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甘肅河西走廊制種基地作物病害調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采用抽樣和定點調查方式,于2011—2017年對河西走廊制種基地作物病害種類進行系統調查。結果表明,河西走廊制種作物病害主要危害番茄、辣椒、茄子、甜瓜、西瓜、西葫蘆、黃瓜、萵苣、胡蘿卜、菜豆、玉米、花卉等作物。病害種類有86種,其中真菌性病害76種,細菌性病害4種,病毒病5 種,生理性病害1種,病害中真菌、細菌、病毒、生理性病害的比例為88∶5∶6∶1。各類作物白粉病和根部病害發生較為普遍。病害發生地域主要集中在肅州、金塔、甘州、臨澤、高臺等地。通過調查,明確了河西走廊制種作物病害的種類、分布和危害狀況,為防治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河西走廊;制種基地;農作物;病害
  中圖分類號 S4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0-0130-03
  Abstract A systematic survey of crop diseases in seed production base of Hexi Corridor was conducted from 2011 to 2017 by using sampling and fixedpoint surve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eases in the Hexi Corridor mainly affected crops such as tomato, pepper, eggplant, melon, watermelon, zucchini, cucumber, lettuce, carrot, kidney bean, corn and flowers. There were 86 kinds of diseases,induding 76 fungal diseases, 4 bacterial diseases, 5 viral diseases, 1 physiological disease, and fungal diseases accounted for 88% of the disease types. Powdery mildew and root diseases of various types of crops were more common. Disease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reas such as Suzhou, Jinta, Ganzhou, Linze and Gaotai counties. The types, distribution and incidence degree of crop diseases in seed production base Hexi Corridor were clarified, 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iseases.
  Key words Hexi Corridor;Seed production base;Crops;Disease
  河西走廊是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長約1 000 km,寬數公里至近200 km,氣候干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 mm,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發達[1-2]。該區域布局有玉米、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制種基地,是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制種基地[3],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瓜類、花卉等對外制種產業基地[4-7]。
  隨著各類農作物制種面積的逐年增加,基地連年重茬、制種品種組合多樣、抗性參差不齊、防控措施不到位、外來有害生物傳入風險增加等因素導致病害種類增多,在玉米、甜菜、棉花、甜葉菊等作物上病害不同程度發生[8-14],嚴重影響了農作物制種的產量和質量。由于河西走廊制種基地作物種植比較分散,種植區域大,尚未見系統的主要制種作物病害調查。因此,為全面了解當前河西走廊農作物病害的種類、分布及發病程度,筆者于2011—2017年對河西走廊農作物病害種類進行調查,旨在為今后生產實踐中科學防治制種作物病害提供參考和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時間和地點
  于2011年6月至2017年8月,每年6—8月在河西走廊的主要制種區域:酒泉市肅州區、金塔縣,張掖市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山丹縣以及武威市涼州區7縣(區)制種基地進行調查。
  1.2 調查方法
  1.2.1 田間巡查。
  在田間隨機行走,以目力巡查制種作物生長情況,發現可疑病株再仔細觀察取樣鑒定。
  1.2.2 走訪調查。
  深入村組訪問農戶村民,通過描述有關農作物病害收集可疑線索,再針對具體線索實地調查病害情況。
  1.2.3 抽樣調查。
  采取5點調查法進行,每點選5株,根據不同癥狀調查葉片、莖稈、根,記錄病害發生情況及危害程度,并采集標本。抽樣調查主要以目測法進行,對現場不能確診的標本帶回室內鑒定。
  1.3 室內分離鑒定
  對采集到癥狀明顯有子實體的病害標本,參考有關資料進行鑒定,對于只有病斑沒有形成子實體的病害,通過分離培養后培養基上純培養物所產生的子實體或孢子進行鑒定,對病毒病采取快速檢測試劑條和血清學檢測方法進行鑒定。
  2 結果與分析
  從采集到的206份標本中鑒定出病害86種,其中真菌性病害76種,細菌性病害4種,病毒病5 種,生理性病害1種,真菌、細菌、病毒、生理性病害的比例為88∶5∶6∶1。
