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鱉常見病害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名優龜鱉養殖興起,龜鱉病害也隨之增多,龜背養殖者對病害技術需求迫切,本文主要給大家介紹龜鱉常見疾病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技術,希望可以為龜鱉養殖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龜鱉;病害;防治
鱉類,在地球上出現距今已有一億四千萬年,在我國有維氏古鱉化石為證。龜類,是一群古老的動物,自古以來,龜被當作長壽的吉祥動物備受人們所喜愛。食用角度,龜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磷等多種礦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食品,也是我國民眾傳統的補品,而且還有觀賞、藥用、文化和研究等價值。近十年,名龜養殖興起,龜鱉產業呈加快趨勢,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龜鱉病害的增多,養殖者對病害技術需求迫切,本文主要給大家介紹龜鱉常見病害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概述
龜鱉在養殖過程中經常發生各種各樣的疾病,但只要在養殖過程中加強技術管理,可以少發生或盡量不發生疾病,從而減少養殖生產過程中損失,提高生產效益。龜鱉養殖的方式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同樣,龜鱉的疾病大多數是相同的,個別的病例有所不同。
二、防治原則
1.控制吃料量,規劃龜鱉生長;
2.保持環境穩定,減少意外事件發生;
3.先殺蟲,后消毒。
三、常見疾病及防治措施
1.白點病。簡介:主要發生在稚龜鱉階段,是龜鱉育苗階段最大的殺手疾病,白點病往往與肺炎同時發生,危害更加嚴重。
癥狀:在小龜鱉的頸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質皮下有粟米、綠豆大小的白色或淡黃色斑點,病灶略向外突出。
流行情況:發病時期為放苗后的2-3個月內,環境不穩定、水質惡化是發生白點病的根本原因,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到100%。
治療:(1)按用藥說明使用“利福平”;(2)肥水。
2.肺炎。簡介:常發生在稚龜鱉養殖階段。
癥狀:外部無明顯癥狀,解剖時發現口腔、肺部略為充血;一般與白點病同時發生。
流行情況:發病時期為放苗后的2-3個月內,環境不穩定、水質惡化是發生肺炎病的根本原因,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到100%。
治療:(1)外塘養殖的龜鱉肺炎病與白點病治療方法相同,藥物消毒后注意肥水; (2)室內養殖的高檔龜除了使用利福平、紅霉素外,還可以使用專門用來治療龜的白眼病的專用藥物浸泡、口服治療,效果也非常顯著。
3.龜白眼病。簡介:龜發病較多,以當年養殖的石龜出現最多,近年斑點池、廣東草等也大量出現。
癥狀:白眼只是外部表現特征,實質是龜的內臟出現了問題,出現白眼的根本原因是飼料營養過高,投喂過多引起消化不良以及環境變化大引起肺炎。
流行情況:全年都可能發病,此病來勢兇猛,一旦出現,損失慘重,嚴重的全軍覆沒,因此,此病當以預防為主。
預防:(1)飼料要求新鮮,無論是人工飼料還是投喂魚蝦,要求嚴把質量關;(2)控制投喂量,剛放池的小龜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內吃完,規格稍大的龜一般控制在半小時內吃完;(3)控制飼料中蛋白質的比例,石龜是雜食性偏肉食性的動物,飼料中蛋白質不能過高,一般有38-40%蛋白質含量就足以滿足龜的生長需要,養殖過程中不能過多地添加蛋白質飼料,防止營養過剩;(4)保持養殖環境相對穩定,一般溫差不超過4度以上,防止空調直吹龜池,預防感冒。
治療:一旦發現龜出現白眼癥狀后要及時停喂,至少三天以上,用專業的治療白眼病的藥物浸泡,恢復喂料后飼料中添加治療白眼病藥物幫助其恢復健康。
4.鱉白斑病。簡介:鱉類常見病。
癥狀:患病鱉身體各處(以背甲為嚴重)可見白色的石蠟狀增生物?;继幾畛醭拾嘴F狀,以后逐漸增大、增厚,甚至布滿整個背甲。
流行情況:本病主要流行在夏、春、秋季,水溫低、水質清瘦時死亡率高,多發生在小中華鱉個體上,死亡率可達90%以上,幼鱉、成鱉也有發生。
預防:平時注意肥水,當水溫降低時使用預防治療水霉病的藥物消毒如:季胺鹽碘、硫迷沙星、亞甲基藍等。
5.鱉白底板病。簡介:鱉類底板常見病。癥狀:患病鱉腹甲呈純白色,故名白底板病。鱉的其他部位完好無損。解剖:肝腫大呈土黃色或青灰色,膽腫大、色淡,腎貧血,脾臟變黑小或呈淡紅色腫大,腹腔往往有積水或淡紅色血水,整只鱉是嚴重貧血、缺血狀態,大部分病例,腸后段有柏油樣積血。
流行情況:白底板病在剛開始養殖甲魚時是最主要的疾病,這些年通過調整飼料配方和控制飼料投喂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也時有發生,白底板病也是日常管理過程中重點防范的對象。
預防:(1)不同階段的甲魚配制相應蛋白含量的飼料,如稚甲飼料蛋白質含量在45-46%;幼甲飼料蛋白質在43-45%,成甲飼料蛋白質在42-43%,大公甲魚蛋白質含量在40-42%,動物蛋白源全部采用白魚粉;(2)控制投喂量,控制在一定時間內吃完飼料,如稚甲魚控制在1.5小時吃完,幼甲魚、成甲魚控制在45分鐘內吃完;(3)謹慎加料。
治療:甲魚出現白底板后要及時調整飼料配比及投喂量,并在飼料中添加氟本尼考、強力霉素、護肝寶等藥品,一般都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6.腮腺炎、搖頭病。簡介:此病是目前養殖甲魚過程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一旦發生,如果處理不及時,損失極其嚴重。
癥狀:生病及死亡的甲魚外表無顯著的傷痕,四肢癱軟,脖子伸長,呼吸困難,解剖發現口腔充血,肺纖維化,基本喪失呼吸功能,腸道充血紅腫,腸管內充滿白色的膿液,肝脾腫大。
流行情況:此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5-10月養殖旺季為多發季節,冬季也時有發生,此病死亡增加迅速,發現問題應及時控制。
預防:天氣炎熱,甲魚吃料兇猛,尤其是臺風到來前幾天,應添加慢口性藥物如沙星類藥物,減少甲魚吃料量,對搶食兇猛的魚頭予以保護,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此病。
治療:目前已有專治藥物治療此病,通過與外用消毒藥物配合,療效顯著。
7.纖毛蟲病。簡介:纖毛蟲病是由累枝蟲、聚縮蟲、獨縮蟲、鐘形蟲等,附生在甲魚、龜的體表所引起的。
癥狀:纖毛蟲病可引起甲魚、龜煩躁不安,在池邊頻頻游動,妨礙攝食、影響生長。
治療:殺蟲藥及專殺藥物都可達到目的。
參考文獻:
[1]鐘小慶,陳耀根.透視龜鱉養殖病害防治[J].科學養魚,2018(03):67.
[2].龜鱉養殖病害防治[J].農家之友,2015(05):53.
[3]呂日福.庭院龜鱉養殖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基層農技廣,2014,2(02):52-5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