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場館的安全運行筑起一道科學的屏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科學點燃夢想,創新助力前行。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助推器,也是中國科技發展的前進方向。自然科學博物館作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教育基地,肩負著國強民盛的重要使命。當代博物館不僅是公眾學習知識的場所,隨著我國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尤其隨著博物館展示屬性的發展,它也成為公眾休閑娛樂的場所。博物館的核心功能是教育,而安全運行則是紅線。當觀眾走進博物館的時候,必定不會考慮自己的參觀過程是否安全,因為這是場館運行的基礎保障。
2018年9月2日,剛剛過完200歲生日的巴西國家博物館陷入一片火海。大火燒了整整一夜,博物館遭遇毀滅性打擊,整個三層建筑基本被燒毀,2 000萬件文物灰飛煙滅。這一事件給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敲響了警鐘:對場館運行與公共安全的管理,不僅是為了保護藏品背后承載的歷史與文化,更是為了保障觀眾的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
為填補制度空白,上海市政府于2015年5月制定了《上海市公共場所人群聚集安全管理辦法》,明確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責任,以實現城市安全管理的廣覆蓋。而對于自然科學博物館來說,在現有的各類場館運行與公共安全研究中,其理論研究仍然匱乏,資料片面且不成體系。在科技館、科學中心,觀眾參與的互動性、體驗性、聚集性、行為不確定性尤為突出。這就造成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屬性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亟待實行合理、有效的措施來保障場館運行與公共安全。
正是帶著這樣的一個目標與一份責任,上??萍拣^展示教育處牽頭組織了一批在運行管理、博物館研究、工程建設方面的專家,共同策劃、撰寫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場館運行與公共安全研究》一書。結合自身十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將相關內容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并總結出一套系統、切實、可靠的展廳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希望對業內同行有所借鑒。全書共分為六個部分,涉及綜合館和專題館,試圖創新場館運行規范的標準化設計。從闡述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發展歷史變遷、基礎設施建設、運行過程管理,到列舉大量場館實例與安全事故剖析,并最終提出system(系統)、standard(規范)、security(安全)、shipshape(有序)、service(服務)、satisfaction(滿意)、safeguard(保障)、science(科學)、spirit(精神)“9S”安全管理體系。
相信本書的出版能夠為博物館從業人員提供一份具有參考價值的行動指南,同時希望各位同行繼續就場館運行與公共安全等相關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以質量和效益為前提,使得我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整體管理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書名:《自然科學博物館場館運行與公共安全研究》
作者:陳筠、王俊卿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