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及其解決方案芻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需要補好薄弱環節這個短板,安徽省明光市就當前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薄弱環節,提出了提升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所采取的政策、技術措施解決方案。
1、明光市當前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
安徽省明光市地處皖東地區,總面積2335平方公里,人口68萬,其中農業人口55萬,耕地8萬公頃。明光市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市,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2018年,糧食總產量56萬噸,農機總動力95.6萬千瓦。近年來,明光市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條主線,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整優化裝備結構布局,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實現了農機化新發展、新突破。在農機化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薄弱環節機械化發展滯后的問題。在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方面,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但水稻、玉米生產機械化相對滯后,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水平還不到30%,玉米生產機械化還處在起步階段,這是影響明光市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的瓶頸,急待突破。
2、近年來明光市提升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所采取的措施、成效及典型案例
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方面,近年來,明光市農機部門積極爭取市政府對水稻機械化育插秧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市政府近幾年連續下發關于做好水稻機械化育插秧工作指導性文件。市財政對購買插秧機農戶給予10%的資金追加補貼,地方財政累計投入300余萬元。同時,扶持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建設標準化育秧工廠,現已發展水稻標準化育秧工廠35家,輻射面積0.5萬公頃。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積極分解落實好機械化育插秧推廣任務,分解到村,落實到人,全面推進機械化育插秧工作。農機部門認真做好機械化育插秧推廣落實工作,組織技術人員做好技術培訓和指導,抓好示范點片建設,并與農業部門積極溝通、合作,召開水稻標準化育秧現場會,大力推廣水稻標準化育秧、商品化供秧和機械化插秧,加快工廠化育秧步伐。2018年,明光市完成機械化水稻插秧面積1.1萬公頃,新增插秧機120臺,插秧機保有量950臺,其中高速插秧機225臺。
在玉米生產機械化方面,重點做好玉米機收工作。一是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導向和帶動作用,把起壟覆膜播種機、玉米收獲機等機具作為農機補貼的重點,優先給予補貼,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購置玉米收獲機械的積極性,全市玉米收割機保有量實現從無到有,現已發展到68臺。二是強化技術服務,加強對玉米機械化收獲操作人員的培訓,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作業現場,開展維修保養、故障排除、技術指導等服務。2018年,培訓操作人員150多人次。三是注重示范引導。選擇玉米種植集中連片村為玉米機械化收獲示范點,優先安排農機補貼,強化技術服務培訓,召開現場會,輻射帶動周邊玉米收獲機械化發展。四是加大新機型、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引進推廣玉米撿拾壓捆機、青飼料收獲機,有效解決了玉米機收后秸稈撿拾壓捆和處理難的問題。2018年,玉米機收面積突破6萬畝。
典型案例:2018年8月,明光市農機推廣站召開玉米全程機械化收獲現場會?,F場會上,來自山東巨明和浙江艾禾的玉米收割機生產廠家操作人員,在兩個田塊分別演示了一次性完成割倒、摘穗、剝皮、裝倉、秸稈還田等玉米收獲作業流程,不到10分鐘便將0.1公頃左右的兩塊玉米地收割完成,與會的200多名種植大戶、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通過仔細查看收割全程,對機收效果十分滿意?,F場會的召開,進一步提高了群眾對玉米機械化收獲及秸稈還田技術的認識,對于加快推進全市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導作用。
3、明光市薄弱環節機械化解決方案
?、贍幦》龀终摺幦『瓦\用好農機補貼資金,優先補貼水稻育秧、栽插、收獲、玉米起壟、點播、收獲以及土地深松、糧食干燥、高效植保等主要作物機械,促進農機裝備結構優化。爭取水稻項目資金,新建水稻育秧工廠,由農業(農機)部門組織驗收,確保建設一個、成功一個、帶動一方。繼續實施玉米產業振興項目,宣傳、推廣麥茬玉米免耕施肥播種等機械化技術,推進玉米標準化、規模化種植。
②廣泛宣傳引導,充分利用網絡、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開展農機化新技術宣傳,大力推廣主要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等農機化新技術,提高農民對農機化新技術的認識,增強應用農機化新技術的積極性。通過舉辦機械化水稻栽插、深松整地、秸稈綜合利用、玉米收獲示范推廣現場會,讓農民直觀了解和感受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優越性,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步伐。
?、奂訌娂夹g培訓。通過開展農機合作社負責人和農機操作手集中培訓,在有條件的地點開展對比試驗,現場演示農機化新技術的優勢和特點,讓農機合作社帶頭人、農機大戶準確掌握農機化發展新形勢,積極應用農機化新技術發展農業生產,推進現代農業進程。
?、軓娀r機農藝融合。建設水稻、玉米機械化示范園區,示范推廣耕整地、植保、收獲、烘干等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適時召開薄弱環節機械化生產現場推進會,使示范園區成為農機農藝技術集成融合的平臺,形成可復制推廣、節本高效的水稻、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經驗,輻射帶動水稻、玉米全程機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⑤完善技術標準和作業模式。組織技術力量開展技術調研,切實找準制約水稻、玉米全程機械化發展的難點瓶頸所在,探索解決突出問題的可行路徑,提出作物品種、種植制度、經營規模、裝備技術、作業標準等相互適應、集成配套的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在各類規模經營服務主體中推廣應用。
?。ㄗ髡邌挝唬?39400安徽省明光市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7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