  不同制種作物病害中,番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莖基腐病、白粉病、疫霉根腐病、晚疫病、葉霉病等,發病率為5%~40%,在7縣(區)均有分布。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白粉病、褐斑病、立枯病、青枯病、花葉病等,發病率在15%以下,在肅州、甘州、臨澤發生。瓜類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疫病、霜霉病、蔓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炭疽病等,西葫蘆白粉病、黃瓜霜霉病、黃瓜白粉病、西瓜枯萎病發生較重,每種病害發病率均在30%~40%,主要在肅州、金塔、高臺等地發生。萵苣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細菌性軟腐病,其中菌核病發生較重,平均發病率接近30%,在肅州發生。小黑脛病、根腐病、白粉病在胡蘿卜上發生較為普遍,但危害不重,發病率在5%左右。玉米病害主要有銹病、黑粉病、大斑病和病毒病,發病總體較輕,大多數區域發病率在10%以下,以甘州、臨澤發生為主?;ɑ懿『灿?6種,葉部、根部病害均有,翠菊黑脛病、飛燕草枯萎病、花菱草黑脛病、仙容米灰霉病發生較重,發病率在30%以上,其余花卉病害發生較輕,發病區域主要在肅州和高臺(表1)。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該次調查,初步掌握了河西走廊制種基地作物的主要病害種類、分布及發生情況,共發現侵染性病害85種,包括真菌病害 76 種,細菌病害4 種,病毒病害5種;非侵染性病害1種。主要病害有番茄早疫病、莖基腐病、晚疫病、葉霉病,辣椒疫病、白粉病,西葫蘆白粉病,黃瓜霜霉病、白粉病,萵苣菌核病、霜霉病,玉米銹病、黑粉病等。翠菊黑脛病、飛燕草枯萎病、花菱草黑脛病、仙容米灰霉病、天竺葵灰霉病、金魚草立枯病、蜂室花根腐病、矮牽牛鏈格孢黑斑病、麥稈菊根腐病、矢車菊萎蔫病10種花卉病害系國內首次報道。
  調查中發現的蔬菜、瓜類、玉米等農作物上的病害多為常規病害,在我國蔬菜、玉米等產區普遍發生[15-18]。但這些病害在21世紀初河西走廊發生很少,后陸續隨著制種基地的擴大不斷傳入,由最初的十幾種病害發展到80多種,給農作物生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河西走廊氣候干旱[19],晝夜溫差大,病害發生的溫濕度不適宜于病害的流行,絕大多數病害總體上發生程度較輕。但也不排除個別病害在適宜小區域氣候條件下發生流行蔓延。
  調查采集的標本中,部分作物病害的病原特別是花卉病害,限于技術和時間原因,病原鑒定采用傳統的形態學鑒定區分,針對一些寄主新病害或一些病原菌新種,形態特征變化大,未鑒定到種。下一步,在傳統的形態學鑒定基礎上,結合分子生物學手段對這些真菌新病原進行鑒定,以明確新病害的致病菌分類地位,研發和推廣新型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為主和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為輔的無公害防控技術,為河西走廊制種作物病害的準確診斷、風險分析和預警、有效的用藥指導防治提供理論依據,也將為河西走廊制種作物高品質的安全生產、減少過量化學用藥導致的環境污染奠定基礎,確保河西走廊制種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根緒,程國棟,沈永平.近50年來河西走廊區域生態環境變化特征與綜合防治對策[J].自然資源學報,2002,17(1):78-86.
  [2] 趙懷勇.甘肅河西綠洲灌區馬鈴薯高效施肥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7(7):276-277.
  [3] 李向嶺,李樹君,趙躍龍,等.甘肅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存在問題與發展策略[J].中國種業,2014(7):25-26.
  [4] 劉金玲,李波.西北地區種子產業發展優勢及展望[J].中國國情國力,2013(3):52-54.
  [5] 劉志虎,陳江,張維成.酒泉市肅州區不同草花繁制種基地區劃探討[J].種子科技,2011,29(12):12-15.
  [6] 蔣春明.甘肅專業化種子生產基地的形成和發展[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3(2):30-31.
  [7] 吳玲玲,李玉忠.河西走廊玉米制種產業可持續發展探析[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3):10-12.
  [8] 張文斌,張東昱,張榮,等.甘肅河西走廊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防控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1(10):128-129.
  [9] 王曉燕,陳稼林.河西地區啤酒花主要病蟲害診斷與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園藝,2013(14):59-60.
  [10] 陳志國.河西地區甜菜主要病蟲害發生及無公害防治[J].中國甜菜糖業,2013(3):27-28.
  [11] 蔡子文.河西地區制種玉米病蟲害發生及綜合防治[J].中國種業,2012(7):72-73.
  [12] 張文軍.河西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現狀及治理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3):25-26.
  [13] 張璇,任福成,楊濤,等.河西走廊棉區幾種常見蟲害的為害特點及防治方法[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12):32-33.
  [14] 王文平,羅光宏,陳葉.河西走廊甜葉菊田病蟲害調查初報[J].中國糖料,2014(4):67-69.
  [15] 侯玉玲.番茄早疫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控技術[J].吉林蔬菜,2017(3):23.
  [16] 李界秋,張璐,宋淑芳,等.番茄晚疫病的田間防治試驗[J].長江蔬菜,2016(6):84-86.
  [17] 魏肖鵬,董宇,孫娟娟,等.電解水對黃瓜生長、果實品質及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防效的影響[J].植物保護學報,2016,43(5):819-827.
  [18] 馬慶周,馬樂樂,張亞龍,等.河南省玉米銹病病原菌的分子檢測[J].植物保護學報,2017,44(3):523-524.
  [19] 劉洪潤,高雪純,彭艷新,等.近55年來河西走廊農業水熱資源變化特征與趨勢[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8,20(1):85-9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0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