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南部壯語讀書音魚虞韻的讀音及類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壯語讀書音是早期壯漢民族接觸的產物,是普通話普及前,壯族人用來讀書看報的語音系統,該語音系統反映了壯語語音特點,同時保留了中古漢語的語音特點。魚虞韻研究是漢語方言研究的熱點,本文結合漢語方言魚虞韻的研究成果,以壯語讀書音魚虞韻為研究對象,分析壯語讀書音魚虞韻的讀音及類型,探討壯語讀書音魚虞韻讀音來源。
【關鍵詞】壯語;讀書音;魚虞韻;讀音;類型
【作 者】黃靜露,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后。廣西南寧,530006。
【中圖分類號】H21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2-0145-008
壯語讀書音是壯族人用于讀書看報的漢字讀音系統,聽起來像“用壯語讀字”,其同時保留了壯語和中古漢語的語音特點。張均如指出,廣西中南部地區的壯語中老借詞數目較多,形成一種比較穩固的漢字讀音系統(即“壯語讀書音”),而壯語老借詞源于“古平話”, 廣西“古平話”是壯漢民族接觸形成的漢語方言,所以,壯語讀書音是壯漢民族接觸的產物。[1]壯語讀書音的研究,對壯語研究、漢語方言研究及壯漢接觸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文以廣西中南部地區壯語讀書音的魚虞韻為研究對象,探討壯語讀書音魚虞韻的語音類型及語音演變。
一、壯語讀書音形成過程概述
廣西現行的漢語方言主要有:粵語方言、西南官話、平話、客家話。其中,西南官話、粵語方言、客家話于明清時期傳入廣西,廣西中南部地區的貴港、橫縣、上林、隆安、扶綏這幾個縣市使用的漢語方言以粵語方言、平話和客家話為主?,F代平話是由“古平話”發展而來的,“古平話”在廣西形成的時間早于其他漢語方言,漢人于漢、唐時期較多地進入桂北、桂中、桂東地區,宋以后,則大量進入桂南地區,在這一過程中,壯漢民族接觸,漢語受壯語影響而逐漸形成“古平話”。1本文所分析的壯語讀書音源于“古平話”。古平話較之現代平話,其使用范圍更廣,語音特點與現代平話有所區別,且現代各地平話內部也存在語音差別,由此,我們難以得知“古平話”的語音全貌。不過,張均如指出,現代各地平話存在某些語音共同特點,如:古全濁聲母巳清化,一般讀不送氣清音;桂南平話元音a一般都分長短(單元音韻只有長的);平、上、去、入四個聲調都依聲母的清濁各分為陰、陽兩類(靈川等地上、入不分陰、陽,共有六個調類)?,F代平話的這些共同特點,為我們研究壯語讀書音與平話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途徑。通過對比廣西各漢語方言與壯語讀書音之間的語音特點,我們發現壯語讀書音與現代平話的語音更相近,由此,我們認可廣西中南部地區的壯語讀書音源于“古平話”的觀點,并據此推測,壯語讀書音的形成過程為:古平話形成后,成為漢族人的交際及教學用語,壯族人學習漢族人所帶來的先進文化,吸收了漢語新詞匯,從而產生大量的壯語老借詞。此外,漢族人定居廣西后,辦學建校,以古平話為教學用語,接受了學堂教育的壯族人,又成為漢文化的傳播者,其教學用語也是在學堂中掌握的古平話,古平話得以代代相傳。但由于壯族人在學習漢文的時候,受自身母語的影響,其所掌握的古平話語音有所變化,其語音向學習者的母語趨同,所以壯族人使用已經發生變化的語音系統讀書看報時,聽起來像是用壯語來念字,但與其日常使用的壯語又不太一樣,自此,壯語讀書音系統得以形成。
壯語讀書音形成后,便成為壯漢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壯族人可以使用壯語讀書音讀出任何一個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新詞語。壯語讀書音的語音系統一般不會超出壯語的語音系統范圍,但是又保留了古漢語的語音特點。所以說,壯語讀書音因壯漢交流的需要而產生,又在壯漢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其反映了廣西壯漢民族接觸的一段歷史。
