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與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青花菜具有良好的氣候適應性,生長強健,最適宜在溫良干燥的氣候條件下生長。通常情況下,生長期溫度控制在18~22 ℃最為合適。但隨著季節變化,氣候溫度也發生變化,對青花菜的生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使其生長趨勢變差,產生嚴重的病蟲害。為了確保青花菜能夠增產增收,就需要種植人員制定一定的措施預防病蟲害,因而對青花菜的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關鍵詞 青花菜;病蟲害;發生特點
中圖分類號:S436.3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16
青花菜在夏季病蟲害多發,導致青花菜的產量嚴重減少,甚至可能出現絕收現象,因而需要種植人員采取合理的措施對青花菜的病蟲害進行防治,以提高青花菜的產量。青花菜種植人員可以通過選用抗性品種、在病蟲害初發期進行杜絕、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達到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1 青花菜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
1.1 細菌或真菌性病害
1.1.1 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為害青花菜的葉片。在感染黑斑病初期,青花菜葉子上會出現黑色的小斑點,當經過一段時間后,會由黑色的小斑點逐漸擴展成灰褐色的圓形病斑,其直徑會在5~30 mm,同時也有可能會產生同心輪紋。當空氣的濕度較大時,青花菜葉片上的病斑會產生較多黑色的霉狀物。如果黑斑病的情況較為嚴重時,青花菜的葉片上將會布滿病斑或病斑集中形成大斑,從而導致青花菜的菜葉出現早枯的現象。且感染黑斑病后,青花菜出現病斑的菜葉表面容易產生破裂或者部分脫落的現象,導致青花菜的菜葉穿孔。
病菌的存在主要是以菌絲體存在于病殘體內,并最終產生孢子,通過風雨進行傳播,可以直接從青花菜的表皮進入青花菜葉片內部,也可以從寄主氣孔侵入,如果環境條件能夠滿足病斑傳播需求時,病斑上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孢子,對青花菜造成再侵染的問題。
1.1.2 細菌性斑點病
細菌性斑點病大多出現在露地種植地區,在露地種植的植物細菌性斑點病的發病率相對更高,即使青花菜處于全生育期也有可能發病。細菌性斑點病首先會在青花菜的葉片背面產生類似于水漬的小點,大致呈暗綠色,逐漸會發展成大小為0.2~0.5 mm的近似于暗褐色的近圓形壞死斑,當處于空氣干燥的環境時,青花菜很有可能會出現破裂、穿孔的現象,從而導致葉片壞死。如果青花菜的細菌性斑點病較為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植株的全部葉片染病,甚至會導致植株基部出現3~5片葉干枯。病菌通常會在種子內越冬,在第二年作為初侵染源,通過雨水以及昆蟲等進行傳播。
1.1.3 菌核病
菌核病主要會為害青花菜的莖基部以及花球部分,當青花菜的莖基部感染了菌核病之后,通常會在邊緣出現不明顯的淡褐色的形狀不規則的斑點,后期則會導致青花菜的組織軟腐,從而產生灰白色的棉絮狀菌絲體,與此同時形成黑色的鼠糞狀菌核,當病斑擴展,環繞莖基部一周之后,青花菜整體植株就會枯死。如果是青花菜的花球部分染病,則會呈現出染病部位變為褐色,并軟化腐爛的現象。菌核病中的病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或者混雜在種子中,如果處于干燥的土壤之中,菌核至少能夠存活三年,并借助氣流進行傳播。一般狀況下,菌核病的多發地區在于排水不良并且施氮肥較多的田園中。
1.2 病毒病
病毒病的高發期通常都是青花菜的苗期。染病初期,青花菜的葉片上可能會出現近圓形小褪綠斑,在此之后,整個葉片都會逐漸變淡,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青花菜的葉片會逐漸扭曲、畸形,最終導致整個青花菜植株枯死。在江西地區,病原體通常情況下會在蔬菜以及雜草上越冬,到第二年的春季時,通過蚜蟲將病原體傳播到青花菜上,從而引起青花菜的病變[1]。
