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食品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中遵循法律法規的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也加大了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力度。對食品類專業大學生來說,在創業過程中存在法律意識淡薄、創業教育與創業實際需要不相符、相關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本文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食品專業大學生 創業 法律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食品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發展的助推器,它能夠發揮人才力量,優化產業結構,助推經濟發展。當代大學生也應與時俱進,不能只滿足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應不斷增強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勇立潮頭、先人一步。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創新創業,高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及大學生創業中心來鍛煉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地方政府建立了創業孵化園區、創業教育培訓中心,國家也先后出臺了許多涉及注冊、融資、運作、稅收等多方面的優惠政策來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
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并不高,從《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來看,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比例在實現連續5年上升到達3.0%,但即便在創業環境較好的省份,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左右。在食品行業,想要創業成功并不容易,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法律風險不容忽視,非常重要,此外食品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不夠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欠缺、企業管理經驗缺乏等問題也成為大學生創業路上的絆腳石??傊?,食品專業大學生創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影響因素眾多,不僅需要個人的知識經驗、創新運用、風險評估、判斷決策,還需要團隊協作及外部大環境的營造。
2食品專業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法律知識缺失,風險防范意識不足
第一,項目選擇缺少法律層面的考慮,大學生在選擇創業項目時往往把市場需求、興趣意愿、發展潛力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對項目進行法律層面的合法性審查;第二,合作關系缺乏有效法律保障,在選擇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時,往往重感情而在合作合同、盈利分配、公司章程等與法律相關的文件制定上不夠嚴謹,埋下了法律安全的隱患;第三,創業大學生一般維權意識較為淡薄或是認為走法律程序太過麻煩,當面對企業合法權益受損時往往更傾向于私了而不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這些做法均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法律風險。尤其是食品專業大學生很多并不了解食品法律法規,對于比如售賣食品是否需要申請SC認證、食品線上銷售應遵守的標準這類的問題并沒有全面深刻的認知。
2.2食品專業創業教育不能適應大學生創業實際需要
一是食品專業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不專業。雖然目前一些高校已開展創業教育,但師資隊伍并不專業。很多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只是經過短期相關培訓就上崗授課缺乏創業經驗,甚至很多老師連在企業鍛煉的經歷都沒有,多為照本宣科,缺乏專業性和實戰操作,這樣的創業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二是食品專業創業教育內容設計存在不足。有調查表明:目前一些高校食品專業的創業教育方向是培養大學生突破知識、經驗、心態、創新、資金等眾多限制因素的能力上,這固然無錯,但往往創業法律教育一片空白 。反觀實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確實對大學生創新意識、統籌能力、經驗積累、實操水平的培養較為側重,而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教授比較缺少。
2.3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完善
國家雖已出臺相關政策來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但仍缺少法律層面的詳細規定,較為籠統可操作性不強。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大學生創業的立法層次較低,還沒有直接針對大學生創業的法律、法規。而各級政府出臺的相關創業政策有時并不能作為有效的法律依據,在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實際運用上存在偏差,并不能很好的維護創業大學生的合法權益。此外,社會上仍然存在大學生創業歧視的存在,反創業歧視措施沒有得到較好的落實。這些不足已經引起了國家政府的重視,相信在將來我國法律完善過程中相應問題會得到解決。
3食品專業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如何遵循食品法律法規
3.1增強法律意識,學好食品法規
食品專業大學生在校期間應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加對食品行業的了解。食品專業創業大學生首先要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好本身的專業課知識,扎實的專業知識可以給創業打下良好基礎。在注重課上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課下也要充分利用學校良好的學習資源,通過查閱資料、閱讀文獻、請教老師等多種方式逐漸加強對食品法律法規的學習,并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創新創業活動中嚴格遵守相關食品法律法規的標準,首先食品企業、公司的成立需要依法進行,其次食品產品的注冊、生產、銷售的全過程也要依法進行,用法律撐起企業健康發展的綠色保護傘。此外,學校也應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時的法律培訓,可以開設相關課程供同學們學習。
3.2關注國家政策,遵循法律法規
食品專業大學生不僅要懂法,更要尊法、守法、用法,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及時跟進學習最新的食品法律法規及創業相關的法律知識。以新的《食品安全法》為例,其配套法規《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也緊隨其腳步,一同施行。管理辦法擴大了申請主體的范圍,從申請條件可以看出管理辦法的放寬,只要場所和環境、人員制度、環境衛生等滿足申辦要求,即允許進入食品生產的市場。此外還擴大了管理范疇,把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特殊醫學用途食品也納入管轄范圍之內,并由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管理監督。這將有利于全方位的理順目前食品市場監管混亂現象,同時保障消費者的保健食品消費。新的管理辦法還指出,食品生產許可證從原來的“一品一證”變為“一企一證”,即同一個食品生產者從事食品生產活動,取得一個食品生產許可證即可,解決了原來同一食品生產者生產的不同種類食品需要重復申證的問題,新的管理辦法的出臺將減少企業在申請、核報方面的流程,有利于提高審核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新政策的推行、管理辦法的放寬為食品專業創業大學生省去了許多麻煩,帶來了很多便利。創業大學生在成立食品公司后,應按照法律規定申請銷售食品產品的SC認證,即使只在校園里銷售產品,也應申請相關SC認證,確保產品質量達到國家制定的標準,也讓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
3.3線上銷售需遵守的法律法規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定,食品作為特殊商品,對其有更加嚴格的規定尤其是網絡經營食品,除了要履行商品經營的基本要求外,還必須持有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農產品除外)并實名認證 。網絡食品經營者應在企業成立之初和運營過程中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書面告知,告知其自主設立的網站或者所在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網址及IP地址,同時應將營業執照、備案憑證等相關證件在其網站首頁或經營活動主頁面的醒目位置進行公示 。當下,許多食品專業的大學生創業都與互聯網緊緊相連,利用淘寶、京東、美團等網絡平臺來吸引更廣泛的消費群體,不可否認這是與時俱進的體現,但也不能因此放松要求、心存懈怠。如果采用線上銷售的模式,一定要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與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做好線上線下的交流溝通,嚴把產品質量關,做一個合格的網絡食品經營者,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取得創業的成功。
(通訊作者:吳澎)
基金項目: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導師能力提升計劃項目: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國際化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與實踐,項目號:SDYY17089;山東省271集團食育研發項目;山東農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校食品質量安全專業英語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改革實踐;山東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會2019年度課題:“對分課堂”模式應用于高校雙語課程教學的人才培養研究——以食品法規與標準課程項目為例,編號RK19-34;北京新同文國際人才教育模式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 王黎明.食品工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8-12.
[2] 霍東洲,郭敏.科學聲音開展食品安全風險交流[N].中國食品安全報,2016-4-16(A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