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縣“三變”改革工作推進情況及打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三變”改革工作涉及19個鎮(鄉、街道)152個村,78670戶農戶,347832人(其中貧困戶22210戶,90100人),參與三變改革經營主體455個(其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55個)。2018年省市計劃涉及19個鎮72個村,其中:非貧困村21個,貧困村51個,12月30日前完成72個示范村的“三變”改革任務。
關鍵詞:正安縣;“三變”;改革工作;推進情況;打算
一、資源變資產
公益性資產1.52億元(鄉村公路及產業路),資源性資產(土地入股)26.76萬畝,涉及農戶34367戶,154651人,其中涉及貧困戶11456戶,46968人,固定年分紅6952萬元,其中涉及貧困戶戶均年分紅2968元,人均年分紅771元。
深度貧困村土坪石志村通過“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公司+農戶”等產業發展模式,鼓勵第一批42戶農戶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村集體公司(石志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完成土地入股46.56畝,實現固定分紅13932元,戶均年分紅331.7元,同時通過在村集體公司務工,實現戶均年務工收入9305.8元。引導75戶貧困戶將土地流轉給正安金林茶業有限公司發展白茶產業,完成土地入股230畝,年固定分紅5.75萬元,戶均年分紅767元。
土坪鎮明星村林溪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400畝茶葉種植標準化示范基地,農民以土地入股,每畝每年獲得不低400元的分紅。
二、資金變股金
財政扶貧資金折股量化資金2.76億元,涉及貧困戶7048戶,28897人,戶均年分紅3132元,人均年分紅696元。如土坪石志村利用扶貧資金撬動社會投資,村集體以190萬元扶貧資金進行入股,正安頂箐方竹公司投資810萬元,在石志村建設方竹加工廠1個,村集體按入股金額的6%進行保底分紅,年分紅11.4萬元,村委會將分紅資金全部分配給精準扶貧戶,帶動貧困戶288戶增收脫貧,目前加工廠正在緊張施工中,預計6月底可建成投產。
三、農民變股東
全縣共有股東68887戶,涉及人口310638人,其中:貧困人口變股東21010戶89430人,承包耕地、林草等資源入股3437戶15465人,面積21760畝,作價入股金額2656萬元;農戶房屋、宅基地等作價入股25戶121人,作價入股623萬元;農民自有資金、技術、管理等入股127戶570人,作價入股510萬元;財政資金量化到戶入股63170戶284268人,資金1787萬元;“特惠貸”、“三變貸”等入股2128戶10214人,資金10640萬元。
四、增強集體經濟實力
通過三變改革,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10萬元。如土坪鎮石志村、安場鎮前進村、和溪鎮馬鞍村,通過實施三變改革,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分別達30萬元、35萬元、20萬元。
五、取得的成績
1.因地制宜,探索“三變”改革模式。 2017年和溪鎮馬鞍村成立了由村黨支部領導、在村委會支持下運行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構建“村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群眾(貧困戶)”的運營模式,按照“一公告、三公示、一確認、三審核、一登記”流程進行三變改革(一公告:對土地三變領導小組及基準日公告;三公示:對人口核查、清產核資、集體入股進行公示;一確認:股東代表大會對人口核查、清產核資、集體入股的最終結果予以確認;三審核:三變改革方案、清產核資結果、成員大會決議報便民服務中心政府審核;一頒證:由縣農業局頒發合作社登記證書),最終確定“集體資產變股權、縣產業扶貧整合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模式。
2.劃分股權,確保股民合法權益。和溪鎮馬鞍村三變改革設“人口股”、“資金股”和“集體股”三種股權,共計1285股;分別占比60%、16%、24%其中人口股占比60%(771人),人口股每人1股,共計771股;資金股占比16%,每人占0.27股;共計205.6股,集體股占比24%,共計308.4股(其中包含貧困戶每人1股共計貧困戶優先股13股,在貧困戶退出之日起歸集體所有),縣產業扶貧整合資金及村集體土地和人口作為股權分配基礎,折股量化到每名成員,依人定股、人均0.27股、在冊貧困戶每人在0.27股的基礎上增加1股,以戶頒證。和溪鎮馬鞍村將財政扶貧資金761萬元村集體養兔場,折股量化到500戶貧困戶,戶均年固定分紅1800元。
3.商定分紅,實現收益最大共享。本著“壯大集體、發展公益、實惠群眾”原則,將年度利潤依次提取12%公積金(集體股),用于發展生產、轉增資本和彌補虧損;提取12%公益金,用于全村集體公益性設施建設和農村公益事業、扶貧救助等;其余76%經與全體股東商定分配形式后,一次性分紅按成員家庭占股比例分紅到戶。
4.選對路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選擇產業前景良好、投資回報率高、市場風險可控的規?;窒吗B雞和肉兔養殖兩個項目。
六、主要措施
1.探索發展模式。充分發揮經營主體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大力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公司+貧困戶、村委會+合作社+貧困戶”等產業發展模式,采取入股分紅、保底分紅、效益分紅的方式,保障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市場主體與貧困戶互助發展,互利共贏。2.創新示范引領。為促進一二三融合發展,我縣探索創新了以和溪鎮林下養雞、養兔為代表的“兩投入三連接、兩保底、兩保險”模式,由公司和財政資金共同投資發展血毛土雞、肉兔養殖項目,通過基地連村委會、村委會連企業、企業連農戶的方式,實現了“五有三好”,即村級有實體、農戶有產業、農民有紅利、銷售有訂單、脫貧有保障及模式好、收入好、效應好。
七、存在的主要問題
1.工作難度大?!叭儭惫ぷ魃婕懊鎻V,工作量大,經費需求大,但上級沒有資金預算,縣級財政困難,工作開展困難大。
2.擔保融資難。資源性資產的抵押、擔保和上市這些最能發揮融資功能的資產權能完善缺乏省市具體指導意見。塘約及其它地方資源性資產抵押、擔保融資的成功經驗難以復制推廣,導致“三變”改革產業發展缺乏資金。
3.財政投入少。根據黔三變辦8號文件“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發展類扶持資金(補貼類、救濟類、應急類資金除外),可量化轉變為村集體或貧困農戶的股金,集中投入到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實行利益共享、按股分紅。分配到縣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0%要用于三變改革”這一精神缺乏具體的指導意見。
八、下步工作打算
1.注重工作統籌,明確工作職責。把“三變”改革工作納入脫貧攻堅工作統籌,明確專抓的領導及人員,確保各級工作有人抓,責任有人擔。
2.加大資金投入,實現利益連接。加大農村產權改革撬動資金的投入,用好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特惠貸、郵蓄惠農貸。落實財政扶貧資金量化到成員的利益連接機制??h級出臺由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承包小型財政投入項目工程的指導細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