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認知角度看人類語言相似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相似性是指事物之間的相仿、一致關系,反映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方式,是人類認知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認知是語言的基礎,語言是認知的反映,而人類的認知又具有相似性,因此人類的語言也具有相似性。通過對人類語言相似性現象的研究和背后的認知思考可以加深對語言規律的認識。本文試圖對人類語言相似性現象進行分類和總結,從認知的角度分析這種現象的成因。
  關鍵詞:認知;語言;相似性
  人類語言除了具有無可爭議的差異性之外,還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興起,語言知識納入到人類認知的一個部分中,語言的運用原則也包含在人類一般的認知原則中。因此,本文試圖從認知的角度宏觀地探討人類語言相似性根源的一些問題。
  一、相似性的認知語言學角度解讀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一個概念范疇,必須參照人的身體經驗、范疇化過程和一般認知功能規律來加以論述研究 。錢冠連提出:“人類在千差萬別的世界中看到象似性,并據以對世界進行分類,進而形成概念。這樣的過程就是范疇化?!闭Z言結構與認知經驗結構間存在自然聯系。這種自然聯系即相似性就體現了范疇化的動因,揭示了范疇化的理據性。
  二、人類語言相似性的多層面體現
  人類語言相似性是指兩種或多種語言在語音、詞匯、語法結構、語篇各個層面上存在的一種大致相當的關系。在這些層面中,包括語言形式之間的相似性,語言形式與意義之間的相似性以及概念意義傳遞所依賴的概念意義之間的相似性。
 ?。ㄒ唬?、語音層面
  語音形式與表示的意義之間存在一定聯系。每一種語言的詞匯中都有一些象聲詞,某些詞匯的發音也與其所表達的意義有著一定的關聯性。尤其是以綴合法構詞為主的語言中,詞素的發音和拼寫都有固定的意義。比如英語中Pit a pat 表示噼噼啪啪聲,而在中文中P和噼啪的發音十分相似。英語中sl表示滑、滑動,比如sleek表示光滑的,slick表示光滑的, slide 表示滑動。
 ?。ǘ?、詞匯層面
  語言中許多詞匯都具有一詞多義的特征,當一個單詞從一個基本的意義發展成多個喻義時就體現了語言的相似性。而不同語言之間的詞匯也在這一層面有著意義上的相似。英語中Alley既能表示胡同,又能表示球道(形狀相似);Bromide既能表示溴化物,又能表示陳腐的想法和語言(功能相似),而在中文中后門、機關、菜鳥等詞也都體現著和英語相似的一詞多義。
  在詞匯數量層面,一個詞組或者短語使用的單詞數量越多,表達的意義就越復雜。在詞匯順序層面,當多個形容詞去修飾名詞時,不同語言都有著自己的詞匯排列方式,一般都符合主觀形容詞在前,客觀形容詞在后的特點。
  (三)、句法層面
  Haiman和Langacker都對句法相似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句法結構層面的相似性表現為距離的相似性、順序相似性和數量相似性。
  句法結構層面的距離相似性是指一個句子之中語言符號之間的距離相似于概念距離,意義聯系會隨著語言符號的接近而變得緊密。
  而句法結構層面的順序相似性是指一個句子之中語言單位的排列順序和時間順序是相似的。世界上大多數語言的組織順序都是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的順序。因為要先有動作和行為的執行者,才能做出某種行為,這和人類的認識規律也是相符合的。功能語言學家認為,人腦的認知過程是利用舊信息接收新信息的過程,交際過程也是信息傳遞過程 。
  (四)、句意語篇層面
  語言中語篇的結構與其所傳遞的語篇意義之間也存在相似性。不同的語篇可以通過形式的安排傳達出特定的語篇意義,風格靈活的短詩和網絡語言中的短句往往能夠體現這點。而許多文學作品中更是存在通過整個語篇進行相似性隱喻的手法。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果戈里小說《變色龍》、吳敬梓小說《儒林外史》等諷刺文學作品中都存在著利用相似的政治背景或者文化背景,將整個語篇構建成隱含隱喻的現象。
  三、人類認知角度探究語言相似性根源探析
 ?。ㄒ唬⑷祟愓J知具有相似性的屬性
  認知是人腦內所進行的思維活動,因此對于人類認知特點的認識離不開對其物質載體——人腦,及其認知對象——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客觀分析。
  1、各民族生理機制的一致性
  從語言的物質載體出發,可以將語言分為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內部語言的載體是大腦神經網絡,因而它可以被看作是以大腦神經網絡為基礎的語言系統;而外部語言的載體是物質語音和物理性文字,因此外部語言實際上是能夠觀察到的語言現象。雖然人類的語言、語音、文字等外部語言現象不同,但是操這些語言的人們卻同為人類群體的組成部分,他們有著生理機制的相似性,即大腦神經網絡的相似性。所以這個最基本的本源決定了世界各民族在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存在的共同的自然、社會現象進行描摹的時候,存在語言的相似性現象。
  2、各民族認知對象的同一性
  雖然世界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氣候環境下,但是卻共屬于同一個世界,而且人類運用語言對世界的描摹也主要是對世界基本現象、基本規律的描摹。而現實世界又是有著基本的共同的規律,因而反映這些外界規律所形成的認識就會有大致相似性。盡管世界各民族思維的方法、過程、角度各有差別,但是基于相同的客觀事實,決定了思維的大致相似性。由此可見,人類認知具有相似性的一面。世界巖畫的相似性就是具體的實例
  (二)、人類認知是動態過程
  人類的認知是一個動態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人類的認知具有某種天賦的基礎。這不僅包括人類天賦的生理機制——大腦,還包括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結構和進行思維活動的能力,它們是認識發生的前提條件。隨著接觸的日益增多,人類經驗的不斷豐富,便產生了與之相應的、更新的思維結構。正是由于認知的這一特點,才導致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不斷地向前發展,人類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地加強。而相似性的體現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不同的時段有著不同程度的體現,但是卻符合人類認知的基本規律和過程特點。
  四、結語
  通過對人類語言相似性的現象整理和從認知角度進行根源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語言的相似性的確是客觀現實。而此種相似性形成的原因來源于人類認知特點。通過對人類語言相似性現象的研究和背后的認知思考可以加深對語言規律的認識。這一研究不僅可以促進人們對語言相似性現象本質的認識,同時也可以促進語言對比方法論的發展,即它可以為語言對比提供一種從人類認知相似性和差異性的角度對語言對比結果進行認知解釋的方法。
  參考文獻:
  [l]王寅.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 (2).
  [2]錢冠連.有理據的范疇化過程—語言理論研究中的原創性 [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 (10).
  [3] F. Ungerer& H.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20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3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