西南官話和粵語進入廣西前,壯語讀書音的使用范圍遠比現在廣泛,影響更深遠,社會作用更大。不過,西南官話和粵語進入廣西后,逐漸取代平話的交際和教學作用,平話的使用范圍逐漸縮小,甚至在一些地區,隨著西南官話的廣泛使用,源于“古平話”壯語讀書音,其社會功能變弱,壯族人吸收新詞的方式從按照老借詞的語音系統吸收逐漸轉變成按照西南官話的語音系統吸收。再隨著現代漢語普通話的普及,壯語讀書音受到普通話的影響,壯族人遇到無法使用讀書音讀出來的字,會借用普通話的讀音;而受普通話教育的小孩,其從老一輩那里學來的讀書音,也會受普通話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壯語讀書音的社會空間變得更窄,部分縣市(如武鳴、平果、上思)的這種漢字讀音系統已經完全消亡。
二、壯語讀書音魚虞韻的讀音
壯語分南北方言區,本文選取壯語北部方言區的貴港、橫縣、上林及壯語南部方言區的隆安、扶綏的壯語讀書音為研究材料,下表為五個語言點魚虞韻的讀音:1
由表1、2可知,貴港、橫縣、上林、隆安、扶綏的壯語讀書音中,魚虞韻主體層讀音與聲類的配合情況,如下:
由表3可知,貴港壯語讀書音中,魚韻配合的聲類為:以母、書母、澄母、疑母、邪母、初母、生母,主體讀音為i、ei、o;由表4可知,貴港壯語讀書音中,虞韻字配合的聲類為:見母、溪母、心母、非母、敷母、奉母、微母、云母、以母,主體讀音為i、ei、u、ou。
由表5可知,橫縣壯語讀書音中,魚韻字配合的聲類為:見母、群母、疑母、邪母、初母、生母、書母、曉母、以母,主體讀音為i、u;由表6可知,橫縣壯語讀書音中,虞韻字配合的聲類為:云母、以母、心母、清母、溪母、疑母、非母、敷母、奉母、奉母,主體讀音為i、ei、u、ou。
由表7可知,上林壯語讀書音中,魚韻配合的聲類為:來母、邪母、澄母、見母、群母、疑母、初母、生母、書母、禪母、曉母、以母,主體讀音為??、o;由表8可知,上林壯語讀書音中,虞韻配合的聲類為:非母、奉母、微母、云母、以母、心母、溪母、澄母、疑母、知母、章母、群母、見母,主體讀音為??、u、ou。
由表9可知,隆安壯語讀書音中,魚韻配合的聲類為:來母、見母、群母、疑母、邪母、初母、生母、書母、禪母、以母,主體讀音為i、u?i、o;由表10可知,隆安壯語讀書音中,虞韻配合的聲類為:非母、敷母、奉母、微母、清母、心母、知母、澄母、章母、溪母、疑母、云母、以母,主體讀音為i、?、u?i、u 、au。 由表11可知,扶綏壯語讀書音中,魚韻配合的聲類為:來母、見母、群母、疑母、邪母、澄母、初母、生母、書母、禪母、以母,主體讀音為?i、o;由表12可知,扶綏壯語讀書音中,虞韻字配合的聲類為:非母、敷母、奉母、微母、清母、心母、知母、澄母、章母、見母、溪母、群母、疑母、云母、以母,主體讀音為u、ou、?i、y。
綜上可知,五個語言點的壯語讀書音中,魚韻與見組、精組、知組、莊組、章組、影組、來母組合,主體讀音為i、ei、o、u、??、u?i、?i;虞韻與見組、精組、非組、影組、知組、章組組合,主體讀音為i、ei、u、ou、??、u?i、au、?i、y。
三、壯語讀書音魚虞韻的讀音類型及來源
?。ㄒ唬~虞韻的讀音類型
魚虞韻分合與歷史層次問題一直是漢語方言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至今已有相當一批數量的研究成果,分析不同漢語方言的魚虞韻問題:梅祖麟、潘悟云、謝留文、彭建國、鄭焱霞、鄭偉、李連進、郭麗、劉祥友、陳忠敏、施俊、郭鑫、瞿建慧等多位學者,都曾就魚虞韻的分合與層次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都提及魚虞有別、魚虞相混的語音層次。