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馬鈴薯幾種主要病蟲害及其綜合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馬鈴薯不但可以食用還可以飼用,因其營養價值較高,適口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并且用于畜禽養殖業也具有較好的飼用價值。馬鈴薯病蟲害的種類較多,危害也較大,主要的病害有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另外,還有多種害蟲,如常見的有款蚜蟲、馬鈴薯塊莖蛾、地下害蟲等,為了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需要采取綜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
  關鍵詞:馬鈴薯;病害;蟲害;防治措施;品種;輪作;生物防治;化學防治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3-0049-02
   馬鈴薯是人們常備的蔬菜,也可以加工成各種零食,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另外,馬鈴薯還是優質的多汁類飼料,可以用來飼喂畜禽,其淀粉的含量較高,適口性較好,可以作為能量飼料和多汁類飼料使用,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黑龍江地區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大,產量出較高,可以為種植者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為了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質量,要加強馬鈴薯種植的管理工作,隨著育種技術的不斷進步,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但是病蟲害也是在不斷的進化當中,種類越來越多,危害也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因此要做好馬鈴薯病蟲害的綜合性防治工作。
  1 馬鈴薯主要病蟲害的介紹
  1.1 馬鈴薯真菌性病害
  晚疫病是馬鈴薯產區常見的一種真菌性病害,該病最初由鄰近的薯田、雜草和有機肥堆傳播而來,莖、葉受害后會產生褐色水漬狀的斑點,然后擴展為黑色的斑塊,潮濕時病斑的周圍有一圈白色的霉狀物,薯塊受害后,初期會產生病斑,擴大后表面開始凹陷,在病部的薯肉會變成褐色;癌腫病是塊莖或匍匐莖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細胞不斷分裂,形成多個菜花狀的瘤,表皮常見龜裂,在發病后期病變位置會變成黑褐色,變得松軟、腐爛,并有惡臭味;粉痂病是塊莖在患病初期有針頭大小的褐色小斑,外圍有半透明的暈環,小斑逐漸的隆起、膨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皰斑,隨病情的發展,皰斑表皮破裂,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狀物;早疫病的發生要早于晚疫病,從下部的老葉開始發病,開始時形成小的褐色斑點,然后逐漸擴大形成具有同心輪紋的褐色病斑,嚴重時會導致葉片干枯。
  1.2 馬鈴薯細菌性病害
  青枯病在發病初期馬鈴薯下部的葉片在白天會萎蔫,到了傍晚恢復,但是發病2天后即不可恢復,該病還會由下向上逐漸的發展,一般在4天后病株會萎蔫枯死;患黑脛病的植株較短小,葉片上卷,呈片的顏色變黃,有的脛部發黑,最后萎蔫而死,如果薯塊染病,則在臍部呈放射狀向髓部擴展,患病處變為黑褐色,最后濕爛發臭;患環腐病的馬鈴薯植株通常短小,從下部葉片的邊緣退綠,然后逐漸的向上枯黃,最后植株枯萎,但是枯萎的葉片不會脫落。薯塊感染此病后用手擠壓會有黃色菌汁流出,皮與肉分離,嚴重時薯肉腐爛變臭。
  1.3 馬鈴薯病毒性病害
  卷葉病是表現為葉片小葉上卷,植株下部或者全株葉片變脆,有的僅在葉片的邊緣微微向卷,有的則卷曲較為嚴重,最為嚴重時葉片會變厚,發脆變硬,顏色變深;馬鈴薯Y病毒會導致馬鈴薯葉片卷曲、小葉邊緣向下翻,植株矮化,小葉葉脈壞死、葉片和莖上出現條紋,有的品種對該病毒表現的不敏感,只發生輕微的花葉,有的還不會表現出癥狀;馬鈴薯薯葉病葉片的顏色深淺不一,但是葉片變形不明顯,葉脈也不發生壞死,在病株的底部葉片被遮陰時呈現綠色脈帶。
  1.4 馬鈴薯主要蟲害
  蚜蟲又叫膩蟲,主要通過口器來吸食葉片的營養,馬鈴薯受到蚜蟲危害時葉片會嚴重的失水,并發生營養不良,這是由于蚜蟲的繁殖力非常強。另外還會造成葉片卷皺發黃,蚜蟲還會傳播病毒,會引起馬鈴薯產量下降;螻蛄又叫拉蛄,是一種雜食性害蟲,屬于地下害蟲,以成蟲和幼蟲在土中咬食馬鈴薯的根和嫩莖為主,會造成幼苗死亡,或者咬食薯塊,使薯塊不能正常的發芽,導致馬鈴薯苗缺苗斷壟,導致產量下降。除此之外,馬鈴薯常見的害蟲還有薊馬、塊莖蛾和地老虎等。
  2 馬鈴薯病蟲害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2.1 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
  該法對于防治馬鈴薯病蟲害來說最有為經濟和有效。馬鈴薯的品種較多,有很多優良的品種可以利用,并且近幾年來隨著育種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出現了很多高抗病品種。不同品種的馬鈴薯的抗性是不同的,因此在選擇品種時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常發生的病蟲害等來選擇最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
  2.2 選擇健康的種薯
  種薯的品質決定著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健康的種薯不應有影響馬鈴薯產量的病毒,并且不應有真菌、細菌等病害,還要有較好的外觀。馬鈴薯的多種病害都是通過種薯傳播的,因此選擇健康的種薯非常重要。為了避免發生病害,可以在切薯塊時使用藥劑,并對切割工具進行消毒,以減少傳染病。
  2.3 選擇健康的土壤
  土壤是馬鈴薯多種疾病和一些蟲害大量滋生的地方,健康的土壤條件是馬鈴薯健康生長的必要條件,所選擇的種植地要有平衡穩定的水、肥、溫度等條件,不含有引起馬鈴薯患病的致病條件。另外,合理的輪作也是防治土壤傳病的主要措施,一般4年以上的輪作可以消毒青枯病的危害。
  2.4 科學合理種植
  在種植馬鈴薯時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條件選擇最適宜的防病措施,并加強的管理,這是防治馬鈴薯病蟲害的主要措施。在種植前要進行深翻地,合理的密植,調整好馬鈴薯的種植間距。馬鈴薯在生長的過程中加強水分與養分的管理,防止馬鈴薯出現空心等生理病害,也可以在馬鈴薯生產高峰期防治病蟲害。一旦發現馬鈴薯患病,及時的將病株拔除并處理掉,以免傳染其他健康植株。
  2.5 適時的使用化學藥劑
  當使用抗性品種時或者由于抗性品種不能提供特殊的質量要求時,需要根據實際的種植情況來防治病蟲害。目前使用化學藥劑是防治病蟲害的主要措施,在種植馬鈴薯時為了避免病蟲害為害,為了獲得較高的產量,提高馬鈴薯種植的經濟效益,可使用農藥進行噴灑防治。尤其是對于蚜蟲來說,當發現蚜蟲大量繁殖,且密度增加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殺蟲劑來控制種群的密度。另外,使用殺菌劑來殺滅地下害蟲,對于提高馬鈴薯的產量也很有幫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6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