度,例如選賢制,嫡長子繼承制等都體現出中國古代社會的等級森嚴,對古代社會影響廣泛,在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領域—建筑方面體現突出?;始医ㄖ绫本┕蕦m和民間建筑,如安徽西遞,宏村;北京周莊等都是如此。政治因素與自然環境因素等相互交織,決定了中國古代單體建筑的不同形式,構架,功能。本文以中國古建為中心,選取開封等地區建筑等為例窺探中國古代建筑的等級制。
[關鍵詞]等級制;古建;開封
文章編號:2095-4085(2019)03-0020-02
1中國古代單體建筑形式
1.1穿斗式
簡單來說,穿斗式單體建筑是用穿枋把承載房屋載荷的柱子串聯起來,形成一榀榀房架,檁條直接擱置在柱頭,在沿檁條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聯起來,相互交錯,層層疊加,由此而形成屋架。
1.2臺梁式
抬梁式又稱疊梁式,是在承載房屋載荷的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由此相互交錯,疊加,形成房屋主框架?;诓煌臉嬙煨问剑瑳Q定了臺梁式單體建筑的使用范圍廣,在宮殿,廟宇,寺院等大型單體建筑中普遍采用,更為皇家建筑群所選,是木構架建筑的典型代表。
1.3井干式
井干式與干闌式多見于民居。井干式結構是一種不用立柱和大梁的中國古代房屋結構。這種結構以圓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層層疊置,相互交錯,在轉角處木料端部交叉咬合,略像圍場中的圍欄,由此形成房屋四壁。
1.4干闌式
干闌式建筑是河姆渡文化早期的主要建筑形式,這種建筑以竹木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兩層建筑,由于南方多雨的氣候條件,這就決定了其兩層的功能分區為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這種建筑形式古時流行于南方百越族群的居住區。
2中國古建等級
中國古代社會等級森嚴,層層滲透,其古代建筑形式因地域不同而又呈現出多種多樣的面貌,政治因素與自然環境因素等交織決定了其最能反映古代單體建筑特點的屋頂的多樣化,而中國古代單體建筑的屋頂也具有較強的辯識性特征,加之正脊與垂脊的吻獸安排,以及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綜合影響,就使,古代單體建筑呈現出等級制的劃分。
3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儒釋道”對古建筑設計思想的影響
3.1儒教對古建筑設計思想的影響
儒家禮教的核心是“禮”。中國古建筑設計思想也秉承了這一特點,以尊卑、上下、親疏、貴賤、男女、長幼、嫡庶等分布居住方位,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居住的環境也不同,例如北京的四合院中的北房一般居住尊望最高者,從而賦予本無意識的建筑以濃厚的倫理意識。這種建筑布局造型,不僅是一般家庭建筑的特點,也是宮殿建筑布局造型的規范。
3.2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對古建筑設計思想的影響
老子提出“天人合一”的觀點,提出人為自然界的主要成員,主張順應自然。這一觀念同樣影響了建筑的選址,布局,室內外環境,設計布置,取材及營造技藝等各個方面。
3.3中國單體古建筑屋頂變化形式
中國古代單體建筑的屋頂形式主要有硬山,懸山,卷棚,歇山,蕪殿,其余具有民族特色及變體有單坡,平頂,囤頂,藏族平頂,氈包式圓頂,拱頂,圓攢尖,三角攢尖,四角攢尖,八角攢尖等,盔頂,扇面,徽派建筑的烽火山墻,穹窿頂,盤頂等。
3.3.1廡殿頂
廡殿頂等級最高,其形式大氣恢弘,徒曲俊俏,屋檐寬深莊重,氣勢宏偉浩大,是皇權,神權的象征。其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其中重檐廡殿頂最為尊貴。開封地區(史稱北宋)由于金人入侵,宋代皇宮建筑大部分被燒毀,在今天的開封地區已見不到廡殿頂單體建筑了。重檐廡殿頂最具代表性的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同時太和殿也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又是唯一一個具有十只脊獸的單體建筑,單檐廡殿頂比較具有代表性有太廟戟門。
3.3.2歇山頂
歇山頂北宋時稱作九脊殿,顧名思義,歇山頂具有九條屋脊,其形式高俊凝重,也有分單檐和重檐兩種,在等級上重檐歇山頂僅次于重檐廡殿頂,單檐歇山頂僅次于單檐廡殿頂。
開封地區歇山頂則比較常見,最具代表性的是龍亭公園古建筑群;龍庭大殿即為歇山頂。還有,大殿屋頂為重檐歇山頂,四面正中均出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此外,重檐歇山頂具有代表性的還有保和殿,單檐歇山頂有乾清門等。
3.3.3懸山頂和硬山頂
懸山頂和硬山頂多用于民間建筑,較為常見。相較于以上兩種建筑形式懸山頂和硬山頂構造則相對簡單,就工程量和造價而言也較為低廉。在等級上低于廡殿頂和歇山頂,其中,懸山頂的等級比硬山頂稍高,懸山頂沒有明顯正脊,稍顯略欠大氣欠風骨,因而等級較低。由此可見,古代單體建筑的屋頂,正脊是很重要的!另外,懸山出檐,硬山不出檐。開封地區較為常見的有劉青霞故居,鐵塔公園古建筑群等。
3.3.4卷棚頂
卷棚頂線條流暢,陰柔,多用于園林建筑,在宮殿中也用于太監、傭人等所住的邊房。承德避暑山莊宮殿區的建筑都采用了卷棚頂。卷棚頂有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所以算是一種變體,具有代表性的有承德避暑山莊宮殿區,該區建筑以表現此為離宮,和正式宮廷相區分。
3.3.5十字脊
十字脊頂是古代中國建筑屋頂形式的一種,十字脊頂是由兩個屋頂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所繪制的《清明上河圖》中就有很多民居采用十字脊頂,其山面多采用懸山頂以及宋代的《金明池奪標圖》就出現了歇山式的十字脊頂,即四個山面都是歇山式。此外十字脊頂建筑典型代表還有北京角樓等。
3.3.6攢尖頂
攢尖頂也是中國古代單體建筑的一種獨特形式,較為普遍,宋代稱為撮尖;其特點是屋面較為陡峭,無正脊,數條垂脊交合于頂部,上覆寶頂,呈錐形。攢尖式屋頂多見于亭、閣,尤其是亭,榭,作為景點或觀景建筑。開封地區攢尖頂較為常見,龍亭公園古建筑群,鐵塔公園古建筑群等都可見到。攢尖頂還有北京頤和園中的廓如亭,是全國最大的攢尖式屋頂的亭子。殿堂等較重要的建筑或等級較高的建筑中,極少使用攢尖頂。等級尊貴的建筑中使用攢尖式屋頂的例子,目前可見的主要有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壇內的祈年殿等。
4結語
中國古代單體建筑等級有序,森嚴,每處建筑結構都體現著古人的精湛技藝,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限瑰寶。簡單來說古代單體建筑等級順序由高至低如下一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單檐廡殿頂,單檐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卷棚頂。
參考文獻:
[1]潘谷西.中國古代建筑史[D].南京:東南大學,2009.
[2]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