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語言策略視角看日語省略表達的語用功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談話過程中,為維護友好人際關系,談話雙方都會使用一些語言策略,省略表達就是其中一種。為幫助學習者更好的理解日語省略表達,基于Brown & Levinson的禮貌理論,從語言策略視角,考察日語各類省略表達所體現的維護談話雙方“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的語用功能。
  關鍵詞:語言策略  省略表達  面子  語用功能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a)-0180-03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vers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friendl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both sides of the conversation will use some language strategies, and omitting expression is one of them. In order to help learners better understand Japanese ellipsis expression, based on Brown & Levinson's politeness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strategies, examine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positive face" and "negative face" in various Japanese omitted expressions.
  Key Words: Language strategy; Ellipsis expression; Face; Pragmatic functions
  日語表達中,經常會出現省略現象。從語用功能的角度來看,省略表達可以起到“使句子更加簡潔,避免重復”等作用。不論是何種類型的省略,根據談話場景或是上下文的表達,說話人或聽話人都可以對省略的成分、內容及談話意圖做出合理的推測。例如:
  例1  A: 明日一緒に映畫を見に行こうか(明天一起去看電影好嗎)
  B: あ、明日、用事があるので…(啊,明天有點事……)
  A: そうですか、じゃ、また今度(是嗎,那么下次再約)
  談話中,A對B發出邀請,B通過“あ、明日、用事があるので…”這樣的省略表達,將自己“不能去”的意思委婉地傳達給A。從語言策略角度來看,B這樣的省略表達比明言“自己不能去”更有利于維護談話雙方的友好人際關系。日語母語話者在談話交流時,為維護友好的人際關系,類似這樣的省略表達是經??梢姷?。日語母語話者使用省略表達就如同“呼吸”一樣自然,但對于日語學習者來說,不論是使用還是理解,都存在一定難度。要幫助學習者靈活使用日語中的省略表達,就必須對省略表達在談話層面發揮的各種功能有所了解。
  1  先行研究
  省略表達在日語中比較普通,所以關于省略的研究已有不少。徐建霞[1]從社會文化的角度比較中日兩種語言,指出日語經常省略主語以及謂語,更加注重使用省略表達方式。張強[2]指出省略表達被認為是日語的三大特征之一,這一表達方式中的言外之意使日語表達更加曖昧模糊,這主要是受日本特有的文化的影響,而反映在交際上則體現了一種“こわさ”,即恐懼心理。趙麗雯、曹美蘭[3]以日語母語話者的日常對話為例,概括省略表達的使用場面,對其應對方式進行分類和總結,分析了各種應對方式的使用場合、使用方法、特征等要點。徐鴻麗[4]從文化角度對省略表達展開研究,指出省略反映出日本“民族的同質性”和“以心傳心”的交流方式。日語的省略表達與日本自然地理位置、生產方式,以及日本人的語言心理密切相關,體現了日本文化的特征。
  現有的先行研究有許多是從文化角度或是語法角度分析省略現象。當然也有從語用角度對省略進行考察的,但由于省略的類型比較多樣化,使用的場景也不盡相同,所以關于省略表達還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Brown & Levinson[5]提出了禮貌理論(politeness理論),這里的禮貌(politeness)是指談話雙方為不損害相互間的“面子(face)”而在語言表達方面體現的一種顧慮。他們指出人類有兩種欲求,一種是不想被人妨礙,不想被人擅自干擾、干涉的“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另一種是想要被人喜歡,得到別人贊賞、肯定的“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人們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有時不可避免地會侵害對方或自己的“面子”。為了維持友好人際關系,避免或減輕對這兩種面子的侵害,就必須使用一些語言策略,而省略表達就是其中一種。所以,該文主要基于Brown & Levinson的禮貌理論,從語言策略視角來考察日語省略現象在交流中發揮的語用功能。
  2  結果與考察
  日語的省略表達從省略的成分上來看,有主語省略、句末省略等類型。從使用場景來看,有請求、邀請、拒絕、不滿等場景出現的省略。但不論是何種類型的省略,從禮貌理論上來看,省略表達可以說是一種語言策略,具有維護談話雙方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的語用功能。   2.1 從語言策略看日語主語的省略
  主語省略是日語中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其成因涉及到語言本身的特點、地理位置、文化傳統等眾多方面。主語省略表達,除了有避免重復、力求簡潔等作用之外,基于禮貌理論,從語言策略角度來看,也具有避免“面子”侵害的語用功能。
  例2  A: 竹內さんですか。(是竹內先生嗎?)
  B:いいえ、竹內じゃありません。伊藤です。(不,不是竹內,是伊藤。)
  例2中,A 和B都省略了主語。將主語復原的話,應為:
  A:(君は)竹內さんですか。(你是竹內先生嗎?)
  B: いいえ、(私は)竹內じゃありません。伊藤です。(不,我不是竹內,是伊藤。)
  A和B的交流中,都沒有說明主語,但彼此之間卻完全理解對方指的是誰。這種無需明說也能理解對方所指的言外之意,可以讓彼此間的距離更加親近。這樣的省略表達,有利于縮小彼此間的距離感。從禮貌理論來看,這體現了維護說話人的積極面子的功能。
  2.2 從語言策略看日語的謂語省略
  謂語省略也是日語表達中常見的方式。如下列談話:
  例3  A:とにかく、食べたいなあ(總之,好想吃?。?
  B:何を?(什么?)
