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網絡傳播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問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互聯網發展到web2.0時代,用戶參與建設網站內容建設,直接影響網絡生態系統,對人們的媒介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生作為網絡用戶的一大主體,其媒介素養的提升的意義重大。由于我國開展媒介教育較晚,媒介素養的提升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多渠道的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
  關鍵詞 網絡傳播 大學生 媒介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近日,微博網友爆料的在校女學生遭到多名男生強奸一事被傳的沸沸揚揚,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回應經校方證實,此事非強奸案,系男女朋友吵架。該謠言的傳播不僅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給學校造成一定損失,更是污染了網絡環境的健康。大學生群體不辨信息真偽,散布謠言等現象在媒介中出現頻繁,也反映出現象根源——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缺失 。華中師大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江作蘇認為從傳播學角度看,校園環境早已成為典型的傳播場域。進入互聯網時代,以新媒體為介質的傳播活動滲入校園各個層面、各個角落,成為新時代校園與傳統時代校園最顯著的標志性變化?,F在大學生 100%要上網、會上網,學生面臨的生活環境和信息傳播環境,深刻改變和影響著學生。當代學生無可回避地要在媒介作為環境要素的校園中學習和成長。因此,媒介素養的養成教育,就理應成為基礎性養成的重要部分,對大學生開展媒介素養教育迫在眉睫。
  1媒介素養的內涵
  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給出如下定義: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學者盧峰將媒介素養由低到高劃分為媒介安全素養,媒介交互素養,媒介學習素養和媒介文化素養等四個層次,而每個層次的素養又包括知識,技能,能力和態度等四個學習目標。
  華中師大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兼博導江作蘇認為基礎性素養可以分為道德素養、科學素養、文史素養三個部分。在當代教育中,媒介素養成為了跨越和融合了這三個部分的粘合性素養。在大學時代增強媒介素養 ,可以說是獲得了一項引領性的素養,因為一旦形成良好的媒介素養,以此為支點,可以促進其他三項素養內容的養成。
  2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缺失的表現
  媒介素養教育尚未普及,新媒介技術發展使得用戶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大學生作為使用頻率較高的群體,有能力熟練使用媒介,會經常出現一些由于媒介素養水平較低而導致的媒介利用的問題表現。
  2.1社會角色錯位
  人際傳播是人們獲得自我認知的重要源頭之一,網絡上的人際傳播在對象上可以有更多自主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自我的完整認知,從而產生社會角色錯位等現象。2018年12月16日,中國傳媒大學在讀女大學生單方面宣布和清華教授汪暉結婚,并在其朋友圈曬出結婚請帖,這張結婚請帖在微信群和豆瓣網廣泛傳播,從法律上講,這個女生的行為已經涉嫌嚴重侵犯汪暉教授名譽權。諸如此類的社會錯位不僅反應出自身發展出現的問題,更違背了法律,給當事人帶來損失。
  2.2不辨信息真偽
  由于社交媒體賦予人們話語權,滿足人們的信息傳播,意見表達以及社交需求;社群化傳播下社會成員傾向于觀點固化,導致后真相時代的出現。獲知真相的成本太高,若缺少媒介素養,大學生很容易受到情緒化煽動采取“避重就輕”的原則來應對事實,不去分辨信息的真偽。
  2.3散布謠言
  網絡傳播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下,稀缺的不是信息資源,而是被龐大的信息資源搶奪的注意力資源。大學生處在人生特別的階段,對信息的渴求,對被關注的心理需求等,會選擇因信息自身關系到公眾利益,標題新奇等特性吸引受眾注意力的謠言進行傳播。傳播過程的開放性導致的信息變形,很難進行謠言相關責任認定,對大學生散布謠言的他律作用較小。UC的標題黨等媒介的不良引導深化大學生主體對于散布謠言的錯誤認知。如近日一張“通報批評”的圖片在網上流傳,其中提及西安歐亞學院石姓學生期末考試時冒充巡考,前往隔壁考場“看了幾個學生的考卷”。西安歐亞學院12月28日在其官方微博回應稱,此事系同班張同學借用網絡段子對石同學的“惡搞”。
  2.4沉迷網絡
  移動終端設備的發展打破了使用網絡的時空限制;用戶自主創造發布信息豐富了媒介內容;媒介技術的發展越來越重視用戶體驗等媒介自身發展不斷吸引受眾。
  大學生在中學時期學習生活被規定與限制,可自主支配時間極少,大學時期的可自主支配時間較多,可自主支配時間由少到多的變化缺少過渡,也會導致大學生合理選擇及分配媒介使用時間的能力不足。華中科技大學18名本科生因沉迷網絡游戲耽誤學業而被校方轉為專科處理的新聞在各大高校熱傳,由此可見沉迷網絡這一現狀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并且沒有得到從根源處—媒介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得到解決方法。
  3媒介素養教育體系建立的意義
  由于大學生媒介素養缺失而導致的對大學生自身發展,對媒介生態環境的污染和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在警示我們媒介教育的開展活動已經迫在眉睫。
  高校在教學方式上也積極使用媒介,如向學生推薦學習網站、專業公眾號等,可見媒介自身發揮著教育的職能,開展媒介教育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媒介配合學校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將媒介教育納入日常教育體系中勢在必行。
  3.1利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大學生處在價值觀塑造時期,媒介參與塑造大學生價值觀時要求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升來抵御與應對各種腐朽落后價值觀念的能力。部分網絡文學倡導拜金主義,不勞而獲等與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相背離腐朽落后觀念影響著受眾,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念。媒介教育就像一劑預防針,提高大學生辨別先進與落后的價值觀念的能力及對待腐朽落后價值觀念的防范抵御能力。媒介教育為大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為大學生以后走正確的道路保駕護航。
