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主要病害及其綜合防治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油茶是我國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我國的油茶資源約占全世界的80%。油茶病害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油茶產業的發展,本文對油茶的主要病蟲害進行了總結,旨在為油茶栽培實踐提供借鑒。
關鍵詞:油茶;病害;綜合防治
油茶又名茶子樹,是山茶科山茶屬的常綠小喬木,在我國廣泛分布。茶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有“東方橄欖油”之稱。在湖南、江西、廣西、四川等地的廣大山區,油茶往往作為產業扶貧的“先鋒”,形成以油茶扶貧產業為核心的富民產業模式,成為脫貧攻堅的支撐性力量。隨著油茶推廣種植面積的擴大,油茶病蟲害問題日益凸顯,不僅影響油茶生長,導致油茶產量減少,而且降低茶油質量。
一、油茶主要病害的發生概況
油茶病害是指油茶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響下,發生一系列形態、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變化,阻礙了油茶的正常生長、發育的進程,從而影響油茶產量、茶油質量,導致經濟效益受損的現象。隨著油茶種植的不斷推廣,油茶病害在油茶人工林普遍發生,尤其在純林發生更為嚴重。目前油茶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葉枯病,油茶軟腐病,煙煤病,根腐病,藻斑病等6種。
1.油茶炭疽病
在我國油茶中心分布區的湖南、江西和廣西等省區發生普遍,主要危害果實、枝稍、葉片,引起嚴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果實上的典型病斑為黑褐色或棕褐色圓斑;老葉病斑下陷,褐色,有時黑褐色,亦常有不規則、較稀輪紋,病斑邊緣紫紅色;春季嫩梢上病斑多在基部,呈舌狀或橢圓形,褐色至黑褐色。夏、秋季以樹基、樹干、大枝上不定芽萌發梢的病斑占多數、癥狀同上,部位以中部居多。
2.油茶葉枯病
該病是近年來危害油茶的主要病害,在湖南、廣西、海南等油茶栽培區均有發生,導致落葉和落果。主要危害葉片和嫩梢,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感病初期,出現褐色小病斑,圓形或橢圓形,隨著病情發展,病斑逐漸擴大,后期病斑呈紅褐色,病斑連片形成大枯斑,面積可達葉片面積半或以上,病健交界明顯,后期病斑上產生黑色小粒點 病害嚴重發生時,常造成提早脫落,新梢出現枯死現象。
3.油茶軟腐病
該病為害油茶的葉片和果實,致病葉、果大量脫落,嚴重影響油茶的生長和油茶籽產量。感病葉片最初在葉尖、葉緣或葉中部出現水漬狀黃色斑點,后擴大為黃褐色或黑褐色圓形或半圓形病斑。后期病斑上生出多數近白色或淡黃色小顆粒,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呈蘑菇狀,稱為“蘑菇菌體”。感病果實病斑同病葉,但色澤較淺,病部組織腐爛,干后常開裂。病果易脫落,病果上也有蘑菇菌體 。
4.油茶煙煤病
在全國油茶產區都有發生,受害油茶林重則成片枯死,輕則減產。在受害葉片、枝條上,起初形成黑色圓形煤斑,以后煤斑逐漸增多,并形成很厚的煤層,使光合作用受阻,茶樹逐漸衰弱和枯死。該病與蚜蟲和介殼蟲伴隨發生。
5.油茶根腐病
該病是普遍危害湖南、江西、廣西、四川油茶低改林幼苗的一種根部病害,受害油茶苗根部腐爛,導致植株不能正常吸收養分和水分而干枯死亡。病株地上部分初期主要表現為葉色灰暗、古銅色、黃化、春梢短小,較正常植株的春梢短4-5倍,開花結果減少。后冠幅收束,大量落葉,使樹冠稀疏。落葉以春季換葉期間表現最嚴重,幾乎落光。重病株樹冠只存少數枝梢上有少量葉片,完全不能開花結果。最后葉全落光,病枝干干枯,全株死亡。
6.油茶藻斑病
該病在濕度大、通風透光不良的油茶林中,危害比較嚴重,影響油茶的生長。油茶藻斑病發生在油茶的老葉上,葉的正反面均可發生病斑,但以葉反面為多。病斑初期是葉上產生淡黃色斑點,其上有針頭大小的圓點,有的連成片,發展成點狀或十字形,病斑灰綠色,稍有突起,然后逐漸向四周擴展。病斑中期變為青褐色,明顯隆起,光照下觀察呈黃綠色,中間有褐色小點,病斑直徑0.5-22mm不等,其上有不規則的放射狀分枝。病斑后期為暗褐色,邊緣色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表面光滑且隆起,從中央放射出分枝,并有氈狀物,上面有纖維狀的細紋和茸毛。
二、油茶主要病害的綜合防治建議
油茶病害的防控工作是油茶栽培實踐的重要內容,鑒于我國油茶分布區的廣泛性,在生產上應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加強對油茶病害的監測,密切注意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油茶病害的發生分為侵入期、潛育期和發病期三個階段,其擴散、成災一般情況下不像蟲害那樣迅速,因此有效的監測是防治油茶病害的重要環節。
自然條件下油茶發病是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環境條件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寄主植物即油茶自身長勢衰弱,病原物數量較多,環境條件適合病原物繁殖擴散這三個因素都達成時就會導致油茶植株感病,甚至病情迅速蔓延、成災。所謂綜合防治就是要從以上三者綜合考慮,強化營林措施不僅可以提高油茶植株自身對病原物的抵抗能力,而且能改善油茶人工林生態系統。此外要適當使用化學藥劑以降低病原生物的數量,選擇化學藥劑時務必選擇無公害的生物制劑,以保證茶油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國英,宋光桃,李河.油茶病蟲害防治現狀及應對措施[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06):179-182.
[2]顏權,楊衛星,鄧艷,等.廣西油茶病蟲害調查初報及防控建議[J].植物保護,2013,39(02):170-173.
[3]靳愛仙,周國英,李河.油茶炭疽病的研究現狀、問題與方向[J].中國森林病蟲,2009,28(02):27-31.
[4]廖旺姣,鄒東霞,吳耀軍,等.廣西油茶苗期葉枯病病原菌鑒定[J].西南農業學報,2015,28(06):2537-2540.
[5]李春平,李清華,鐘偉.油茶常見病害的發生與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2003(06):1061-1079.
[6]劉三寶.油茶根腐病病原學初步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1.
[7]陳健.贛中地區油茶主要病蟲害調查[D].江西農業大學,2016.
[8]梁國校,王芳,梁乃鵬,等.廣西油茶桑寄生發病情況調查及清除成效分析[J].廣西林業科學,2017,46(01):107-1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4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