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素質教育視角看初中教育改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現階段初中素質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改革策略,以期在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同時,促進初中教育事業穩健發展。
【關鍵詞】初中教育;素質教育;教育改革;問題與策略
一、素質教育的基本概述
簡單來講,所謂的“素質教育”其實指的是在當前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基層教育工作者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目前的發展水平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的基礎上,利用教育、遺傳、環境等措施將大量有價值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此在深化學生思想認知的同時,激發學生各項潛能、提升學生精神品質的一種現代化教育理念,而其教學目的則主要是為了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目前來看,作為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通過各種方式對新時代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與提升不僅是當前初中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同時也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舉措,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在當前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素質教育具有全面性、全體性、個性性以及時代性的顯著特征。
二、現階段初中素質教育體系改革的現狀問題
1.教學觀念陳舊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主觀意識
在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課堂教學主體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也對教育工作者后期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作出了明確的規范——即在素質教育時代下教育工作者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處于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學觀念陳舊是初中教育體系改革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其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了一定影響;其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過度地關注于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卻忽視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使整個教育環節未能聯系到一體,給學生的整體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其三,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
2.教學模式落后問題的存在,無法滿足當前素質教育的教學改革需要
從目前來看,在當前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教學模式落后也是當前影響初中素質教育改革效率的主要問題之一,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其一,教學手段方面,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部分教育工作者仍采取傳統“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手段,未能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點,降低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導致其對于知識的探索能力也在逐漸弱化;其二,教學內容設置方面,在素質教育教學時代背景下,大多數教育工作者仍受到應試教育教學思想的影響,將教學內容設置的重點放在應對考試上,從而導致一些課外活動,音、體、美等學科的教學時間在不斷縮減,從而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改革的優化策略
1.加大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積極轉變其教學觀念
從某方面來講,教育工作者作為課堂教學的實踐者,其自身教學技能和綜合素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具有直接影響,故此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推進初中階段的教學改革,加大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積極轉變其教學觀念是當前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發展方向,即一方面基層教育部門需加大對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定期開展教育培訓活動,從而在端正教育工作者核心教育觀念的同時,也為后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打下了堅實基礎,而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還需積極轉變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觀念,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青島市某中學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摒棄了傳統“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手段,而是將體育游戲融入到體育活動中,如在課前準備活動中,教育工作者通過采取“聽口令、做動作”等游戲,讓學生在老師的指令下來做熱身運行,相較于傳統的課前操,這種熱身準備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反應能力,還能夠顯著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后期教育工作者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2.借助當前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計算機網絡在便捷人們日常生活、提高企業生產效益的同時,將其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工具,應用到日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能顯著地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進而為后期教育工作者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在當前初中教育改革過程中,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加大了對校園硬件、軟件及制度環境建設力度,在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教學氛圍的基礎上確保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而另一方面通過運用多媒體中的視頻、圖片、聲音等元素,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還有利于拉近學生與課程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例如,濟南市某中學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利用多媒體技術集動畫、視頻、圖片等一體化的優勢,將“剪紙”這一充滿神秘色彩的、復雜難懂的事物細致化地呈現出來,降低學生學習抗拒心理的同時,然后在引導中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與理解,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動手欲望,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推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成為了當下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基層教育部門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由于初中教育在我國整體教育階段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銜接作用,故此對其實施各項素質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姜喜平.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4).
[2]黃真明.人的科學發展理念視閾下我國初中素質教育問題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6.
[3]孫景啟.初中教育的現實困境與突圍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0(27).
[4]張順海.農村初中教育現狀與對策思考[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7).
[5]杜輝.山區初中教育現狀與建議[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4).
[6]王少光.淺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農村初中教育的途徑[J].考試周刊,2019(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