  3.2有利于大學生正確利用信息   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發展使大學生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接收到大量信息,數據顯示大學生使用媒介能力較強,缺少將龐大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的能力。媒介自身推送信息,便捷的搜索引擎,搜索記錄和一鍵收藏等便捷的功能設置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群體在處理信息時養成思維惰性表現為淺閱讀,先碼后看等。
  媒介教育的實行能通過幫助大學生對媒介信息有目的地進行篩選,提高其對問題的注意力從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思考進行內化來提高大學生信息獲取,分析以及運用能力。
  3.3有利于凈化網絡
  2018年8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到達8.02億,在網民職業構成中學生占比為24.8%。媒介素養的缺失使大學生在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污染網絡行為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大學生群體接受媒介教育可以從自身做起,注重自身的言行,營造文明,和諧的網絡文化。在網民總體中占比極高的大學生群體影響著其他網民的言行,最終達到凈化網絡的目的。
  4大學生媒介素養提高的路徑
  4.1建立健全媒介素養教育體系
  媒介素養教育起源于英國,發展完善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以及媒介素養教育研究開始于 20 世紀 30 年代的英國,是隨著報業與電影的發展而產生的。教育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就要求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形成媒介素養教育的合力,使不斷提高媒介素養水平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澳大利亞的媒介教育由教育精英首先發起,經歷了初等教育到中等、高等教育等全學段的發展。將媒介素養教育列入教育體系中,包括三個方面:
  其一為開展媒介素養課程。1997年,英國已經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學校開設了進階式媒介研究課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參加過媒介研究學科的中等教育證書考試。媒介素養課程形式包括公共必修課,通識教育課,選修課,專題講座,學術論壇等多樣的教學形式。并且在思政教育和各專業教學的知識體系之中融入媒介素養教育。在課程內容中注重教育內容的革新,以適應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教育的需求。
  其二為加強師資力量的投入,教師是媒介素養教育的承擔者、組織者和發起者,在媒介素養教育活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英國的許多學院,如倫敦大學和南安普頓大學等都專門設有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師培訓項目我國除了開展教師培訓項目,還應為教師提供國際化的學術交流活動,學習西方媒介素養先進經驗推進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發展。
  其三為國內媒介素養教育研究體系,媒介學術研究與教育實踐活動并重,建立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主的媒介素養研究體系。加強媒介素養的理論研究填補媒介素養研究領域空白,推出媒介素養教材,促進媒介教育的良性發展。
  4.2重視家庭在提高媒介素養中的作用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芮必峰認為青少年從小就應該學會理解媒介,更好地利用媒介,成為媒介的主人,并將其看成培養社會公民的第一步 。西方國家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首先是全民教育與終身教育,認為教育應該貫穿公民的終身,家長也應具備相應程度的媒介素養。澳大利亞的媒介素養教育以正規課程為核心,輔之以家庭開展的社會活動。家庭成員屬于初級群體,可以對學生在情理上進行長時間,連續性較強地引導,應對家庭在提高個人的媒介素養中的作用加以重視。
  4.3政府及社會組織推進媒介教育的實行
  澳大利亞通過頒布法令使媒介素養教育成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法令形式將媒介素養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重要內容的國家。美國媒介素養教育的推行有賴于多方的積極參與,其中包括媒體、非營利的社會組織,以及政府通過立法來推進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行。我國應積極學素養習國外多方參與媒介素養推行的先進做法,通過立法推進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成立正規的媒介素養社會組織推進媒介素養實踐活動的開展。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多渠道地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既有利于其自身發展,同時也益于媒介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凈化,應重視提高媒介素養的路徑創新,重視多方參與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
 ?。ㄖ笇Ю蠋煟簵铎o)
   基金項目:東北林業大學2018年校級大創項目研究成果,名稱:網絡傳播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810225531(指導教師:楊靜)。
  參考文獻
  [1] 江作蘇.媒介素養應成為大學生必備常識[N].光明日報,2013-05-29(016).
  [2] 盧峰.媒介素養之塔:新媒體技術影響下的媒介素養構成[J].國際新聞界,2015,37(04):129-141.
  [3] 馬曉靜,劉陽.中外媒介素養教育的對比與啟示[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7,16(05):121-123.
  [4] 芮必峰,陳夏蕊.新傳播技術呼喚新“媒介素養”[J].新聞界,2013(14):62-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3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