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運營隧道常見病害處治及監測技術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我國隧道工程建設飛速發展,遇水搭橋,穿山挖遂,已經建設成了密集的公路網,而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75%左右的國土是山地或是重丘,公路的大規模修建必然帶起了公路隧道的大發展。在此種背景下,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并結合本人多年的施工經驗,對運營隧道中的裂縫、凍害、漏水、圍巖松動與空洞等病害進行總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并對運營隧道監測技術進行分析,以期保證交通安全。
  關鍵詞:隧道;病害處理措施;監測技術
  中圖分類號:U4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0-0089-02
  公路是城市之間連接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我國南北地質差異相對較大,公路沿線經常的會受到高山的阻擋,因此在這樣情況下,為了保證車輛順利的運行,隧道工程成為建設的一個重點。同時,為了提升我國公路運行的效率,縮短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公路隧道項目日益增多,但由于地質和施工等多種原因的影響,各種病害也經常出現,應該采用相應的措施消除隧道中的病害和安全隱患,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和施工方案,并重視新技術的引進,加強對隧道工程施工方法的研究,減少工程質量問題,確保隧道施工和運營的安全性。
  1 運營隧道常見病害
  由于隧道工程施工過程相對較為復雜,經常會遺留一些施工問題,再加上長時間的使用,以及公路車輛運輸的影響,大大增加了隧道運營期間,各種病害的發生,在隧道運營期間常見的病害如下:
  1.1 裂縫
  其實,隧道工程常見病害所包括的內容有很多,襯砌裂縫就是其中的一個,隧道襯砌主要是承受底層壓力,避免發生坍塌和變形等現象,影響隧道工程的穩定性。同時,地層壓力的大小完全是取決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以及圍巖物理力學等方面,并且也會受到施工方式。支護襯砌、施工質量等方面影響。另外,在隧道工程長期使用的過程中,若是后期維護不及時,并且加上滲漏水的侵蝕,以及隧道運營期間長期的振動,導致隧道襯砌裂縫發生,其結構的穩定性也會受到損害,隧道工程無法正常的使用,為隧道運營期間埋下極大的安全隱患。
  1.2 凍害
  凍害也是隧道工程常見的一個病害,主要是因為我國南北地區的溫差相對較大,若是出現地下水涌出、地表水滲漏的話,受到溫度的影響就會結冰,導致隧道襯砌結構產生變化,若是情況相對較為嚴重的,還會出現脫落的現象,隧道的平衡性失去平衡,進而影響了隧道的正常運營。
  1.3 漏水
  漏水是隧道工程中常見的病害之一,主要是因為在隧道長期運營期間,導致周圍巖層發生變化,地下水、地表水發生滲漏和涌出,一旦發生這樣的現象,對隧道工程的穩定性,內部基礎設施等方面,都會造成不良影響,隧道工程使用壽命縮短的同時,隧道運營期間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威脅。
  1.4 襯砌背后圍巖松動與空洞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因施工方法、工藝、質量、混凝土等多方的原因,都可以引發相應的襯砌背后圍巖松動與空洞問題。比如,施工當中設計襯砌厚度和實際的厚度存在較大差異,施工塌方處理不到位等。通常來講這些都可以引起相應的襯砌空洞問題。對一些隧道現場運用雷達進行探測可以發現,隧道襯砌拱腰、拱頂以及邊墻等地方有10%-50%的可能性存在不同情況的空洞現象。若襯砌后面出現一定的松動或空洞情況,圍巖的應力情況就會發生改變,從而致使襯砌出現一定的裂縫;與此同時松動或空洞現象也很容易形成一定的積水,從而為地下水流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水流入到襯砌當中,進而對襯砌內的鋼筋等材料造成一定的侵蝕。此外,襯砌后面的松動與空洞現象還會使隧道與圍巖分離,進而不能全面發揮圍巖的實際抗力效用,那么在垂直方向荷載的作用下,兩邊的墻會逐漸向外擴張,致使拱頂壓力劇增并出現相應的裂縫,圍巖失去了原有的支護作用進而也出現了變形、松弛的現象,最終會失穩脫落,更嚴重的可能發生突發性的崩塌事故,對公路車輛運行帶來不利影響。
  2 運營期間隧道病害的處治措施
  就以我國某隧道工程為例,該隧道工程主要是采用復合式襯砌。同時,為了避免滲漏現象的發生,在內部系統設置了相應的排水系統。另外,為保證運營期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今年的 8月份進行了相應的整治,保證隧道工程結構的穩定性,為運營期間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具體的整治措施如下:
  2.1 隧道裂縫
