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及相關法律法規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法律法規的可行性進行簡述,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現狀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有效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法律法規的主要措施,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法律法規;建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促使國有企業也發生了較大改變,而且現如今有很多企業都結合自身實際發展現狀構建了獨特的內部控制結構,在企業治理工作當中占有著重要作用,針對企業運行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所以,這就需要國有企業相關管理人員能夠針對內部控制加大重視,構建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法律法規,進而促進國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國有企業獲取到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法律法規的可行性分析
1.經濟可行性
所謂經濟性主要是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需要在實施的過程當中注重成本效益,因為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開展,不僅可以幫助國有企業進行監控內部控制中存有的不足之處,同時還能在短時間內針對存有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有助于企業實現健康穩定發展。但是國有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時,必定會投入大量資金,那么資金的投入就在一定層次上涉及到了實施成本問題,可能會加大企業的運營負擔。由此可看出,國有企業需要在內部控制的實施和成本投入之間,找到存有平衡點,從而合理分配企業自身具備的資源和時間等,獲取到長遠利益。
2.社會可行性
現如今我國基本原則主要是立足于國情基礎之上,將以國情為基礎、國際為目標。根據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有企業構建和實施內部控制法律制度,主要是為了能夠適用于當前大中型企業,將在防范企業運營風險的前提之下,有效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國有企業還應當不斷做大做強,逐漸向著國際化發展,加大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當中的競爭力。國有企業還可以有效借鑒國外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的經驗,或者是在研究企業內部控制標準方面的先進成果,進而開辟出一條融合國際先進經驗的發展道路。
二、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現狀分析
1.對內部控制缺乏重視
根據當前我國企業發展現狀來看,有很多國有企業都在運營發展的過程當中缺乏對內部控制的高度重視,甚至還有的企業針對內部控制了解存有較大偏差,以為內部控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價值,所以,只是把企業運營發展的目標放在生產和營銷方面,在一定層次上嚴重影響了國有企業運營發展效率。雖然還有的企業認識到了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內部控制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組織結構的變動方面,忽視了控制活動和控制方法的創新。
2.內部控制法律框架有待完善
現如今國有企業在運營發展的過程當中并沒有完善內部控制的法律框架,并且還正在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根據當前我國企業涉及到的內部控制法律規范來看,國有企業普遍存有層次較低、內容零散等問題,并且內部控制理論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最初階段,對于內部控制方面的研究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三、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相關法律法規的主要措施
將從以下幾點有效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相關法律法規,為國有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加大違反內控法律要求的違法成本
我國企業應當在注重高層管理責任的同時,還需要加大違法處罰的力度,進而有效提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違法成本,促使企業中存有的造假成本要高于造假利益,充分發揮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主要作用。因此,這就需要國有企業能夠針對違法單位的管理層個人追究當事人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若是在企業運營發展出出現情節較為嚴重的事件,這就需要針對當事人開始追究刑事責任,將從根本上防止企業管理層次出現徇私舞弊等現象,確保國有企業的每一層管理人員都能明確法律責任,有效減少由于企業內部控制出現問題,從而阻礙企業的持續發展。
2.有效明確國家政府的相關職責
國有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應當針對財政、審計等政府監管部門實現科學合理的分工合作,防止企業在運營發展的過程當中出現監管重復、遺漏等現象,有效促進各個企業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最終構建完善的政府監督合理,同時,國有企業還應當在內部控制失敗的基礎之上,針對各個部門的相關職責實現追究,最好能在運營發展中使用《行政訴訟法》中的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明確賦予國有企業的利益群體針對政府部門內部控制法律責任的監督權力,假設企業的內部控制出現失敗,就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內容實現追究。
3.針對國有企業的外部監督加大管理力度
首先,我國的法律法規應當針對企業管理層次中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加大管理,應當由專業的人員進行負責企業年終報表審計的注冊會計師評審。在內部控制評價的審計當中包含以下幾點內容:評價管理層應當適應于內部控制的評估;評價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轉的效果等。假設某企業內部控制并沒有更正控制要點,這就需要獨立審計師能夠依照控制要點的主要內容,進行有效發表保留意見;其次,針對提供鑒證服務的注冊會計師的資格更是需要進行限定,對于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開展鑒定時,還需要執行人員能夠充分掌握內部控制的理論和實踐標準,所以,這就需要針對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人員資格加大限定,以此來有效提升報告的公正性特點。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內部控制監管體系不完善的問題,需要能夠針對內部控制的相關法律法規實現完善,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現狀構建出適合該企業發展的內部控制。
參考文獻:
[1]林猷艷.試分析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及財務管理的創新[J].財會學習,2017(16):4-5.
[2]劉煥勝.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7(09):38-39.
[3]劉霞.試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J].現代商業,2018,507(26): 138-139.
作者簡介:
陳堅堅(1983~ ),女,廣西南寧人,碩士研究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