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油茶是一種木本植物,近年來,在我國農業經濟飛速發展的態勢下,油茶的種植也得到了不斷的推廣,尤其對于山區林農而言,油茶的種植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而要想達到油茶的穩產、高產,就必須要對其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加以重視和關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油茶產量的穩定上升。
關鍵詞:油茶;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一、油茶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
1.對種植環境的選擇
雖然油茶是一種適應能力非常強的植物,但合理的林地、適宜的溫度對它的生長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油茶種植在丘陵地區的話, 就必須要保證其海拔高度在500米—700米之間。但是如果種植于半坡地帶的話, 就要以向陽的坡地為宜,并且其坡度也要控制在25度左右。另外,油茶對于土質的肥沃性、疏松度、平均氣溫及土壤酸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平均氣溫能夠保持在16到18攝氏度之間,而酸堿度控制于4.5—6.5之間的話,將更有利于油茶的生長和發育。
2.對油茶苗木的選擇
要想保證油茶的健康成長,就必須保證苗木的健壯,只有重視對油茶苗木的選擇,才能保證其后期的種植成活率。比如說,在進行油茶苗木選擇時,一定要保證其根部的完整性,如果要種植一年生的家系苗,就必須要注意對油茶苗高度的選擇,而要種植嫁接苗,對高度的要求會稍微低一些。也就是說,對油茶苗木的選擇必須要滿足苗高、地徑等等多方面的要求,并且沒有病蟲害,這樣才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保證后期的高產。
3.加強栽培技術的管理
栽培技術貫穿于整個油茶種植的全過程,首先要從整地技術開始,選擇大穴整地的方式進行種植,可以對地形進行全面性的考慮,從穴的尺寸入手。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特點進行整地方式的選擇(帶狀整地的方式、全墾整地的方式、穴墾整地的方式)。比如說,當油茶種植坡度較大時,可以選用穴墾整地方式,如果坡度不大于5,就可以使用全墾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大穴回填時,每個穴底都要進行施肥,可以施用農家肥,并與土壤攪拌均勻,在進行種植的時候,還需要進行株間距與行間距的控制,這樣才更有利于它的后期生長和管理。
4.造林的具體方法
在油茶造林的過程中,應選擇植苗造林的方式,選擇一至二年生的無性系嫁接苗亦或是一年生的良種實生苗。其中,一年生的實生苗高度不應低于20cm,而二年生的實生苗高應超過40cm。對于經過遠距離運輸的苗木,需要對其主根與密集枝葉加以修剪。
在確定植苗造林季節的時候,需綜合考慮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與苗木培育的實際情況。一般來講,在2―4月期間正直雨季,也是油茶造林的最佳階段。在實際造林的過程中,應始終遵循三埋、一提與三踩的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需將細肥泥土壘成饅頭狀,高于地面20~30cm左右,以免在雨季階段導致穴土中存在陳積水。對于苗木的定植深度,盡量超出原有圃地根際的1~1.5cm。
5.油茶管理工作的實施
油茶的生長速度非常緩慢,所以油茶的管理工作非常關鍵,只有管控到位了,才能更加有效的促進油茶的快速生長。特別是當油茶進行最后階段的結果期時,其生長速度是最快的,不僅枝葉茂盛,而且果實增加的速度也非常之快,這時一定要對油茶苗木進行及時的修剪,這樣才能增加它的透光性和通風性。通常情況下,對油茶的修剪以春秋季節為最佳,但一定不要大面積的進行修剪處理,而在進行施肥的時候,盡量施用農家肥,并且選擇在三、五、七月間,如果春季一定要施肥的話,則要以復合肥料為主。
6.油茶采收
果實的采收以及種子處理會對油茶產量以及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一定要準確地把握。在采收油茶種子的過程中,應盡量在油茶果表皮的茸毛全部脫掉且部分茶果已經出現開裂的情況下進行采收。如果油茶的采收時間過早,會影響其實際的出油率,且油質也會下降。若油茶的采收時間過晚,則會導致產量的降低。對于已經采收的茶果,應放置在曬場并進行晾曬處理,在其開裂并能夠將茶籽捻出的時候,經過曬干處理以后就可以在通風的條件下完成貯存。
二、油茶病蟲害的防治 工作
1.選育、推廣應用抗病蟲品種
抗病、抗蟲品種的選育和種植是防治油茶病蟲害最經濟、簡便的基本措施。目前,我國油茶抗病蟲害品種很少。除了高產、優質、綜合性狀好外,新的育種目標還應將抗病和抗蟲性作為主攻方向,爭取有所突破,使具有抗(耐)病蟲性的多抗品種從試驗材料走向大面積試種。
2.科學用藥與保護利用天敵
科學用藥的原則是按油茶的生育期及害蟲的發生主次而采用不同的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科學用藥,保益滅害、增益控害;在防治上通過誘集、人工捕殺害蟲,選擇對害蟲高效、對天敵殺傷力小的農藥品種及安全的施藥技術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農藥對天敵的殺傷力,保護利用天敵資源;不能因為防治一種害蟲而大量殺傷天敵,引起其它病害蟲的猖獗發生,達到持續控制各類病蟲害、保護生態環境和人畜安全的目的。
3.以生態控制為主的無公害防治
當前國際市場對茶油品質的要求已提高。油茶產業的發展要建立以生態控制技術為主的無公害防治技術體系,即從油茶林整個生態系統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采取以營林技術為基礎,與選育抗病蟲品種、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加強經營管理,改善環境條件,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生物滋生、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增強樹勢,減少病源、蟲源,并抑制其發展蔓延。
三、結語
總而言之,油茶從種植環境來分析,它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油料樹種,不僅能夠生長在平原地帶,而且丘陵、山地等等一些惡劣的地勢也能頑強的生長,是一種四季常綠弄的闊葉樹種。所以,在油茶的種植中,只要采用相應的種植和栽培技術,將各類病蟲害控制在允許的經濟閾值以下,將農藥殘留降低到規定標準的范圍內,有效的防止病蟲害的侵襲,就一定能夠達到增產、穩產、高產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艾麗萍,吳彬.高產油茶栽培關鍵技術探討[J].現代園藝,2018(22):39.
[2]楊正軍.油茶優良品種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38(11):97-98.
[3]鄒素芬.油茶的高產栽培技術和管理[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0):48.
[4]林才華.良種油茶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7(19):101-1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4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