  運營期間對隧道裂縫整治的過程中,一定要對裂縫周圍進行全面的清理,對已經松動的混凝土塊進行清除,這樣主要是避免在后期整治的時候,產生不必要的影響。同時,在整治的過程中,需要沿裂縫間隔20cm-30cm貼一處膠帶然后刮涂封縫膠兩道,并且在封縫完成以后,需要的將膠帶揭除,利用灌漿嘴灌漿的方式,將樹脂灌注其中進行隧道裂縫的整治。但是,在隧道裂縫灌漿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注漿壓力進行控制,通常情況下注漿壓力應當控制在 0.3MPa-0.5MPa,并且在樹脂完全固話以后,需要將灌漿嘴拆除,對拆除表面進行清理,進行二次防護處理,提升隧道裂縫整治的效果,進而保證隧道運營期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2 隧道凍害
  凍害也是隧道運營期間病害整治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主要的整治措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在凍害整治的過程中,需要在內部系統設置相應的排水系統,但是一定要對管道最好相應的保溫防護措施,避免管道發生凍裂的現象,這樣可以保證隧道內部積水有有效的排除,避免發生結冰的現象。需要在嚴寒地區設置深埋水溝,并且對隧道工程需要做好相應的保護層,避免隧道工程內部過于寒冷,發生凍結的現象??梢詫σr砌結構加固,可以利用防水混凝土曲墻加仰拱襯砌、防水鋼筋混凝土襯砌、網噴混凝土加固等方面,保證隧道工程結構的穩定性,提升其抗壓能力。
  2.3 隧道滲漏
  運營期間對隧道病害整治的過程,滲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主要是在隧道施工縫或者裂縫的狀態,選擇相對合適的整治措施,若是其表面存在著明水,可以采用鉆孔注漿止水的方式,主要是現將斜孔并注入聚氨酯灌漿材料止水。同時,根據整治的實際情況,需要進行二次鉆斜孔,主要是環境相對潮濕的情況下,將環氧樹脂灌漿材料或水泥基灌漿材料注入其中,在注漿完成以后,需要根據裂縫的走向,從裂縫的兩側進行防水涂料的處理。另外,若是避免僅僅是潮濕,可以利用貼嘴注漿的方式,而降低隧道工程地下水涌出、地表水滲漏等現象的發生,提升隧道工程結構的穩定性,保證隧道運營期間的安全性。   2.4 套襯技術
  對隧道內襯砌結構出現的變化來看,出現的裂縫分布不規則,而且分布比較松散,雖然對隧道的整體結構影響較小,但是還是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對其進行治理。通過治理后,隧道的承載力會得到有效的恢復,但是會出現凈空變小的情況。因此,我們需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套襯技術來對其進行分析,確保隧道內部結構的穩定性。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應該首先確定澆筑混凝土的厚度,使得新澆筑的混凝土與原有的襯砌結構可以形成一個整體,共同的來承擔隧道結構的受力,同時避免遭受二次破壞。
  3 隧道病害檢測技術
  3.1 簡易監測法
  簡易監測法主要的應用原理為利用人工觀測方法,直接觀測隧道洞口、圍巖等處的裂縫、變形或者漏水等問題。在利用簡易監測法進行監測時,除了需要應用人力之外,還需要借助一些簡易的監測儀器完成監測工作。舉個例子來說,在隧道開裂處實行貼條處理,或者是上漆處理,測量工具可以選取卷尺或者游標卡尺等工具作為輔助設備。
  3.2 地質雷達法
  地質雷達法是指通過雷達對隧道內混凝土存在的缺陷進行檢測,確定是否存在各種病害。如表1所示為通過地質雷達測出的隧道二襯厚度,通過數據分析可知,左邊基本滿足要求,右邊出現不足。而且通過地質雷達可以發現,該段隧道存在反射波,說明存在不密實的情況。
  4 結語
  綜上所述,隧道病害的發生,所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并且隧道隨著運營時間的增加病害也會出現的更為頻繁。因此,本文從裂縫、凍害、滲漏等方面,對運營期間的隧道病害進行了處治,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闡述,采取有效的處治措施,保證了隧道工程的穩定性,降低了病害的發生,為隧道運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并且提高隧道監測報警技術,有利于保證交通安全,這對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能加快對我國公路行業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張月冬.新建公路隧道上跨既有公路隧道施工技術探討[J].低碳世界,2019(01):231-232.
  [2] 張文春,徐正元,張理想等.現代測繪技術在地鐵隧道變形監測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18,v.35;No.135(2):27-31.
  [3] 張昭.自動化監測技術在地鐵隧道施工中的應用[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7(07)178-179,182.
  [4] 楊帆,趙劍,劉子明,鄒興欣.自動化實時監測在地鐵隧道中的應用及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12(S1):162-1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71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