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全程機械化米麥套種高效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全程機械化米麥套種高效栽培技術是在借鑒陜西米麥套種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朝陽地區玉米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和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需要、現有農機具規格型號等數據,探索出的一項適合機耕機播機收的高效栽培技術。
  1 播前準備
  前作收獲后及時耕翻,并在11月上中旬適時冬灌,立春前后鎮壓保墑。小麥選用“遼春18”品種、玉米選用“遼單575”“遼單565”等品種。小麥總施純氮18~19公斤/667平方米,五氧化二磷8~12公斤/667平方米,氧化鉀1.8~3.6公斤/667平方米。玉米總施純氮18~27公斤/667平方米。多途徑增施有機肥。化肥一般尿素(含氮46%)15~20公斤/667平方米,磷酸二銨(含氮46%、五氧化二磷18%)10~15公斤/667平方米,氯化鉀(含氧化鉀60%)3~6公斤/667平方米。
  2 整地
  秋整地,3月初午后土壤化凍8~10厘米時,即可實施機械化播種。
  3 播種
  選擇適宜的適合機械化收獲種植模式?!?24”模式為12行小麥4行玉米,總帶寬4.15米,其中小麥帶寬2米,玉米帶寬2.15米。
  3.1 小麥播種
  小麥適時早播(即頂凌播種),3月中下旬完成播種,不種4月麥。播種量:適宜播量20公斤/667平方米(折純面積),帶種肥磷酸二銨7.5~10公斤/667平方米。播種方式:小麥行距20厘米,按種植模式留出玉米帶,采用機械化播種。小麥播深以3~5厘米為宜,要求深淺一致、落籽均勻。
  3.2 玉米播種
  待小麥出苗顯行時及時播種,一般在5月上中旬。玉米小行距0.5米,株距0.19米,種植3500株/667平方米,兩邊行玉米距小麥0.25米。玉米適宜播量在1.5~2公斤/667平方米,播種時種肥磷酸二銨≤5公斤/667平方米。種肥分離,機械化播種。
  4 玉米共生期管理
  因播后苗前降雨,粘重土壤應注意出苗前及時破除板結,確保全苗。
  4.1 肥水管理
  4.1.1 第一次灌水與追肥4月下旬或5月上旬小麥二葉一心期澆第一次水,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0~15公斤/667平方米。小麥灌頭水后應注意破除玉米帶土壤板結。
  4.1.2 二水在5月中旬灌,與頭水間隔時間10~20天。玉米于二水前劃鋤除草、間定苗,追施苗肥,占總追肥量25%左右(10~15公斤尿素)。
  4.1.3 三水和四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灌三水和四水。后期灌水應注意天氣變化,防止因灌水造成小麥倒伏。小麥灌三水或四水時玉米追施穗肥,占總追肥量50%左右(20~30公斤尿素)。
  4.2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小麥抽穗至灌漿期噴施殺菌劑、殺蟲劑和磷酸二氫鉀微肥,進行小麥防病(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病害)、防蟲(蚜蟲、粘蟲等),并防小麥早衰,促進籽粒灌漿。
  4.3小麥機械化收獲
  完熟期收獲,小麥莖葉全部變黃、莖稈還有一定彈性,籽粒呈現品種固有色澤,含水量降至18%以下。
  4.4麥收后種角瓜
  麥收后在麥田機播一行角瓜,株距40厘米,畝產3000公斤,畝收入4800元,其他正常田間管理,成熟后采收。
  5麥收后玉米水肥及病蟲害管理
  水肥管理于小麥收獲后(7月中下旬),應及時追施玉米粒肥,灌水,粒肥占總追肥量25%左右(10~15公斤尿素)。8月中下旬灌玉米灌漿水。麥收后注意防治玉米螟、黏蟲和蚜蟲等。
  6玉米收獲
  9月中下旬玉米苞葉變黃變干,籽粒與穗軸連接處黑層形成,即可機械收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6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