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科技扶貧視角下的“三變”改革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貴州省作為農村“三變”改革(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模式的發源地擁有大量改革經驗。科技扶貧可以為農村“三變”改革提供較大助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徑。文章以科技扶貧的視角出發,探討“三變”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加快推進“三變”改革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全國其他地方正在推進的“三變”改革提供經驗借鑒與實施參考。
  關鍵詞:科技扶貧;“三變”改革;實踐;思考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扶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科技扶貧。2014年,六盤水市就在全國創造性地提出農村“三變”改革,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這一新的農村集體管理模式,揭開了我國農村新一輪改革的序幕,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貴州、安徽、重慶等省市示范推廣。圍繞農村“三變”改革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價值意涵、成效肯定、經驗啟示、風險防控、未來發展等方面開展了系列研究,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暴露的問題也逐漸增多。本文從科技扶貧的視角出發,對“三變”改革進行深度解讀,探討“三變”改革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為“三變”改革的順利實施并取得成效提供理論依據。
  二、科技扶貧視角下“三變”改革的深度解讀
  1.“資源變資產”模式
  “資源變資產”,是村集體將可經營性資產的使用權,通過協商或評估后,投資入股,村集體取得股份權利??萍挤鲐氁暯窍拢e置的房屋、設備、土地、荒山、灘涂等等均可以變成擁有升值空間的資產,而且增加科技附加值后,資產的上升潛力優勢明顯。
  2.“資金變股金”模式
  “資金變股金”,指的是在特定前提(不改變使用性質和用途)下,將下撥的發展類扶持類資金(應急類、救濟類及補貼類除外),量化成股金,集中投入到經營主體,村集體或貧困戶享有股份權利??萍挤鲐氁暯窍拢@些相對零散資金集中后通過土地流轉等模式可以帶動土地租金、勞動力收入等系列增收,盤活農村資金短缺困境,股金收入也可以改善村集體和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狀況。
  3. “農民變股東”模式
  “農民變股東”,是在農民自愿的情況下,將耕地、林地的承包經營權等資金、技術要素通過協商或評估后,投資入股到經營主體,農民享有股份權利。科技扶貧視角下,承包經營權、住房財產權的集中可以凝聚成一股強有力的力量,輔以科技要素,提升增值空間。
  三、“三變”改革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股份分紅收益低,農戶積極性不高
  荒山、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因地理位置偏遠、開發成本高等問題造成折價較低,致使農戶股份持有率低,分紅時每戶年均收益不足千元甚至更低,遠低于同比條件下的務工收入,難以調動農戶積極性。
  2. 股份收益緩慢,農戶參與性低
  農業資源的經濟效益見效慢,入股到獲得收益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等待期,農戶習慣于看得見摸得到的收益,這就造成農民參與后獲得感不強,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3. 經營主體的接受性差
  入股的資源、資金因其零散性造成折價不高,工作量大,又因財政扶貧資金的種種限制,造成經營主體承接意愿不強,在年租年付一次性結清的對比下,經營主體總體的接受性差。
  4. 資源、資金的整合難度大
  現階段,農民用于入股的資源質量參差不齊,資金零散,來源紛繁復雜,這就造成對資源、資金的整合難度增大,??顚S玫姆鲐氋Y金又有嚴格的管理使用程序,一系列的問題造成資源、資金難以量化成股份,農民獲益較難。
  5. 缺乏相應的風險防控機制
  “三變”改革才剛剛起步,對應的風險機制處于缺失或不健全狀態。一方面,農業生產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較強的風險不可預知性造成農民的權益很難保障;另一方面,承接的經營性主體規模小,缺乏一定的管理,市場競爭力不強,對行業的帶動力較低,且大多處于低端發展和探索階段,抗風險的能力弱。
  四、“三變”改革的建議
  1.梳理農村自然資源,搭建融資平臺,多渠道拓寬農民增收途徑
  農村擁有大量的自然資源,土地、荒地、林地、山嶺、草地、濕地、灘涂、水面等等,但是對資源的核查滯后,清查、核實、登記備案及評估等工作需要逐步展開,進一步落實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三權”分置,進一步明確農村資源資產的權屬。同時,搭建規范的投資融資平臺,將集體資金、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形成三環聯動,農村信用工程、特惠貸等資本擔保新模式的參與,盤活農村資本。
  2.選擇優勢產業和主體,整合資源資本,搭建農村資本流轉新平臺
  梳理優勢較高的產業,特別是產業帶動強、生產效益好、信譽高的企業作為承載資本的經營主體,加大培育力度,構建“三變+特色”的多種模式。建立農村產權交易所、交易中心等配套單位,規范資金流轉交易,切實保障農民權益。進一步完善政策性保險、財政補貼、信用擔保等風險防范體系,切實維護集體和農戶的權益。
  參考文獻:
  [1]夏勇,田弋夫,余德順,唐從國,王竑晟,韓永濱.科技助推“三變”改革 建立科技扶貧長效機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33(12):1374-1380.
  [2]六盤水“三變”改革[M].人民出版社,六盤水市委.2016.
  [3]張緒清.農村“三變”改革助推精準扶貧的政治經濟學解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89-99.
  [4]桑瑜.六盤水“三變”改革的經濟學邏輯[J].改革,2017(07):70-77.
  [5]張延明.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試點 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N].安徽日報,2017-02-27(7)
  [6]劉惠.科技扶貧工作機制創新研究綜述[J].納稅,2018(30)174+176.
  [7]吳明軍,李穎,馮浪.貴州省黔東南地區水產科技扶貧經驗及對策建議[J].中國水產,2018(08):45-47.
  [8]竇祥銘.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村“三變”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8(06):59-6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670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