其中,梅祖麟、潘悟云、鄭偉、施俊等分析吳語的魚虞韻,梅祖麟以論證“支脂魚虞,共為不韻”為出發點,詳細分析了吳語中魚虞之別、支脂之別現象[2];潘悟云指出吳語魚虞韻分魚虞無別、魚虞有別、讀入麻韻三個層次” [3]151-165;鄭偉討論北部吳語方言魚韻白讀層、魚韻莊組字演變及虞尤合韻三個問題[4];施俊以常山方言為起點,討論南部吳語魚虞韻的層次[5]。彭建國、劉祥友、瞿建慧等討論湘語的魚虞韻,彭建國、鄭焱霞分析湘語魚虞相混、魚虞有別的歷史層次,指出湘語魚虞相混層的分為同源層和異源層,其中,同源層還非為前中古層和中古層[6];劉祥友指出湘南土話的魚虞韻分為來源古老的a類讀音層、反映中古語音現象的魚虞有別層和反映中古以后語音現象的魚虞相混層三個層次[7];瞿建慧指出湘西鄉話魚虞韻分魚虞有別層、魚虞相混次晚層和魚虞相混最晚層[8]。郭麗分析湖北黃孝方言早期魚虞有別層(見系)、魚虞相混次晚層(精泥組)和魚虞相混最晚層(精泥組)的時間及來源。[9]李連進[10]、郭鑫[11]分析扶綏平話魚虞韻合流后的音變過程。陳忠敏通過閩語魚韻讀音的討論說明語音層次比較法的具體步驟,并把《切韻》的魚韻讀音構擬為*i?,把虞韻讀音構擬為*iu。[12]謝留文分析了客家方言的魚虞之別現象。[13]
根據這些學者的研究,反觀壯語讀書音的魚虞韻讀音,也存在魚虞韻有別、魚虞韻相混的層次,且這兩個層次各有不同的讀音類型。其中,魚虞韻有別見于非組、來母、精組、知組、莊組、章組、見組,讀音可歸納為五種類型;而魚虞韻相混見于精組、影組、見組、知組、章組,讀音也可歸納為五種類型。具體如下:
1.魚虞有別的讀音類型
壯語讀書音中,魚虞有別的讀音有i、ei、o、ou、u、au、??、?、?i、u?i、y,這些讀音根據其語音演變關系,可分為五種讀音類型,這五種讀音類型在各地壯語讀書音中的分布情況如下:
?。?)i、ei
貴港壯語讀書音中,魚韻字讀i見于知組(澄母)、章組(書母)、見組(疑母),虞韻不與知組、章組配合;虞韻字讀ei見于見組(見母、溪母),見組魚韻字不讀ei。橫縣壯語讀書音中,以母虞韻字讀i、也讀ei。隆安壯語讀書音中,疑母魚、虞韻和清母虞韻讀i。
?。?)o、ou、u、au
貴港壯語讀書音中,魚韻字讀o見于莊組(初母、生母),虞韻不與莊組配合;ou、u讀音見于非組虞韻字,而魚韻字無ou、u讀音。橫縣壯語讀書音中,莊組(初母、生母)魚韻字、非組(非母、敷母、奉母、微母)虞韻字讀u,其中,非母虞韻字也讀ou。上林壯語讀書音中,莊組(初母、生母)魚韻字讀o,非組(非母、奉母、微母)虞韻字讀ou,其中,微母虞韻字也讀u。隆安壯語讀書音中,莊組(初母、生母)魚韻字讀o,虞韻不與莊組配合讀o;非組(非母、敷母、微母)虞韻字讀u;非組(非母、奉母、微母)虞韻字也讀au,非組不與魚韻配合。扶綏壯語讀書音中,莊組(初母、生母)的魚韻字讀o,莊組不與虞韻配合;非組(非母、敷母、微母)虞韻字讀u,非組(非母、奉母、微母)虞韻字也讀ou。
?。?)??、?、?i
上林壯語讀書音中,來母魚韻字讀??,虞韻不與來母配合。扶綏壯語讀書音中,來母魚韻字讀?i,虞韻不與來母組合。
?。?)u?i
隆安壯語讀書音中,來母魚韻字讀u?i,虞韻不與來母配合;疑母、邪母、以母魚韻字讀u?i;知組(知母、澄母)虞韻字讀u?i。
?。?)y
扶綏壯語讀書音中,云母虞韻字讀y,魚韻字沒有該類讀音。
2.魚虞相混的讀音類型
壯語讀書音中,魚虞相混的讀音有i、ei、u?i、?、??、?i,這些讀音根據語音演變關系,也分為五種讀音類型。具體分布情況如下:
?。?)i
貴港壯語讀書音中,精組(邪母)魚韻字和(心母)虞韻字讀i。橫縣壯語讀書音中,見組(見母、群母、疑母)魚韻字和(溪母、疑母)虞韻字讀i;精組(邪母)魚韻字和(清母、心母)虞韻字讀i;影組(曉母、以母)魚韻字和(云母、以母)虞韻字讀i。隆安壯語讀書音中,影組(以母)魚韻字和影組(云母、以母)虞韻字讀i。
(2)ei
貴港壯語讀書音中,影組(以母)魚韻字和(云母、以母)虞韻字讀ei。
?。?)u?i
隆安壯語讀書音中,見組(見母、群母)魚韻字和溪母虞韻字讀u?i;章組(書母、禪母)魚韻字和章母虞韻字讀u?i。
?。?)?、??
