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晚霜為害特點及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果樹生產中,晚霜的危害會影響品質、產量甚至絕收,嚴重挫傷果農的積極性,制約果樹生產的發展和農民收入。對晚霜類型、為害特點、防治措施進行了探討,目的是預防和減輕晚霜為害,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果樹發展和農民增收。
關鍵詞:果樹;晚霜;為害特點;防治措施
霜凍是指空氣溫度突然下降,地表溫度驟降到0 ℃以下,使農作物受到損害,甚至死亡。霜凍是農業氣象主要災害之一。
1 霜凍的分類
根據不同季節發生霜凍情況,可分為晚霜凍和早霜凍兩種。晚霜凍一般發生在春季,又稱春霜凍。
按霜凍形成的性質,可分為輻射霜凍、平流霜凍和混合霜凍3種[1]。其各有特點,為害程度不同(表1)。
2 晚霜凍的危害
2.1 霜凍對果樹的危害
在果樹生產中,晚霜主要傷及幼芽、花、幼果及嫩梢,一般在-2~-1 ℃,花和果易受凍;溫度降到-4~-2 ℃時,新梢也易受凍。
輻射霜凍常使低洼、溝谷和山麓的部分花、果和幼葉受凍而減產。平流霜凍常使迎風的山坡、山頂的花和果嚴重受凍,甚至絕收,部分新梢受凍變黑?;旌纤獌鑫:Ω鼑乐?,新梢甚至全部凍死,只能靠隱芽重新發枝;易遭受腐爛病、潰瘍病,造成樹勢衰弱,產量和品質下降。
2.2 霜凍之后的溫度變化影響霜凍的程度
霜凍發生之后,溫度上升速度快,同時陽光照射強烈,二者共同作用于果樹霜凍部位,果樹受害更嚴重。因為由陽光直射產生的高溫加強了細胞間隙水分的蒸發,造成果樹枯萎死亡。霜凍發生的持續時間和強度與果樹本身及地形、植被等條件密切相關,一般萌芽開花早的果樹,如杏樹,最容易受晚霜為害,且受害嚴重,低洼地、山谷地、小盆地和森林中的空地,晚霜凍害比鄰近開闊地發生概率大、維持時間長、為害程度重。
2.3 霜凍強度和持續時間影響霜凍的程度
霜凍強度越大,果樹受害越大;霜凍持續時間越久,果樹受害也越重。例如:2018年4月3—6日太原市普降雨雪或雨加雪,最低氣溫普遍下降到0 ℃以下,其中陽曲縣-3.3 ℃、尖草坪區-2.5 ℃、清徐-2.1 ℃、古交-2 ℃,后期伴隨5~6級大風、短時7級以上大風及低溫寒潮災害天氣影響,4月6日夜晚至7日凌晨,尖草坪、小店、陽曲、清徐等區縣果園溫度最低下降到-5 ℃,對正在吐露的葉芽和盛花期的果樹再次造成重大花期凍害。
2.4 晚霜發生的時間影響晚霜的程度
晚霜發生越晚,危害越大。例如:2014年5月2日的低溫對太原周邊市縣農業的危害特別嚴重,在低溫霜凍發生2 d后,清徐、晉源、尖草坪的葡萄、杏、梨、蘋果及核桃幾乎全部受凍,甚至溫室靠窗戶兩側的也受到凍害。
2.5 冬季氣溫影響次年霜凍發生情況
一般上一年出現暖冬,春季容易發生晚霜為害,因為暖冬的影響,作物物候期提前,幼嫩的組織和花器官就容易受害;早春溫度上升,植物萌發早、生長快、抵抗能力差,因而受害。
2.6 太原市地貌特點容易發生霜凍
太原市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為沖積平原,地形復雜,在同一時間內,海拔最高處和最低處的溫度相差12 ℃左右。春季氣溫回升快,光照充足,平均氣溫9~12 ℃。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凍,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 ℃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 ℃以上,地下5~10 cm日平均地溫穩定在12 ℃以上,對開花早的杏、桃、葡萄等果樹來說正是果樹花期、幼果期或新梢開始生長期,此時遭到霜凍,輕者落花、落果加重,重者導致絕收。因此,春季管理中應采取各種措施預防晚霜為害,以確保高產優質。
3 防護措施
3.1 合理選址法
一般洼地和陰坡易聚積冷空氣,常易造成霜凍,建園時應避開低洼地和陰坡,選擇小于15°的緩坡地帶較好。
3.2 延遲花期法
3.2.1 樹干涂白
秋末冬初在樹主干和主枝上涂白,既可防凍又可殺菌,同時還可推遲果樹萌芽,可推遲花期5~6 d。
3.2.2 夏季修剪
6月上旬對超過30 cm的枝條短截1/3,促發二次副梢,利用副梢花芽延遲開花的特性,避開霜凍期。夏剪時一并施入少量磷、鉀肥,既能提高花芽質量,也可減輕霜凍。
