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應用效果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科學評價肥料施用效果,對于改進施肥技術,實現化肥零增長,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按照農業農村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要求,新野縣農技中心采用小區試驗和大田調查相結合的辦法,對小麥應用測土配方施肥與農民習慣施肥方式下的肥料利用率、農學效率、偏生產力等相關技術指標進行了評價分析。結果表明,測土配方與農民習慣施肥相比,在減少實際施肥量的同時,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40%、磷肥利用率提高了2.22%、鉀肥利用率提高了5.76%;氮肥農學效率提高了0.74 kg/kg、磷肥農學效率提高了0.18 kg/kg、鉀肥農學效率提高了0.28 kg/kg、肥料偏生產力提高了1.08 kg/kg,進一步驗證了小麥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明顯提高肥料施用效率,達到節肥增效的目的。
一、小區試驗
?。ㄒ唬┰囼炘O計
試驗采用大區無重復設計,分為配方施肥大區和常規施肥大區,其中配方施肥大區設配方施肥、配方無氮、配方無磷、配方無鉀4個處理;常規施肥大區設常規施肥、常規無氮、常規無磷、常規無鉀4個處理;常規施肥為農民習慣施肥,配方施肥為測土配方推薦施肥,同一大區內各處理隨機排列。除施肥水平外,其他農事操作一致。
?。ǘ┰囼灲y計
試驗過程中,按照試驗方案要求進行田間記載;小麥成熟期進行考種測產,采集植株樣品;待植株樣品風干后,分別分析籽粒和秸稈中的N、P、K質量分數(見表1),然后計算各處理養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肥料農學效率技術指標。
(三)大田調查
對小麥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區和相鄰地塊農民習慣施肥區進行調查分析。調查項目:小麥籽粒產量(kg/hm2)、施肥量(折純,kg/hm2),根據120戶農戶的調查數據求取小麥平均產量和平均施肥量,計算肥料偏生產力指標。
(四)評價指標及分析方法
評價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技術指標有肥料利用率、肥料農學效率、肥料偏生產力等,具體分析方法為:
1.肥料利用率(RE)為施用的肥料養分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數。本次分析方法采用差值法,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RE為肥料利用率;U1、U0分別為施肥區與缺素區養分吸收量(其中磷、鉀的吸收量計算值分別乘以換算系數2.29和1.204 6,折算為P2O5、K2O);F為肥料養分(N、P2O5、K2O)投入量。
2.肥料農學效率(AE)為單位施肥量所增加的作物經濟產量(籽粒產量),直接反映了施肥的增產狀況,是施肥增產效應的綜合體現。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E指肥料農學效率;Yf為某一特定的化肥施用下作物的經濟產量(籽粒產量);Y0為對照(不施特定化肥條件下)作物的經濟產量(籽粒產量);F為肥料純養分(N、P2O5、K2O)投入量。
3.肥料偏生產力(PFP)為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下的作物產量與施肥量的比值,它是反映當地土壤基礎肥力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綜合效應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二、結果統計與計算分析
?。ㄒ唬┓柿侠寐剩≧E)
配方施肥區氮肥利用率為38.16%、磷肥利用率為12.22%、鉀肥利用率為39.67%;常規施肥區氮肥利用率為34.76%、磷肥利用率為10.00%、鉀肥利用率為33.91%。配方施肥區與常規施肥區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40%、磷肥利用率提高了2.22%、鉀肥利用率提高了5.76%(見表2)。
(二)肥料農學效率(AE)
配方施肥區氮肥農學效率為13.27 kg/kg、磷肥農學效率為8.76 kg/kg、鉀肥農學效率為8.08 kg/kg;常規施肥區氮肥農學效率為12.53 kg/kg、磷肥農學效率為8.58 kg/kg、鉀肥農學效率為7.80 kg/kg。配方施肥區與常規施肥區相比,氮肥農學效率提高了0.74 kg/kg、磷肥農學效率提高了0.18 kg/kg、鉀肥農學效率提高了0.28 kg/kg(見表3)。
?。ㄈ┓柿掀a力(PFP)
配方施肥偏生產力為16.88 kg/ kg,常規施肥偏生產力為15.80 kg/ kg;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相比,肥料偏生產力提高了1.08 kg/kg(見表4)。
三、小結
通過對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效果評價分析,進一步驗證了測土配方施肥對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料農學效率、肥料偏生產力等具有明顯作用。本次施肥效果評價結果表明,測土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相比,實際施肥量減少,而肥料利用率和農學效率均相應提高,尤以氮肥、鉀肥較明顯,分別提高了3.40%、5.76%;產量分別增加了0.74 kg/kg、0.28 kg/kg;肥料偏生產力提高了1.08 kg/ kg,在當前著力推進節肥增效,實現化肥零增長,減少化肥面源污染,提升農業增產關健技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