隆安壯語讀書音中,心母虞韻字讀?,是魚虞韻合流的結果,魚韻替換虞韻的讀音,但是魚韻發生音變,沒有保留?讀音,而心母虞韻依然保留?讀音。上林壯語讀書音中,精組(邪母)魚韻字和(心母)虞韻字讀??;知組(澄母)魚韻字和(知母、澄母)虞韻字都讀??;除溪母魚韻字外,見組的魚、虞韻字都讀??;章組(書母、禪母)魚韻字和(章母)虞韻字讀??;影組(曉母、以母)魚韻字和(云母、以母)虞韻字讀??。 ?。?)?i
扶綏壯語讀書音中,除溪母魚韻字外,見組魚虞韻字都讀?i,精組(邪母)魚韻字和(清母、心母)虞韻字讀?i;知組(澄母)魚韻字和(知母、澄母)虞韻字讀?i;章組(書母、禪母)魚韻字和(章母)虞韻字讀?i;影組(以母)魚韻字和(云母、以母)虞韻字讀?i。
?。ǘ~虞韻不同讀音的來源
各地壯語讀書音中,魚虞韻有別和魚虞韻相混有多種讀音,且有些讀音重合,這些語音的來源,除了語言之間的外在接觸產生的影響外,語音自身發展也是不同讀音產生的原因之一,所以,需要結合語音自身的演變來探究魚虞韻不同讀音的來源。魚虞韻各讀音的演變過程,如下:
1.o
壯語讀書音中,除了橫縣壯語讀書音的莊組(初母、生母)魚韻字讀u外,其他各地的莊組(初母、生母)魚韻字均讀o。早期魚虞韻讀o,莊組(初母、生母)魚韻字讀u源于o的音變,根據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長元音高化通則”,[14]116,123可知,u是長元音o高化的結果,即*o>u。
2.ou、u、au
除了隆安壯語讀書音的非組虞韻字讀u/au外,其他點的壯語讀書音中,非組虞韻字都讀u/ ou。非組虞韻字ou、u、au是長元音鏈移式高化大轉移的結果。朱曉農指出“漢語歷史上長元音鏈移式高化大轉移發生過至少兩次。第一次發生在《切韻》以前,西晉以后到北朝初期,涉及歌魚侯幽四部:*ai>*a>*o>*u>*ou,魚部、侯部依次高化,逼迫幽部裂化出位。后一次發生在《切韻》以后,涉及麻二歌模侯豪:*ra>*a>*o>*u>*ou>*au,歌韻、模虞魚依次高化,逼迫侯韻裂化出位,再把豪韻壓低。”[15]虞韻中古擬音為*u,據此推測,壯語讀書音非組虞韻字讀ou、au,是高元音u裂化音變的結果,即*u>ou>au。
3.i、ei、??、?、?i
我們梳理壯語讀書音魚虞韻讀音類型時,發現魚虞韻有i讀音的語音系統中,同時有u讀音,部分還有ei讀音,但是沒有??、?、?i讀音,這一現象,依據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后元音前化通則”[14]116,129和郭鑫關于非正則元音?的演變推論,可以解釋其中的音變關系。郭鑫指出“桂南平話各方言遇攝合口三等字韻母類別就只有[u]類韻、[?]類韻和[i]類韻。這三類韻母均來自的演變,?是非正則元音,圓唇化就成為u,前化即成為i。現今桂南平話其余聲母字組比較復雜的韻母應當是由元音?后來發展而來。”據此,我們推測,魚虞韻讀i 源于u的前化音變,而ei源于i 的裂化音變,即*u>i >ei,i 裂化為ei的音變,朱曉農稱其為“前顯裂化”[16];魚虞韻讀??、?源于u的前化音變和? 的裂化音變,而?i是短元音??低化的結果,即u>? >??>?i。
4.u?i、y
隆安壯語讀書音中,非莊組魚虞韻字讀u?i、i,根據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后元音前化通則”推測,魚虞韻讀u?i、i,是后元音*u前化音變的結果。其中,i是后元音u前移的結果,而u?i是后元音u向i滑動的動程中衍生的讀音,這和朱曉農的“聽者啟動:不足改正”的觀點相符合,即“聽者聽到一個不專一對應的語音信號,歸類時可能解讀錯誤”[15],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者所傳遞的語音信息與聽者所接收到的信息發生偏誤,聽者將所接收到的偏誤信息進行重復并擴散,從而形成音變。所以,隆安壯語讀書音的非莊組魚虞韻讀u?i,推測是,漢語方言傳入廣西時,后元音u已經開始了向i滑動的趨勢,但未完全實現,而壯族人在學習漢語方言語音時,誤將有向i滑動趨勢的u讀成u?i,并進行反復訓練,從而產生了非莊組魚虞韻讀u?i的現象,即*u>u?i>i,隆安壯語讀書音的以母魚韻字有u?i、i兩種讀音的現象,很好地論證了這一音變推測。而這也解釋了隆安壯語讀書音見組字疑母魚韻字讀u?i,虞韻字讀i;精組中,u?i只出現在邪母魚韻字,i只出現在清母虞韻字,?只出現在心母虞韻字的原因。此外,扶綏壯語讀書音中的云母虞韻字讀y,與?i形成異讀音,也是后元音u前化的結果,即*u>y。
四、結 語
本文分析了廣西中南部地區幾個縣市的壯語讀書音魚虞韻讀音,并對魚虞韻有別和魚虞韻相混的讀音分別進行讀音類型歸納,分析其不同讀音的來源。從上文可知,壯語讀書音魚虞韻的音變涵蓋了拉波夫(William Labov)關于元音鏈移的三大通則:長元音高化、短元音低化、后元音前化,還涉及了元音的裂變出位,這說明壯語讀書音魚虞韻音變的復雜性。
