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黑膜覆土高壟微溝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主要介紹了馬鈴薯黑膜覆土高壟微溝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的現狀及要點,為該技術在馬鈴薯種植中的有效落實提供參考。
關鍵詞:馬鈴薯;黑膜覆土;高壟微溝;機械化;種植技術
當前,各地正在緊緊圍繞甘肅省委、省政府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凝心聚力。以國家特別是甘肅省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以學科建設引領、學術方向凝練、人才隊伍匯聚、研究平臺構建、服務能力提升為抓手,全面整合人力資源和技術儲備,強力推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工作的深度結合,研發接地氣的實用成果,為確保甘肅省在2020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馬鈴薯作為重要的農副產品之一,其機械化生產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就馬鈴薯黑膜覆土高壟微溝機械化生產來說,已經能夠實現馬鈴薯的施肥播種起壟全膜覆蓋種行覆土一體化種植技術、土膜覆蓋馬鈴薯機械化收獲技術等。這種機械化的馬鈴薯生產方式得到了廣大農民的充分肯定,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節約了成本,能有效緩解農村勞動力緊張的嚴峻局面。實施馬鈴薯黑膜覆土高壟微溝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是適應國家農業發展戰略的需要。
1 做好土地準備
在進行馬鈴薯黑膜覆土高壟微溝全程機械化種植時,首先需要做好土地準備工作。最好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地勢平坦且排水良好的種植地塊,最理想的pH值是5.8~7.8。種植馬鈴薯前的作物最好是豆類或者禾本科作物,避免選擇前茬種植茄科類作物的地塊。完成前茬作物的收獲后,及時進行土地清理,做好相應的保墑處理,在馬鈴薯播種前10 d對土地進行深翻和填平。在翻土之前需要做好一定的施肥工作,可以使用大型機械進行整體施肥,保證施肥的均勻度[1]。
2 種薯處理
選擇好優質的馬鈴薯品種后,在其播種前15 d,按照種薯的出芽效果做好出窖和攤放處理,室溫最好保持在15 ℃,避免種薯在見光位置進行晾曬催芽,在種薯芽長達到0.5~1 cm時進行切塊種植。在催芽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無病蟲害催芽劑,在播種前4 d左右進行切塊,一般切塊的刀具需要使用濃度為0.3%的高錳酸鉀溶液作消毒處理。若在切塊中發現有病薯,要及時清理掉。
3 合理播種
黑膜壟上覆土栽培最好選用厚度為0.01 mm、幅寬為120 cm的黑色聚乙烯地膜,在進行起壟覆膜前10 d,需要保持坡地起壟方向和坡向垂直,種植中可以使用機械起壟地膜,提升起壟的整體效果。同時,保證壟面平整和土塊細碎,使地膜緊貼在壟面上,地膜兩邊埋入壟溝中,壓緊踏實,避免被風吹破。在壟溝處取土,進行壟上覆土,覆土高度為5~10 cm,以避免馬鈴薯在出苗后因地膜吸熱造成的燒苗情況。在種植密度的控制上,首先要在地膜上進行株距的劃分,使用機械化移苗器進行開口,一般在種植位上開10 cm左右的十字形小口,并開挖15 cm深度的坑穴,將種薯放入坑穴后用濕土填平,地膜開口位置用土壓實,以實現增溫保墑[2]。
4 強化田間管理
做好澆灌、施肥、除草及排水等工作,及時預防和治理病蟲害,提升整體田間管理效率,保證馬鈴薯在其生長周期中處于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以提升產量。
5 強化培訓
在馬鈴薯的黑膜覆土機械化種植中,要充分利用地區氣候涼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自然優勢,使馬鈴薯產業成為發展縣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性主導產業。為了進一步發掘馬鈴薯的增產潛力,提高生產效益,需要加強對相關人員的馬鈴薯高壟黑膜壓土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術的指導和培訓工作。高壟黑膜壓土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術,是在普通地膜覆蓋栽培的基礎上,借鑒土壤壓沙覆蓋技術,通過2~3次壟面培土,在地膜上覆蓋厚度5~8 cm的土層,形成高壟,達到自然出苗和半溝量灌水防淹的栽培效果。這種栽培技術具有自然出苗省勞力、地膜田中不見膜、保墑調溫防綠薯、高壟防淹土疏松等特點[3]。
6 總結
馬鈴薯黑膜覆土機械化種植技術的應用,對于提升馬鈴薯的種植產量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機械化生產方式更能減少人工勞動量的投入,提升生產效率,促進整體生產的高效化和規?;?。
參考文獻:
[ 1 ] 莫致勝.樂都區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田監測效益分析[J].青海農技推廣,2019(01):78-80.
[ 2 ] 張昭,王波,孫紅兵,等.天水市秦州區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15):119-120.
[ 3 ] 楊富位,李秉強,孫文博,等.馬鈴薯黑膜覆土高壟微溝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1):59,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