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玉米主要病害種類及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109-02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志碼: B
  摘   要: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對玉米種植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仍然避免不了玉米病害,一旦玉米在生長期受害,其影響是非常嚴重的,會導致嚴重減產,使得農民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主要針對常見的玉米病害種類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對應的防治措施,從而提高玉米收益。
  關鍵詞:玉米;病害;種類;防治措施
  1   玉米常見的病害種類
  1.1   玉米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的病因主要是玉米受到病原體絲軸黑粉菌的感染。該病原菌是以土壤為生存載體,其生命力非常頑強,即使在惡劣條件的土壤中也能存活。在適應了土地溫度、濕度等方面條件后,其就會對玉米根部進行侵襲和傳染,傳播速度較快。南方的玉米都是春種秋收,玉米生長發育的時期正好是病原體絲軸黑粉菌的活躍期,如果不能及時進行防治,玉米很快會出現大面積感染。
  1.2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發生大小斑病,首先在玉米葉上出現小的病斑,然后會快速發展成菱形的病斑,初期病斑呈水浸樣,后逐漸變成青黃色。在大斑病發生且濕度加重的情況下,病斑會變成灰黑色霉狀物。而小斑病相比于大斑病,其病斑較小但數量多,病斑邊緣顏色為赤褐色。
  1.3   玉米矮花葉病
  玉米矮花葉病在玉米整個生育期均可能發生。玉米幼苗期發病時,從心葉基部出現花葉,呈褪綠條點狀,隨著侵染逐漸蔓延到全葉,玉米葉片逐漸變黃,呈現黃綠相間的條紋狀花紋,甚至有的心葉呈卷曲狀或弓狀彎曲。
  玉米的病蟲害大部分來源于蟲害,玉米主要的蟲害有旋心蟲、切根蟲、玉米螟、黏蟲、棉鈴蟲及蚜蟲等。如旋心蟲是以玉米為主食,一般成蟲會在白天取食,并且具有假死性,大部分在寬松的玉米地進行產卵。幼蟲則主要是以玉米根部為食,而且還能對多株產生危害,破壞玉米葉片,造成萎蔫枯心或者枯心苗,嚴重情況時出現玉米幼苗期生長畸形,從而無法結果。玉米矮花葉病主要是通過蚜蟲傳染。當蚜蟲取食受害植株后,再到其他植株上取食,其自身附帶的汁液使得病毒進行感染,還可以通過葉片互相摩擦接種[1]。
  1.4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是受天氣影響,病因是生長環境土壤中的真菌,一旦受到侵襲,玉米的根部和莖部會開始腐爛,直到植株死亡。
  玉米青枯病常發生在玉米乳熟期間,在玉米種植密集地區很容易發生該病害。另外,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下更加容易發生,一旦玉米染上青枯病,短時間內就會侵染其他植株。在較為嚴重情況下采取藥物防治,如采用25%的粉銹寧500 mg稀釋為0.35%的溶液噴灑在植株上,能夠有效抑制青枯病的擴散。
  2   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2.1   對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首先需要做好提前調查,選擇抗病害能力強的玉米,提高玉米種子的質量,這樣才能保證玉米免受玉米絲黑穗病的侵染。其次是調整玉米地連續種植時間,因為連續種植玉米地中積累了很多絲黑穗病菌,因此采取玉米與其他農作物進行輪作的方法,可以有效減少土壤中絲黑穗病菌的數量。同時需要經常對玉米生長情況進行觀察,一旦發現病害,需要立即去除,如果出現大面積侵染,需要合理采取農藥進行殺菌。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將玉米種子和農藥進行拌種,可增加玉米幼苗期的抗病能力,減少生長期間的病害。
  2.2   對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措施
  選用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種,能夠有效預防該病害的發生;加強田間管理,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擴張;采取輪作、倒茬、深翻,能夠大幅度減少田間病菌的數量;在病害初期將植株底部的幾片病葉摘掉,可以減輕病發速度;適當提前玉米種植時間,可規避病害繁殖期;適當加強施肥和田間管理,能夠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一般玉米中心葉生長期是藥物防治的關鍵時期,期間合理利用藥物量、噴灑次數、時間等,可使后期玉米產量和質量得到有效保證。常見藥劑有50%的可濕性敵菌靈500 g稀釋倍數為500倍、50%的可濕性退菌特500 g稀釋800倍、70%甲基托布津500 g稀釋500倍等,一般噴灑時間為玉米開始拔節后時隔7~9 d噴灑1次,共噴2~3次[2]。
  2.3   對玉米矮花葉病的防治措施
  選用高抗病品種,是防治該病的最為方便且有效的方法。發病早期,應該預防蚜蟲的遷飛導致玉米地大面積被侵染??刹捎?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500 g稀釋3 000倍后進行噴霧或40%樂果乳油500 g稀釋6倍噴灑在受害玉米植株的莖基部,能夠有效殺滅害蟲[3]。
  2.4   對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的青枯病防治可以從玉米種植的各個時期進行。首先是玉米選種階段,選取抗病害能力強、產量高的種子。其次是種植階段,該階段重點對種植地的除草、翻松、噴灑農藥等進行管理,為玉米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然后是在玉米生長期做好防治工作,主要做法是施加化肥促進玉米生長,對玉米進行及時管理,及時拔除玉米弱苗,從而減少病毒的感染;及時清理病害的植株,減少養分的消耗和病害的傳染,確保玉米的質量和產量[4]。另外,在玉米的生長發育期病害多發,對玉米產量和質量的威脅非常大,一旦染病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就會導致大面積的玉米減產,造成嚴重損失。
  總體來說,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品種的更換及種植方式的創新,玉米病害的發生和危害呈加重趨勢,其中絲黑穗病、大小斑病、矮花葉病、青枯病等會對玉米生產造成很大影響。為了保證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對玉米出現的各種病害采取提前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 1 ] 熊永剛.玉米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J].中國農業信息,2012(13).
  [ 2 ] 黃芳.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2013(01).
  [ 3 ] 黃元財,劉福成,劉立華.玉米病蟲害防治要點[J].吉林農業,2016(15).
  [ 4 ] 陶元林.玉米的品種選擇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種子科技,2017(05).
  (收稿日期:2019-03-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23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