壯語讀書音是壯漢民族交流的產物,中古漢語魚虞韻的語音特點在壯語讀書音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我們從魚虞韻的語音特點,可以大概了解中古漢語的語音演變情況,這可以為我們掌握壯漢民族日常交流的語言模式及壯族地區教育教學用語的變更史提供一份語言材料。
參考文獻:
[1] 張均如.廣西中南部地區壯語中的老借詞源于漢語古“平話”考[J].語言研究,1982(1).
[2] 梅祖麟.現代吳語和“支脂魚虞,共為不韻”[J].中國語文,2001(1).
[3] 潘悟云.吳語魚韻的歷史層次[C]//東方語言學第6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 鄭偉.太湖片吳語音韻演變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8.
[5] 施俊.南部吳語韻母的歷史層次及其演變[D].杭州:浙江大學,2013.
[6] 彭建國、鄭焱霞.湘語遇攝的語音層次[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7] 劉祥友.湖南土語魚、虞韻的語音層次[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9(4). [8] 瞿建慧.湘西鄉話遇攝字的歷史層次[J].方言,2017(1).
[9] 郭麗.湖北黃孝方言魚虞韻的歷史層次[J].語言科學2009(6).
[10] 李連進.扶綏城廂平話魚虞兩韻的音變[J].民族語文,2009(2).
[11] 郭鑫.也談扶綏城廂平話魚虞韻的音變[J].民族語文,2016(3).
[12] 陳忠敏.歷史比較法與漢語方言語音比較[J].語言科學, 2013(5).
[13] 謝留文.客家方言“魚虞”之別和“支”與“脂之”之別[J].中國語文,2003(6).
[14] William Labov.Principles of Linguistic Change:Intetnal Factors[M].Cambridge,MA:Blackwell,1994.
[15] 朱曉農.元音大轉移和元音高化鏈移[J].民族語文,2005(1).
[16] 朱曉農.漢語元音的高頂出位[J].民族語文,2004(5).
THE PRONOUNCIATION AND TYPES OF THE RHYMES YU (魚)AND YU (虞)IN WRITTEN LITERATURE LANGUAGE OF ZHUANG LANGUAGE IN SOUTH CENTRAL
REGION OF GUANGXI
Huang Jinglu
Abstract: The Zhuang written literature language is a product of early contact between Zhuang and Han nationalities, also the phonological system for Zhuang people to read books and newspapers before running around popularizing the Mandarin. The phonological system in its literature language not only represents phonological feathers of modern Zhuang language but also mid-ancient Chinese. Combining with abundant results of the rhymes yu(魚) and yu(虞), a hot area of Chinese dialect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rn pronunciations and categories of rhymes yu (魚) and yu (虞) and explore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ose two rhymes.
Key words: Zhuang Language; the written literature language; phonological rhymes yu (魚)and yu (虞); types of pronunciatio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6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