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語文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材插圖是編者根據選文內容和編著意圖精心繪制的圖畫,以視覺形象來補充文本難以呈現的內容,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插圖資源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是引領學生突破難點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順應規律;圖文關聯;提煉概括;教材插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057-01
  教材插圖是對課本內容的重要補充,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突破閱讀重難點。文章探討了插圖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一、順應認知規律,利用插圖導入新課
  插圖相對于文本語言來說,是一項具體而可感的視覺藝術,它巧妙地將文字符號轉化為視覺元素,形成鮮明的直觀感受。借助插圖導入到所要教學的課文,不僅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同時也可以在圖文對照的聯接中,為學生打開一扇邁向文本內核的認知大門。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展開了巧妙的導入。導入新課時,教師先出示了教材中的圖片,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看看這幅圖上主要畫了什么?最吸引人關注的是誰?他與其他人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學生對此表現出了濃郁的興趣,紛紛進行觀察,并議論起來;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在觀察之后進行分享交流。在這基礎上,教師以統整的方式引領學生對畫中內容發出疑問:這個赤裸著身體的人是什么身份?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這樣就順勢將學生的關注力從原本的插圖轉移到文本內容上,實現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知和解讀,并尋找出課文中相關的語句來進行印證。
  二、緊扣圖文關聯,利用插圖突破難點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核心是關注語言,旨在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有的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較為困難,教師就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圖強化對文本的感知與理解。教材編者都會緊扣課文理解的重難點進行繪制,這不僅是文本內容的直觀再現,同時也體現了作者意欲表達的審美情趣、生活體驗和思想內容,甚至有些插圖直接指向了文本的核心主旨,值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好好利用,實現對文本主題的強化理解。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嘗試用以圖解文、以文證圖的整體性策略解決課文理解的難點。對中學生來說,這篇課文的重難點在于作者對封建私塾禁錮兒童天性的一種批判,但由于當下學生對于當時私塾并不了解,這就影響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知,尤其對作者魯迅融入其中的內在情感難以真正地揣摩。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出示教材的插圖,著重觀察三味書屋的布置與陳設,對語言文字的內容進行再現,實現了圖片與內容的直接對接,為教學提供了較好的資源和切入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的插圖入手,根據閱讀課文之后的想象來補充教材插圖的內容,更好地促進學生想象意識的發展,凸顯了在三味書屋學習的無聊與壓抑,更為后續突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奠定了基礎。
  三、凸顯提煉概括,利用插圖訓練語言
  教材中的插圖作為文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觀察的過程其實也是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理解、二度創作的過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審美的視角來關注插圖,形成自己的評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插圖進行命名或者配置古詩文,這樣既對課文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同時又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如蒲松齡《狼》一文中,教材展現了屠戶與狼斗智斗勇的過程。教材中的插圖主要呈現出屠戶與狼對峙的場景,與課文后半段的描寫形成了相得益彰之勢,將文本的語言進行了生動而直觀的再現。為此,教師緊扣這一插圖進行了這樣的教學:首先,在學生觀察圖片之后,讓學生迅速找到與圖片相匹配的語段,形成圖片與文字的勾連;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插圖來嘗試對文言文語段進行自主性理解;緊接著,教師讓學生緊扣語段中的動詞,感受狼的狡猾與虛偽,另一方面則體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串聯動詞的方式,將這一段斗智斗勇的過程復述出來,強化學生對文本語言的遷移性運用。
  在這一案例中,學生在充分利用教材插圖的基礎上,通過理解、積累和闡述的過程,展現了自己的思維過程,培養了概括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教材中的插圖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有效載體和資源,更是教師進行全面解讀文本的支撐點,引領學生深入學習的有效路徑。我們需要準確理解和定位教材中插圖的價值和效能,將其與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整合,在彰顯教材插圖作用的同時,鑄造語文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4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