1.3 蟲害
1.3.1 菜蛾
菜蛾的幼蟲孵化之后就會蠶食青花菜的葉肉,最后只留下青花菜的葉片表皮,之后葉片上會出現不規則的孔洞。如果青花菜的頂芽受到損害,則無法形成花蕾。
1.3.2 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的低齡幼蟲通常會集中在青花菜的葉片背面,啃食青花菜葉背面的葉肉,如果情況嚴重時,可能僅僅只留下葉片的主脈,并且會對青花菜的花蕾造成影響。
1.3.3 蚜蟲
在青花菜的蟲害中,蚜蟲為害是最為致命的。蚜蟲主要是以青花菜的花和莖為食,在冬、春兩季如果青花菜的花受到蚜蟲為害,就會導致青花菜無法銷售,因而種植人員需要加強對蚜蟲的防治。
2 青花菜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在對青花菜的病蟲害進行防治時,可以通過適當的農事活動來降低病蟲害的發病率。1)注重對田園清潔工作的開展。當青花菜收獲之后,要及時清除田園內產生的枯葉,盡可能地將病源降低,并消滅隱藏于枯葉中的幼蟲,使蟲口基數得到有效的控制。2)在冬季對菜地進行深翻。在冬季深翻菜地的做法能夠使青花菜的病殘體加速腐爛,并清除其中可能存在的部分越冬幼蟲。3)實行輪作。在田園中要將非十字花科、傘形花科等作物進行輪作,以此來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2]。對于蚜蟲的主要防治方法就是要合理布局,避免十字花科蔬菜長期連作,清除田間殘株。
2.1 物理防治
2.1.1 燈光誘殺成蟲
在田園中安裝頻振式殺蟲燈,確保其距離地面的高度為50~100 cm,間隔1~2 d對接蟲袋以及高壓殺蟲網進行收集清理,使菜蛾、斜紋夜蛾以及蚜蟲等害蟲得到有效的控制。
2.1.2 黃板誘蚜
一般情況下,有翅成蚜對黃色有較強的趨向性,因此,種植人員可以利用黃板對其進行誘殺,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換黃板。此外,要將青花菜的病葉以及有幼蟲的葉片進行摘除。摘除葉片應當與施肥等工作結合開展。
2.2 生物防治
種植人員可以采用性誘劑對菜蛾、斜紋夜蛾以及蚜蟲進行誘殺,也可以采用生物藥劑進行防治。當處于低齡幼蟲盛發階段時,種植人員可以通過采用蘇云金桿菌等藥劑對菜蛾、斜紋夜蛾以及蚜蟲等進行防治。施藥工作通常應當在陰天或者晴天的16:00之后進行,從而使施藥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3 化學防治
2.3.1 病害防治
要在青花菜的發病初期及時用藥,種植人員可以根據青花菜的病情選擇合適的藥劑,間隔7~10 d噴灑一次。
2.3.2 蟲害防治
在低齡若蟲盛發階段,相關人員應當注意輪換用藥,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3]。在對蚜蟲進行化學防治時,可以采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連噴2~3次,或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或25%快殺靈乳油1 000倍液防治。用藥時可加入適量展著劑,以達到良好的控制蚜蟲的目的。
3 結語
在青花菜的生長過程中,想要使青花菜的產量得到保障,就必須要減少青花菜的病蟲為害。因而要對青花菜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進行全面的分析,針對青花菜的病蟲害特點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對其病蟲害進行有效遏制,從而提高青花菜的產量。
參考文獻:
[1] 席亞東,黃超群,吳婕,等.花椰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J].北方園藝,2017(21):215-216.
[2] 曹玉霞.天津市寧河區棉花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J].天津農林科技,2017(2):20-21,23.
[3] 何歡宇,黃淼.崇明地區花椰菜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調查初報[J].上海蔬菜,2017(4):51-53.
?。ㄘ熑尉庉嫞黑w中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