  例3中B省略了謂語“食べたい”。 先觀察A的發話,A并沒有直接闡述自己想吃什么,而是傳達自己想吃的述求,而B通過省略謂語的表達,將焦點集中在賓語上,體現了對對方的關心,間接傳達了一種想要進一步了解對方述求的情感,使對方有一種述求被重視的感覺。從語言策略來看,這其實就是一種顧慮對方的談話策略。B通過省略謂語,將話語的重點集中在了賓語“何を”上,向對方間接傳達了一種關心對方具體想吃什么的意思,使兩者之間的對話交流得以進一步展開。從禮貌理論來看,這時的省略表達發揮了維護自己的積極面子的功能。
  2.3 從語言策略看各類場景中的省略表達
  日語中的省略表達,在邀請、請求、拒絕、不滿等場景使用也是一種常見現象。例如當邀請別人的時候,常用到“時間がありましたら(如果有時間的話……)”“ご都合がよろしければ(如果您方便的話……)”,或請求別人做某事情的時候,常用到“あのう、ちょっとお願いがあるんだけど(稍微有個請求……)”“悪いけど(非常抱歉……)”等省略表達,用以委婉的邀請別人,或請求別人。
  邀請其實是一種要求別人參與某活動的語言行為,從禮貌理論上來看,它也有可能會造成面子侵害。邀請人雖說是出于友好邀請對方,但如果表達過于強勢直接,也有可能讓對方感到被迫參與,造成負擔,易讓對方產生一種自己領域被侵犯、自己的行為被干涉的感覺,換言之會對對方的消極面子造成侵害。所以,邀請人為避免對方的消極面子侵害,在邀請對方時使用的省略表達其實就是一種減輕對方消極面子侵害的語言策略。如下列談話:
  例4  A:今週の日曜日、うちでパーティーを開こうと思って。李さん、もし時間がありましたら……(這周日,我想在家里開晚會。李先生,如果有時間的話……)
  B:あ、そうですか、いいですよ。行きます。(啊,是嗎,好呀,我會去的。)
  談話中,A邀請B時,使用的省略表達“もし時間がありましたら…”,雖然沒有明確地述說要求對方做什么,但也成功地表達了自己邀請的意圖。同時由于沒有對對方提出行為要求,所以也減輕了對方的負擔,避免了對對方消極面子的侵害。
  同樣,請求是一種拜托對方做某事的語言行為。因為對對方提出某種要求,所以往往容易給對方造成負擔,讓對方產生一種被強加于身的感覺,從禮貌理論來看,這也是一種面子侵害行為。站在被請求者的角度,會有一種自己的行為被人干涉的感覺,即消極面子侵害。而站在請求者的角度,則因為侵犯了對方的消極面子,而擔心被對方討厭,即可能會對自己的積極面子產生侵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在請求別人做某事時,也經常使用一些語言策略,用以減輕對對方的負擔,避免談話雙方的面子侵害。類似于“あのう、ちょっとお願いがあるんだけど(稍微有個請求……)”“悪いけど(非常抱歉……)”等省略表達就是通過言外之意的方式委婉地傳達自己的意圖,以避免對對方消極面子的侵害和對自己積極面子的侵害。
  而對于別人的邀請或請求表示拒絕時,日語母語話者也經常使用省略表達。從禮貌理論視角來看,拒絕也是一種面子侵害的語言行為。對于別人的邀請表示拒絕,如果直接拒絕,有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滿,有可能會使自己的積極面子受到侵害。而被拒絕方也同樣會覺得自己不被人接受、不被喜歡,即也會侵害被拒絕方的積極面子。所以,在這種場景,對話雙方為維護彼此間友好的人際關系,避免自己或對方的積極面子受到侵害,就會必須使用一些語言策略。例如,在拒絕別人邀請的場景,經??梢杂^察到如下談話:
  例5  A:李さん、アルバイトの後、食べに行こうか。(小李,打工后,一起去吃飯嗎?)
  B:あっ、彼氏の誕生日なので、今日はちょっと…(啊,今天是男朋友的生日,所以……)
  例5中,對于A的邀請表示拒絕時,B就使用省略表達避免了直接拒絕。既說明了無法去的理由,避免了對對方積極面子的侵害,也委婉地傳達了自己不能去的意思,維護了自己的積極面子。
  最后,省略表達在述說不滿的時候,也經常被使用。在述說不滿時,因為是闡述對對方行為的不滿,所以語言過于直接就有可能會給對方帶來不快,傷害到對方。既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行為被干涉,侵害對方的消極面子,也會讓對方覺得不被人喜歡,侵害對方的積極面子。甚至還可能會引起對方對自己的不滿,侵害自己的積極面子。所以日語中多用委婉的方式來傳達不滿。例如下列談話:
  例6  A:あ、しまった、財布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啊,完了,錢包不見了。)
  B:だから、財布はちゃんとポケットに入れておいてって、言ってたのに。(所以,明明說了錢包要好好放入口袋里的。)
  例6中B沒有將“なんで私の言うことを聞かなかったの(為什么不聽我的)”這樣的不滿直接表述出來,但通過省略表達已將這種言外之意暗示給了對方。相比于直接闡述不滿,這樣的省略表達更有利于維護雙方的友好關系,具有避免侵害自己和對方面子的語用功能。
  3  結語
  該文主要基于禮貌理論,從語言策略探討了日語省略表達的語用功能。不論是何種類型的省略,根據不同的情況,省略表達都可以作為一種維護友好人際關系的語言策略來理解,發揮著維護對話談方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的語用功能。省略表達的語用功能是多樣化的,今后有機會,還需從不同側面對省略表達的功能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 徐建霞.中日省略表達比較淺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1(9):84-85.
  [2] 張強.日語省略表達言外之意的交際心理[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6):132.
  [3] 趙麗雯,曹美蘭.日語句尾省略的常用回應方式[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21-22.
  [4] 徐鴻麗.日語省略表達及其文化成因[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1):63-65.
  [5] Brown P,Levinson S.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82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