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傳統模式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單一的、固化的,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很難啟發其思維的創新力與想象力。新課程背景下,從生活角度進行教學模式的重新構建顯得至關重要,教師要給學生體驗的機會,自學的時間,要鼓勵他們探索未知領域,從而產生“語文即生活”的意識。當學生具備探究能力后,教師可再引用趣味的元素或者新穎的材料,培養學生勇于實踐的好習慣。語文教育走向了更大的成功,有望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角度;教學研究;方法分析;思考
  引言:“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運用,會比理論知識直接灌輸的效果好得多,而從生活角度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活動方案,給學生自主分析、獨立思考的機會,能夠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一頁。實踐環節,語文教師必須尊重學生,進行授課方式的轉變與教學內容的補充;還要理解學生,運用生活化教學法設計個性化的練習活動,繼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構建和諧師生互動關系。如此一來,中學生真正學好語文知識就更加指日可待了。
  一、教師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計劃的實施,必須提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從生活角度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生活化的授課方式給予他們成長的快樂,成才的良機,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最新要求,更利于初中生們身心健康發展[1]。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文章中對濟南周圍環境的描寫和濟南氣候的描寫,那一幅幅的美麗的畫面向學生呈現出濟南冬天的魅力。教師在文章中對濟南冬天的描寫可以引導到我們生活城市的冬天,我們生活的城市冬天和濟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也有小山把我們圍個圈,也有皚皚的白雪美不勝收,教師通過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濟南充滿好奇,從而更加深刻的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美文。
  二、引導學生認識生活
  學生雖然每天都行走在社會之中,但他們的學習時光大多在課堂上度過,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十分重要。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把學生看作是無知無能的接受器,畢竟他們有著自己的真情實感,有著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有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有著自己的成長背景。作為教師,所要做的不是從外部強制地去灌輸知識,而應從內部去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由內而外地引導學生去認識周圍的世界,認識身邊的生活。如魯迅的《社戲》一文,課文所描述的生活與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的童年生活比較接近,因而可以充分引導學生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進行拓展,從課文中讀出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影子。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將生動的生活引入課堂或讓學生主動去記錄生動的生活,讓語文學習始終與生活緊密相連,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進一步充滿靈氣與活力。
  三、教學情境的生活化
  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置身于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之中,從而更好地對文本進行理解。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較強,要求學生具有想象與聯想的能力,通過營造氣氛來產生共鳴。但由于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很多情境無法在課堂上完成,借助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能夠完美地解決這一問題[2]。多媒體技術以其強大的優勢為我國的中小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尤其是語文學科,它能夠達到傳統語文課堂中無法企及的高度,幫助教師創設需要的情境,使教學情境更加生活化。如講授經典美文《春》時,我原打算帶領學生進行一次小型春游,讓學生親身體驗春所帶來的變化,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實行,為了彌補這一遺憾,我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向學生展示小草沖破泥土釋放自我的瞬間、鳥兒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小朋友們蹦蹦跳跳地玩耍,臉上綻放著美好的笑容……同時為學生朗讀《春》這篇課文,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文字在流淌,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學生閉著眼睛感受春的神奇魅力,不自覺地陷入其中。我借此機會教育學生,其實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你們真的用心觀察了嗎?美不僅在朱自清的筆下,也就在我們身邊。
  四、師生產生情感共鳴
  長期以來,人們有一種錯覺,認為發揮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安安靜靜地聽講,教師連珠炮般的提問,學生如流水般地應答。當然,教師的“講”與“問”是需要的,特別是在關鍵處,教師的精講、精問往往起了畫龍點睛的導向作用。而語文的教學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教師的精講、精問與學生的精聽、精學產生不了共鳴,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在講授課文時,可以引用與學生有相似經歷的例子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學中,朱自清因父親轉身為他買橘子有感而發,《背影》一文融合了朱自清對父親濃濃的愛,如果只是教師一直在強調父親的愛,和朱自清的感受,學生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感觸,但如果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父親的背影,感受父親對自己的愛,這樣,學生對背影這一課文就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積極開展語文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教科書雖然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但卻并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內容[3]。語文資源無處不有,無處不在。廣袤美麗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等等,都是語文學習的大課堂。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鮮活生動的語文的源頭活水,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語文活動。如課本劇、故事會、詩歌朗誦比賽、辯論賽、辦手抄報、排演小品、演講賽、影評、猜迷活動、廣告設計、制作圖書卡片、答記者問、即席采訪、歌曲評價、情景對話等等。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及重要組成部分,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個性潛能等都得到充分的體現,同時還增強了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對社會上真、善、美、假、惡、丑的辨別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結語
  語文教育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生活是語文教育的源頭活水,如果沒有了源頭活水,語文教育將是枯燥的,乏味的。而如果從生活角度來進行語文教育,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是一個非常好的授課模式。所以從生活角度進行語文教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武春玲.讓語文融入生活――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探析[J].語文天地,2014(05):79-80.
  [2]王玉慧.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03):117-118.
  [3]周迎春.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6(20):126-127.
 ?。ㄔ颇鲜≌淹ㄊ墟傂劭h五德中學  6572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9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