3.2.3 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晚秋噴乙烯利100~200 mg/kg,可推遲花期3~5 d;晚夏和早秋噴施萘乙酸100~200 mg/kg,可推遲花期2~5 d;花芽膨大期噴施青鮮素500~2 000 mg/kg,可推遲花期4~6 d。個別品種可能出現流膠或花芽脫落、結實率下降的現象,要慎重應用[2]。
3.2.4 提前灌水
一般晚霜來臨前5 d之內澆水,可使澆水后10 d之內的土壤平均溫度降低3 ℃左右,使根系活動受到抑制,花期延遲,顯著提高樹體抗寒性。另外,灌水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由于水的熱容量大,使近地面處土壤的平均溫度升高4 ℃左右,可有效地減輕或防止晚霜為害。
3.3 養分調控法
夏秋季節增施磷、鉀肥可以增加樹體養分,提高抗性;或在花果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和蔗糖混合液2~3次,也可提高抗凍性;或在萌芽期對樹冠噴灑0.5%的氯化鈣溶液,可使果樹花期延遲5~7 d,有效地防止晚霜為害。 3.4 熏煙保護法
早春果樹花芽開綻時,晚霜來臨之夜,在上風口設置煙堆,利用持續的煙霧營造一個“煙霧溫室”,阻止地面和樹體的繼續散熱,同時煙霧中的水蒸氣在凝結時放出的潛熱及發煙物放出的熱量可以增加果園的空氣溫度,防止霜凍的發生。具體做法是:在果園內每隔15 m左右放置一個煙霧源(放煙堆),均勻分散在果園內;煙霧源由潮濕的秸稈、落葉、雜草及鋸末、廢柴油等組成,每個煙霧源重25 kg左右,當氣溫降至3 ℃時即可點火發煙。注意事先與環保部門取得聯系,得到許可方可進行[3]。
3.5 霜后補救法
3.5.1 及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正在開放或已開放的花遭受0 ℃左右晚霜凍害后,授粉受精和坐果能力喪失,應在霜凍過后及時對未開放的中、晚期花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坐果率。
3.5.2 及時補充礦物營養
人工授粉后,立即向樹冠噴布0.3%硼砂、0.3%尿素、0.3%蔗糖混合液,可提高坐果率20%左右[4]。
3.5.3 調節營養分配
花期結束后,對幼樹或結果少的旺樹應進行樹干環割或環剝,可提高坐果率,減輕晚霜對產量的不良影響,同時抑制新梢旺長,保證下一年的花芽分化。對于葡萄、無花果等果樹,遇到霜凍嚴重幾近絕收的情況,可對結果母枝進行重剪,逼發下部的冬芽,這樣可以挽回一部分產量。
3.5.4 科學管理
果樹受晚霜為害后,果農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常常疏于管理,造成樹型紊亂、病蟲害嚴重、花芽分化不良,影響以后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對受晚霜為害的果樹,應樹立信心,科學管理,少氮增鉀,防病保樹,通風透光,花芽適量。
4 預防措施
加強政府監督指導,形成省、市、縣、鄉鎮、村聯動聯防機制;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做到早預報、早準備,使預防措施到位;加強相關技術培訓工作,做到人人懂技術、人人會預防,爭取把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鼓勵科研和農技人員對一些技術措施進行總結、鉆研、摸索,并結合當地的氣候、地形、作物類型,形成自己獨特的預防機制[5]。
總之,任何災害都有一定的規律,只有掌握科學的技術、運用合理的方法、建立相應的機制、調動人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克服任何困難和災害。
參考文獻:
[ 1 ] 曹學會.山西太原預防早黑寶晚霜害及栽后管理措施[J].果樹適用技術與信息,2014(07):35-36.
[ 2 ] 付秀惠,孫金卓.果樹晚霜之后補救措施及預防技術[J].山西果樹,2018(05):62.
[ 3 ] 權學利,李媛,馮斌.果樹晚霜凍害的發生與防治[J].河北果樹,2012(03):34-35.
[ 4 ] 劉發.蘋果樹晚霜凍害的預防與補救措施[J].吉林農業,2011(07):131.
[ 5 ] 孫云才,夏峰.果樹晚霜凍的預防與補救[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1(03):1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