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防治小麥土傳病害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小麥土傳病害包括根腐病和全蝕病等,在安徽省臨泉縣常年發生。氯溴異氰尿酸,是一種高效、廣譜、新型內吸性殺菌劑,可殺滅各種病菌。本文研究了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對小麥土傳病害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地菌凈)對小麥根腐病防效明顯,宜在該縣大力推廣。
  關鍵詞    小麥土傳病害;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121.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077-01
  小麥根腐病是由禾旋孢腔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多危害小麥幼苗及植株的根、莖、葉、穗和種子,田間常表現為莖基腐和根腐,濕度較大的地塊還會引起葉斑、莖枯、白穗等。該病常在播種后1個月左右開始發病,春節后返青期間達到發病高峰,田間能看到條狀或塊狀發病中心;拔節期后隨著植株的生長,發病癥狀不再明顯,但在小麥抽穗至成熟期表現為葉枯、白穗等[1-2]。小麥全蝕病也是一種根部病害,侵染小麥根部和莖基部的第1~2節;初期田間表現為下部黃葉多、植株矮小,嚴重地塊則幼苗成片枯死;春節過后植株生長遲緩、不分蘗或分蘗較少,根部變黑;小麥抽穗后田間能看到點片狀發病植株,常表現為早枯白穗,病根變黑,在莖基部表面及葉鞘內能看到黑褐色菌絲,著生黑褐色顆粒狀子囊殼[3-4]。近幾年,隨著秸稈還田面積的不斷加大,這2種病害在臨泉縣主要麥區發生逐年加重,對小麥生產造成嚴重影響。據調查,小麥根腐病在臨泉縣年平均發病株率0.5%~3.8%,小麥全蝕病發病面積較小,但因地塊不同,造成的損失也有差異。
  針對小麥土傳病害的嚴重發生及造成的損失,當地群眾常使用藥劑拌種結合莖葉噴霧等方式進行防治,但由于操作煩瑣、成本較高,群眾迫切希望找到一種簡單便捷、易于操作的藥劑和使用方法。氯溴異氰尿酸是一種高效、廣譜、新型內吸性殺菌劑,它可殺滅各種細菌、真菌和病菌,具有化學性質穩定、便于貯存運輸、使用安全簡便、用量少、殺菌效果良好等特點。為此,針對近年小麥根腐病、全蝕病等土傳病害在臨泉縣大面積發生的情況,筆者使用河南銀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地菌凈)對小麥根腐病、全蝕病等土傳病害進行藥效防治試驗,以期為全縣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安徽省臨泉縣白廟鎮卞莊村小麥根腐病、全蝕病等土傳病害常年發生較重的小麥田間進行。試驗田土質為砂姜黑土,土壤pH值為6.8,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93%,肥力均勻。前茬作物玉米。
  1.2    試驗材料
  試驗藥劑: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商品名稱為地菌凈,由河南銀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對照藥劑40%五氯硝基苯粉劑,由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供試小麥品種為徐麥30。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5個處理,即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37.5 kg/hm2(A)、30.0 kg/hm2(B)、22.5 kg/hm2(C),40%五氯硝基苯粉劑30.0 kg/hm2(D),空白對照(CK)。各處理分別拌細土450 kg/hm2撒施,隨后用機械翻入土內。不設重復,每個處理面積667 m2。
  1.4    試驗過程
  各處理栽培條件均一致,2017年10月30日25 cm等行距播種,施復合肥750 kg/hm2,小麥長勢較好。示范試驗地小麥播種時用70%吡蟲啉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拌種,使用量為200 g藥劑拌100 kg小麥種子,防治小麥蚜蟲和地下害蟲。2018年2月22日噴施3%雙氟磺草胺·唑草酮懸乳劑750 mL/hm2防治雜草1次,4月19日噴施37%聯苯·噻蟲胺懸浮劑150 g/hm2防治小麥蚜蟲1次;4月19日、4月26日分別噴施48%氰烯·戊唑醇懸浮劑750 g/hm2防治小麥赤霉病2次。
  1.5    試驗期間天氣情況
  施藥當天多云,氣溫9.0~18.0 ℃,偏南風1~2級。試驗前10 d,最高氣溫14.0~23.0 ℃,最低氣溫6.0~13.0 ℃,無雨日。試驗期間(2017年10月31日至2018年5月30日),最高氣溫13.0~33.0 ℃,最低氣溫-10.0~15.0 ℃;雨日45 d,降雨量364.5 mm,中間有2次強降雪天氣,但對小麥生長無影響。
  1.6    調查統計
  藥后7、15、30、90 d觀察各處理區小麥生長是否正常,有無藥害發生。于施藥后60 d和小麥灌漿末期,在各處理區采取五點隨機取樣法調查,每樣點計調查100株[5-6]。調查各處理區的發病株數,計算發病株率和防治效果。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藥后60 d,小麥根腐病發生較輕,空白對照區500株小麥中只有2株表現出輕微癥狀,處理1~4小麥根腐病發病率為0,防效均為100%;所有處理試驗區內均無小麥全蝕病發生。
  在小麥灌漿末期調查發現,CK小麥根腐病發病率為5.4%,處理B發病率為1%;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地菌凈)試驗區未見發病植株,說明處理A、B、C對小麥根(下轉第81頁)
  腐病的預防效果均達到100%。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地菌凈)對小麥安全,對小麥根腐病有明顯防效,宜在臨泉縣小麥病害防治中大力推廣。建議在小麥播種前整地時撒施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地菌凈)22.5~37.5kg/hm2。
  4    參考文獻
  [1] 劉剛.苯醚·阿維·吡適合拌種防治小麥根腐病和孢囊線蟲病[J].農藥市場信息,2018(29):46.
  [2] 遲元凱,趙偉,汪濤,等.不同藥劑拌種對小麥根腐病和孢囊線蟲病的防效[J].植物病理學報,2018,48(5):693-699.
  [3] 徐英.河南小麥根莖部病害種類及防控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11):28.
  [4]呂桂山,顧永海,盧永鑫,等.小麥包衣防治小麥散黑穗病、全蝕病、根腐病藥效研究[J].天津農林科技,2017(1):12-13.
  [5] 黨良,張榕欣.小麥根腐病防治研究進展[J].輕工科技,2016,32(8):23-24.
  [6] 李志力,王浩,石明旺.小麥根腐病防治研究進展[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4(3):26-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54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