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主要病害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林木的生長過程中,一旦受到病害的侵染,將會使林木生長受阻,植株矮小,枝條畸形,葉片枯萎,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通過介紹林木常見的幾種主要病害的癥狀及發生特點,提出了與其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林木病害;癥狀;發病特點;防治措施
林木常見的主要病害對樹木生長為害巨大,會導致樹木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給林農、林木種植企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林業生產中,要特別注意林木常見病害的綜合防治工作,以免經濟損失嚴重。
1黑斑病
該病在我國分布范圍廣,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均有發生。主要為害桂花、丁香、柿樹、榆等。
1.1癥狀該病屬真菌病害。主要為害植物葉片,也可為害嫩枝、花梗和葉柄,初期呈褐色放射狀病斑,邊緣明顯,斑上有黑色小點,嚴重時葉片枯萎脫落,影響生長。
1.2發病特點黑斑病的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葉、枯枝、土壤中越冬,也可潛藏在植株芽鱗、葉痕及枝梢上。初夏及秋末為發病盛期。分生孢子借助風力、雨水傳播,擴大侵染。雨水多、濕度大、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有利于發病。
1.3防治措施①秋冬季剪除病枝病葉,清除地下落葉及殘株,集中燒毀以減少侵染病菌來源。②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強樹勢,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③植株展葉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80%代森鋅500倍液。
2白粉病
白粉病在我國分布范圍廣,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省地均有發生。主要為害柿樹、核桃、槐樹、桑樹、紫薇、黃櫨、石楠等苗木和幼樹。被害植物葉子發黃,易早落,影響生長。
2.1癥狀該病屬真菌病害。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為害新梢和幼芽。發病開始時,葉面出現褪綠的黃斑,隨后在病斑的背部出現灰白色的菌絲層和粉狀的分生孢子堆,隨著病菌的不斷繁殖,黃斑不斷擴大,白粉也越來越多。染病嚴重的嫩葉會停止生長,葉片變形扭曲,受害嚴重的嫩芽有時甚至不能展開。入秋后,在白粉層上開始出現黃白色,而后為黃褐色,最后變為黑褐色的顆粒物(即病原菌的有性繁殖體)。若嫩梢受害,則木質化延遲,易遭凍害。
2.2發病特點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落葉和病梢上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子借助風雨傳播,侵染新葉、嫩梢、幼芽,病菌在整個生長季以分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在低洼潮濕、苗木過密、通風透光性差,偏施氮肥、苗木生長弱的條件下易發病。尤其是在夏季(6~8月份)溫度高、濕度大的氣候條件下,發病更重。
2.3防治措施①在白粉病經常發生的地區,要選用抗病、耐病的優良品種。②在栽植苗木時,不宜過密,增強林地內通風透光條件,及時排除積水,降低濕度,減少該病發生及傳播途徑。同時,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多施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注意施磷、鉀肥,控制氮肥,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③冬季清除林地內的枯枝落葉,結合林木修剪,剪除病枝、病葉,集中燒毀。在該病發生嚴重的地區,需要連續清除數年。④越冬期,可噴灑3~5°Be石硫合劑,以消滅在樹木芽內、枝干上過冬的病菌。發病初期,可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福美胂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3楊樹紫紋羽病
楊樹紫紋羽病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安徽、浙江、廣東、云南等地。主要為害刺槐、楊、柳、松、柏、杉、油桐、漆樹等多種苗木和幼樹,是農林、果樹上常見的病害之一。受到該病侵染的苗木,會很快枯死;大樹受害,生機漸衰;重病植株,根莖腐爛一圈而死。
3.1癥狀該病屬真菌病害。主要為害樹木的根部和根莖部。發病初期,先為害樹木的須根,逐漸蔓延至側根和主根,病根表面出現淡紫色疏松棉絮狀菌絲體,以后菌絲又逐漸集結成網狀(根狀菌索)及絨膜狀(菌絲膜)。病根皮層先失去原有顏色,呈現出黃褐色不定形斑狀,直至變黑,軟化,皮層腐爛,易與木質部剝離。病根的木質部開始表現為濕腐,先呈現出黃褐色,后變為紫色。病株的地上部分出現的癥狀是:頂梢不抽芽,葉形變小、發黃、皺縮卷曲,最終枝條干枯死亡。
3.2發病特點以菌絲體、根狀菌索或菌核隨病根在土壤中越冬。菌核能抵抗不良環境條件影響,可以較長地存活于土壤中,待外部環境條件適宜時,萌發出菌絲體。菌絲集結成菌絲束,沿土壤裂縫或土表蔓延,遇林木根部可直接侵入。該病可通過病株的根部與健康植株無病根部接觸傳播。另外,通過灌溉、農具等也可傳播。病菌有時雖能產生孢子,但傳播病害的作用不大。該病在樹木整個生長季都能發病,夏季(7~8月份)是發病盛期,若土壤潮濕,排水不良,則發病更重。
3.3防治措施①引進苗木時要嚴格檢疫,防止染病苗木通過運輸傳播。另外,對可疑苗木進行消毒處理,可用1%波爾多液浸根1h,或1%硫酸銅溶液浸根3h,或20%石灰水浸根0.5h。栽植前,要用清水沖洗苗木根部,防止傷根。②在發病期,要注意檢查苗木,一旦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消毀。大樹染病時,要對根部進行消毒處理,具體方法是:扒開根部土壤,刮凈病皮,然后用石硫合劑原液、高濃度硫酸銅液、五氯酚鈉或硫酸亞鐵溶液進行病部消毒,然后晾干、施肥、澆水、換土掩埋。③加強管理,增加肥水,提高樹木的抗病能力。多雨的地區要注意排水,板結的林地要注意松土,這些措施都可以減輕該病為害。④在發病初期,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菌毒清100倍液等防治。在施藥液時,在病株根部周圍,挖數條不同半徑的環溝或輻射狀條溝,深及見根,用農藥液進行灌澆,灌澆時可分數次灌澆,讓根部充分接受藥液消毒,后覆上松土。
4炭疽病
炭疽病在我國分布范圍廣,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等地均有發生。主要為害桂花、柿樹等。為害嚴重時,枝條折斷枯死,果實提早脫落。
4.1癥狀該病屬真菌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多發生在葉尖、葉緣,也可以發生在莖部。發病初期,葉片上形成圓形或近圓形,灰白色至灰褐色,具紅褐色邊緣的病斑,上有輪紋狀排列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發病后期,病斑逐漸破碎形成穿孔,同時多個病斑相連,形成不規則形狀;受到該病嚴重為害的葉會逐漸枯死。莖上感病形成長條形病斑。
4.2發病特點病菌以菌絲體在植物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借助風雨、澆水等傳播后從傷口侵入,梅雨季節發病較重,使葉子一段或整片發黑,影響生長,嚴重時植株枯死。
4.3防治措施①因土中經常存有帶菌的病殘體,要注意進行土壤消毒。②秋冬季掃集落葉、剪除病葉燒毀;生長季節及時摘除病葉、剪除病梢、清除根莖帶病殘茬,以減少病原菌。③栽植不宜過密,經常修剪樹木,創造通風透光條件,澆水時防止泥水飛濺到葉面上。④發病初期,噴施50%炭福美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