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藥劑混用防治小麥主要病害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通過試驗研究了幾種藥劑混用對小麥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與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混用對小麥赤霉病、紋枯病、葉銹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增產效果明顯。在小麥生長后期多種病害混合發生時,推薦用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750m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300g/hm2或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1200m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150g/hm2進行防治。
關鍵詞:小麥赤霉病;小麥紋枯病;小麥葉銹病;藥劑混用;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0-0090-03
小麥赤霉?。℅ibberella zeae (Schw.))、紋枯?。≧hizoctonia cerealis;R.solani)、葉銹?。≒.recondita)是小麥上的主要病害[1-2],近年來重發頻率增加,嚴重影響了小麥的高產、穩產。為明確幾種新型殺菌劑混用對小麥赤霉病、紋枯病、葉銹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劑量和安全性,2017年筆者開展了此項防效試驗,以為小麥病蟲綠色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40%氟環唑懸浮劑、5%氨基寡糖素水劑(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10個處理,具體見表1。每處理3次重復,共30個小區,小區面積40m2,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設隔離行,周圍設保護行。
1.3 試驗田概況 試驗在廬江縣盛橋鎮高老村小麥田中進行,前茬為水稻。小麥于2016年11月25日播種,播種量300kg/hm2。供試小麥品種為寧麥13,長勢較好。試驗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質地中壤,pH5.2,有機質含量1.66%,各小區栽培條件、小麥長相均勻一致。
1.4 施藥時間及方法 于小麥始見花(4月13日)第1次施藥,8d后(4月21日)施第2次藥。各處理區按試驗設計的藥量、水量配好藥液后,采用泰華電動噴霧器均勻噴霧,施藥時分別為晴天和多云天氣,噴液量為450kg/hm2,施藥時力求均勻周到[3]。空白對照區噴等量清水,田間管理同施藥區。
1.5 調查內容與方法
1.5.1 安全性 藥后調查小麥產生藥害情況,若有藥害,記錄藥害的癥狀類型以及藥害程度。
1.5.2 防病效果 小麥赤霉?。河谛←溝炇炱冢?月11日,病情穩定期)調查各小區發病情況,每小區在中間位置5點取樣調查200穗,調查各級病穗數,計算病穗率、病情指數、防治效果。小麥紋枯?。河谛←溔槭炱冢?月3日),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查20株,每小區調查100株,記錄各級病株數,計算發病株率、病情指數、防效。小麥葉銹?。河谛←溔槭炱冢?月3日),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查20株,每株調查頂部3片葉,以每片葉上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分級,計算病葉率、病情指數、防效。分級標準見表2[4]。
1.5.3 產量測定 收獲時測定各小區產量,與空白對照比較,評價增產效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小麥的安全性 施藥后觀察,各處理區小麥生長正常,無藥害現象發生,對小麥生長安全。
2.2 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病情穩定期調查,處理6、5、4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較高,平均病穗防效分別為93.33%、92.55%、89.80%,平均病指防效分別為94.79%、94.45%、92.61%,顯著高于處理7、8,也高于其他處理。處理6、5、4的平均病穗防效、平均病指防效較處理7分別高18.43~21.96、13.95~16.13個百分點,較處理8分別高12.94~16.47、13.28~15.46個百分點(詳見表3)。
2.3 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小麥乳熟期調查,處理4、6對小麥紋枯病的防效較高,平均病株防效分別為79.07%、78.29%,平均病指防效分別為85.56%、85.03%,顯著高于處理5、9,高于其他處理。處理4、6的平均病株防效、平均病指防效較處理5分別高22.48~23.26、15.51~16.04個百分點,較處理9分別高28.68~29.46、19.79~20.32個百分點(詳見表4)。
2.4 對葉銹病的防治效果 小麥乳熟期調查,各處理對小麥葉銹病的防效均較高,平均病葉防效、病指防效均達96%以上,各處理防效間無顯著差異(詳見表5)
2.5 對產量的影響 收獲時測產,處理4、6平均產量分別為6054.75kg/hm2、5984.85kg/hm2,較空白對照區分別增產33.70%、32.16%,高于處理5的增產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的增產率(詳見表5)。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與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混用對小麥赤霉病、紋枯病、葉銹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增產效果明顯。
在小麥生長后期防治小麥赤霉病、紋枯病、葉銹病,推薦用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750m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300g/hm2或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1200m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150g/hm2進行防治。
參考文獻
[1]花日茂,陳軍,孫俊銘,等.安徽主要農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1:105-109,112-113.
[2]檀根甲,季伯衡.小麥紋枯病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1998(1):70-75.
[3]孫俊銘,韋剛,張啟高.小麥赤霉病藥劑防治適期及不同防治次數效果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01):110,139.
[4]劉家成,李剛,胡全勝. 農作物病蟲預測預報辦法與技術[M]. 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1995:85-91,99-110.
?。ㄘ熅帲盒焓兰t)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