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工科是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科學的原理,結合生產實踐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而發展起來的學科,主要是要培養實際應用能力的工作人員。通過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促進高等學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本文結合本校課程培養要求,針對工科大學生的特點,具體闡述了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構建的意義及實施方案。
關鍵詞:工科大學生 創新創業 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c)-0202-02
Abstract: Engineering is a discipline developed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basic sciences such as mathematics, physics, chemistry and combining the technical experience accumulated in production practice. It is mainly to train the staff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ies, we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ideas, reform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ies, enhanc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cultivate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curriculum train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指通過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促進高等學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1 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指思想和專業素質的提高,創新創業素質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建設新型國家的必然之路,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也明確提出:“鼓勵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創新實踐中培養他們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精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6年開始組織實施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隨后,各學校紛紛啟動校級大學生的創新項目。近幾年,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出臺了很多有利的政策,各學校通過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搭建科技創新實踐平臺[1]、組織各類科技創新競賽活動[2],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創新人才創造更為寬松的成長環境。
工科大學生就業覆蓋面寬,應用領域十分廣泛,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型支柱產業的發展,更需要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工科人才[3]。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創新創業訓練起步晚,和社會經濟較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隨著我國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高科技迅猛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對高素質食品創新性人才的需求,如何把培養成具有創新能力的棟梁之材,如何提高工科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一批創新型人才,是我們面臨的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這也正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
2 具體研究內容及實施方案
2.1 學生競賽項目
以國家和省市高度重視科研創新創業的大潮,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級、省市級和企業等舉辦的創新創業競賽為載體,提升工業分析方向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而培養為應用型人才。參加各類競賽活動可以提高本科生對知識探索的主動性,把所學與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增進其團體互助意識,增強就業競爭力。要參加競賽項目,參賽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資料查閱、選題、申報書撰寫和項目匯報,配合競賽組織方的要求,自主完成調查報告,撰寫研究報告,向主辦方提交結題材料,進行項目論證等。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充分調動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團隊意識、加深創新創業意識,達到專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的目的。 2.2 教師科研導向
高校教師科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吸收優秀大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大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活動不僅可以提供動手能力,更可以接觸到科學研究的前沿,這些創新的思維將有利于開放有潛力的科研人員,也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做準備。本科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可以加入教師的科研團隊,協助教師完成基礎的項目調研工作,幫助教師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或擔任教師科研助理提供日常的科研協助等。
2.3 課堂拓展
課堂拓展模式強調創新創業教育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上,更重要的是將其拓展到課外活動中,通過課外拓展活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課堂拓展實質是為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而進行的意識和知識準備。課題拓展模式常見的表現有:(1)嘗試以課程論文、課外調研或研究設計替代傳統的課程考試;(2)提高拓展項目活動在平時成績中的比重;(3)人文陶冶、創業演練、科研實訓和社會實踐等拓展項目的常態化學習與訓練。
2.4 大學生導師全程
推行大學生導師制是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大學生的有效途徑。大學生導師制有利于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引導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師隊伍的自我優化。大學生導師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過程中扮演專業導師和科研導師的角色,引導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該模式不是獨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而常常貫穿于其他模式之中,在以上模式中均可以發揮作用。
2.5 校辦企業吸納
校辦企業即由學校創辦或控股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企業。校辦企業除自我盈利外,常具有學生實習實訓、科研開發和后勤社會化服務等功能。在現有功能的基礎上,探索校辦企業吸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模式,實質上是進一步發揮校辦企業的實習實訓和科研開發功能,也是高校校辦企業社會化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從具體操作上來說,校辦企業可吸納優秀大學生承擔實習生或正式員工的工作,在學生表現優異的情況下可予以提拔,負責校辦企業的部分經營和管理工作。一些規模較小的服務型校辦企業,可嘗試讓學生取得經營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探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改革路徑。
2.6 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是指在校大學生,由學校提供的資金和平臺為基礎,根據團隊專業特點,互相配合實現創辦小產業、或是互相探討創新創業理念。在校大學生一般是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創業,主要工作包括:市場調查→財務分析→撰寫創業計劃書→實施創業計劃。大學生在校自主創業可增強自主創業意識,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并能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技能用于實際,并能更加適應激烈的社會就業競爭。
3 結語
按照學?!笆濉笔聵I發展規劃的要求,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工科大學生。
參考文獻
[1] 胡鐵,李榮香.基于“校企合作”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21):29-30.
[2] 嚴欣,于雅婷.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類競賽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管理縱橫,2018(11):129-131.
[3] 王安怡,沈璐.地方工科院??萍紕撔聞摌I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科教文匯,2016,3(42):34-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