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土壤處理對作物土傳病害防控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近年來,土傳病害在阜陽市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本文對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土壤處理防控作物土傳病害開展試驗示范,以期有效防控小麥、大豆、西瓜、生姜等作物土傳病害。結果表明,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對小麥、大豆、西瓜、生姜等作物土傳病害有較好的防效,且在試驗劑量內對作物安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37.5~45.0 kg/hm2處理對小麥紋枯病、小麥根腐病、大豆根腐病、西瓜枯萎病、西瓜蔓枯病、姜瘟病和姜莖基腐病的防效分別為85.7%、64.4%、70.4%、90.0%、80.0%、100.0%和100.0%。
關鍵詞 作物土傳病害;氯溴異氰尿酸;土壤處理;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086-02
近年來,受耕作制度、栽培制度、品種抗性和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作物土傳病害的發生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作物的產量和品質[1-3]。農藥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在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地施用對口藥劑可以有效防治農作物土傳病害[4-5]。為此,筆者對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土壤處理防控作物土傳病害開展了一系列試驗示范,主要防控作物是小麥、大豆、西瓜、生姜等,防控對象為小麥根腐病、小麥紋枯病、大豆根腐病、西瓜枯萎病、西瓜蔓枯病、姜瘟病和姜莖基腐病等?,F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1.1 小麥土傳病害防效試驗。試驗地選擇在小麥根腐病、紋枯病常年發生較重的阜陽市潁東區老廟鎮廟南村一農戶小麥田,肥力中等,地勢平坦,有機質含量15.6 g/kg,pH值6.7,前茬作物為玉米。
1.1.2 大豆土傳病害防效試驗。試驗地選擇在大豆根腐病常年發生較重的阜陽市潁東區新華辦事處六里村一農戶大豆田,肥力中等,地勢平坦,有機質含量15.6 g/kg,pH值6.8,前茬作物為小麥。
1.1.3 西瓜土傳病害防效試驗。試驗地選擇在西瓜蔓枯病、枯萎病常年發生較重的阜陽市潁東區口孜鎮曹莊村一西瓜田,土壤為中壤土質。
1.1.4 生姜土傳病害防效試驗。試驗安排在生姜姜瘟病、生姜莖基腐病常年發生較重的阜陽市臨泉縣單橋鎮周莊村一生姜田中進行,試驗田土質為沙姜黑土,土壤pH值6.8,土壤有機質1.93%,土壤肥力均勻,前茬作物為玉米,各試驗處理栽培條件均一致。
1.2 供試材料
試驗藥劑為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由河南銀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小麥品種為煙農999,試驗大豆品種為中黃13,試驗西瓜品種為金種緣5號,試驗生姜品種為虎頭生姜。
1.3 試驗設計
1.3.1 小麥土傳病害防效試驗。試驗設4個處理,分別為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15.0 kg/hm2(A1)、30 kg/hm2(A2)、45 kg/hm2(A3)、清水對照(CK1)。不設重復,每個處理面積667 m2。藥劑于 2017年10月28日(播種前)撒施1次。小麥播種量為225 kg/hm2。施肥等田間管理與當地小麥生產水平一致。
1.3.2 大豆土傳病害防效試驗。試驗共設3個處理,分別為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22.5 kg/hm2(B1)、37.5 kg/hm2(B2)、清水對照(CK2)。不設重復,每個處理面積333.5 m2。藥劑于2017年6月8日大豆播種前撒施1次。大豆播種量為75 kg/hm2。施肥等田間管理與當地大豆生產水平一致。
1.3.3 西瓜土傳病害防效試驗。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37.5 kg/hm2(C1)、22.5 kg/hm2(C2)、清水對照(CK3)。不設重復,每個處理面積333.5 m2。2017年6月3日移栽,株行距28 cm×45 cm,施三元復合肥600 kg/hm2、硫酸鉀225 kg/hm2。藥劑于2017年5月3日西瓜移栽前順壟撒施、6月18日發病前(始花期)灌根,共施藥2次。
1.3.4 生姜土傳病害防效試驗。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順壟撒施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37.5 kg/hm2(D1)、45 kg/hm2(D2),噴施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1 050 g/hm2(D3),順壟撒施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37.5 kg/hm2+噴施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1 050 g/hm2(D4),清水對照(CK4)。不設重復,每個處理面積3 335 m2。2018年3月5日催芽,4月8日播種,播種行距67 cm、株距16 cm。整地播種時,施復合肥(15-15-15)900 kg/hm2;生長期間,于6月8日、7月12日、8月15日、9月20日分別追施復合肥(15-9-26)150.0、187.5、600.0、600.0 kg/hm2。2018年5月28日生姜出苗后,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順壟撒施,并結合覆土澆水;在6月22日、7月25日臨泉縣生姜病害常年發病初期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進行噴霧防治。
1.4 調查方法 1.4.1 小麥土傳病害防效試驗。小麥苗期、成熟期各調查1次小麥紋枯病發生情況,小麥成熟期(根腐病發病盛期)調查1次小麥根腐病發生情況。調查各處理區的發病株數,計算防治效果。每處理區5點隨機取樣調查。每樣點調查20株,共調查100株。藥效計算公式如下:
1.4.2 大豆土傳病害防效試驗。在大豆根腐病發病盛期(大豆成熟期),調查各處理區的發病株數,計算防治效果。每處理區3點隨機取樣調查,每樣點調查50株,共調查150株。藥效計算公式如下:
1.4.3 西瓜土傳病害防效試驗。灌根后15、35 d,調查各處理區的西瓜發病株數,計算防治效果。每處理區3點隨機取樣調查,每樣點調查10株,共調查30株。藥效計算公式如下:
1.4.4 生姜土傳病害防效試驗。施藥后30、60 d,調查各處理區的生姜發病株數,計算防治效果。每處理區5點隨機取樣調查,每樣點調查20株,共調查100株。藥效計算公式如下: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小麥土傳病害的防效
由表1可知,播后20 d,各處理區小麥出苗率為76.1%~79.8%,無明顯差異;播后60 d,處理A3較CK1小麥苗次生根多、葉色濃綠、黃葉少、苗壯,對小麥紋枯病的防效為75%。小麥拔節期調查發現,CK1小麥苗株高明顯矮小,較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處理區矮3 cm左右,處理A1、A2、A3間小麥株高無差異;處理A3對小麥紋枯病的防效最高,為85.7%。小麥乳熟期調查發現,處理A3對小麥根腐病的防效最高,為64.4%。
2.2 對大豆土傳病害的防效
由表2可知,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對大豆根腐病防效顯著。處理B1、B2發病率明顯低于CK2,處理B2大豆葉色濃綠、長勢旺盛。大豆成熟期調查發現,處理B1、B2對大豆根腐病的防效分別為31.0%、70.4%。
2.3 對西瓜土傳病害的防效
由表3可知,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對西瓜蔓枯病、枯萎病防效顯著,處理區發病株數明顯少于清水處理區。灌根后15 d,由于田間枯萎病發生較輕,沒有表現出明顯癥狀,防效不明顯;處理C1、C2對西瓜蔓枯病的防效均為66.7%。灌根后35 d,處理C1對西瓜枯萎病的防效為90.0%、對蔓枯病的防效為80.0%,處理C2對西瓜枯萎病的防效為40.0%、對蔓枯病防的效為50.0%。同時,處理C1西瓜葉色濃綠、長勢旺盛。
2.4 對生姜土傳病害的防效
由表4可知,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對生姜姜瘟病、生姜莖基腐病防效顯著,各處理區未見發病植株。施藥后30 d,由于田間姜瘟病發生較輕,沒有表現出明顯癥狀,防效不明顯;而CK4生姜莖基腐病發病率3%,處理D1、D2、D3、D4生姜莖基腐病發病率為0,防效均為100%。藥后60 d調查,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對生姜姜瘟病、生姜莖基腐病防效顯著,各處理區未見發病植株,而CK4姜瘟病和莖基腐病發病率分別為3%和8%,預防效果均達到100%。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對小麥、大豆、西瓜、生姜等作物土傳病害均有較好的防效,且在試驗劑量內對作物安全;小麥播種前撒施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45.0 kg/hm2,對小麥紋枯病的防效為85.7%,對小麥根腐病的防效為64.4%;大豆播種前撒施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37.5 kg/hm2,對大豆根腐病的防效為70.4%;西瓜施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37.5 kg/hm2(移栽前順壟撒施、始花期灌根),對西瓜枯萎病的防效為90.0%,對西瓜蔓枯病的防效為80.0%;生姜出苗后順壟撒施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37.5 kg/hm2或常年發病初期噴施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1 050 g/hm2,對姜瘟病、姜莖基腐病的防效均為100%。
4 參考文獻
[1] 戴富明.長江流域設施蔬菜主要病害與防治策略[J].長江蔬菜,2018(12):35-38.
[2] 匡成兵,唐祖君,鄒才巨.四川生姜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J].長江蔬菜,2016(1):57-58.
[3] 冷鵬,崔愛華,宿剛愛,等.臨沂市西瓜枯萎病發生規律與綠色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8(5):305-307.
[4] 茍紅敏,何劍,李永平.農藥科學合理安全使用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1):142-143.
[5] 張俊奇.設施蔬菜土傳病害綜合防控措施[J].長江蔬菜,2012(10):69-70.
作者簡介 王金柱(1963-),男,安徽阜陽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