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情況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手機短信、電話和網絡通信平臺等電子通信手段實施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日益猖獗,人民群眾深受其害,嚴重影響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甚至已成為一種社會公害。本文以象山縣近五年該類犯罪數據為樣本進行分析,以期對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工作提出參考意見。
  一、基本情況
  2014年至2018年,象山縣院共受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84件283人,在審查起訴類案件中占比為1.6%和4%。其中2014年受理5件11人,2015年受理5件5人,2016年受理15件58人,2017年受理27件97人,2018年受理32件112人。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逐年遞增,2016年山東徐玉玉案爆發后國家加大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受案的件數和人數都開始進入了迅猛增長的態勢。
  二、特征分析
 ?。ㄒ唬┥姘溉藛T情況分析
 ?。?)從年齡和性別分布上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特點較明顯。在上述區間內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共283人,其中90后201人占比71%,80后77人占比27%,70后5人占比2%,涉案人員均為青壯年;女性嫌疑人85人,男性嫌疑人198人,兩者比例為3∶7,同期其他犯罪女性嫌疑人占比不足10%。
  (2)從嫌疑人的戶籍地,我院受理的互聯網侵財犯罪的區域性相對集中。在上述區間內的涉案人員以外省為主,經統計兩湖地區最多共計75人,其次是江蘇37人,安徽35人,浙江省內23人,江西和福建都是19人,其他地區都是個別人員分布較散。
 ?。?)從嫌疑人的學歷上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占比較高。在上述統計區間內,我院受理刑事犯罪案件涉案總人數為7014人,其中受過大學??埔陨辖逃娜藬禐?14人,占比10%,涉互聯網侵財犯罪的人數為283人,其中受過大學??埔陨辖逃臑?7人,占比23.7%。
 ?。ǘ┌讣攸c分析
 ?。?)從作案模式來看,角色分工明確,多以團伙形式呈現。2016年互聯網侵財犯罪人數之所以出現井噴式增長,主要是國家加大對電信詐騙團伙的打擊力度,這類犯罪一般都有固定場所,從表面上看有些更是包裹合法公司的外衣,他們責任分工到位,角色扮演明確,以團伙形式呈現。經統計,從2016年開始我縣共打擊掉電信詐騙團伙6個,涉案人數200多人。
 ?。?)互聯網的虛擬性,導致網絡侵財犯罪取證困難。我縣打擊掉的詐騙團伙,均是以電話或短信的方式與被害人之間單向聯系,沒有其他載體可以記錄犯罪過程,使得定罪取證非常困難,不捕率較高。經統計,2014年至2018年報請逮捕307人,其中不批準逮捕81人,不捕率達到26.4%,而整個統計區間內的不捕率為23.6%。
  三、原因分析
 ?。ㄒ唬┑赜蚪洕l展存在差異,導致經濟欠發達地區犯罪率上升
  從數據統計上看,兩湖地區、江蘇北部、安徽、江西和福建部分山區都是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就業環境惡劣,人均收入偏低,出外打工的年輕人享受過發達地區的生活后回到當地,在收入和消費無法匹配的情況下,電信詐騙成了年輕人維持優質生活的首選。以我辦理的案件為例,均存在明顯的地域特性。
 ?。ǘ┓芍R欠缺,社會經驗不足,導致受過高等教育人才頻頻犯罪
  很多詐騙團伙從表面上看符合合法公司的條件,有固定辦公場所有法人,甚至有些團伙經過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后處于從不合法到合法更迭的過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最初主觀上無犯罪故意,只是迫于嚴峻的就業形勢先就業,之后在高額工資的誘惑下,抱著僥幸心理越陷越深走上犯罪道路。比如湖南某集團電信詐騙案,涉案人員80%以上為大學畢業生。
  (三)被害人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安全意識淡薄,導致犯罪嫌疑人有機可乘
  經過電視網絡的宣傳,以“猜猜我是誰”等模式出現的早期電信詐騙已無法犯罪得逞,取而代之現在的詐騙團伙抓住被害人貪婪的心理,通過幾個人之間的角色扮演,將被害人一步步騙入挖好的坑。鑒于此,中老年人或者是那些剛起步的創業者更容易成為被害人,前者往往會被那些網絡增值產品所欺騙,比如2016年我院辦理的陳某某詐騙案;后者想要增加企業知名度就會被那些類似做網絡推廣的嫌疑人所欺騙,比如2017年我院辦理的“關鍵詞”詐騙案。
  四、對策及建議
  (一)多管齊下加強個人信息防護工作,從源頭上有效遏制網絡侵財犯罪
  電信詐騙之所以如此猖獗,其中一方面是個人信息遭到嚴重泄漏,銀行、網購、快遞、醫院等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求錄入個人信息,個人信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網上被肆意兜售,從而滋生出盜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黑色產業鏈。我院這幾年辦理的幾個電信詐騙團伙,除了普通的詐騙罪外均存在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衍生犯罪。多管齊下國家從立法層面上加大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處罰力度,另外個人更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絕不向陌生人、陌生號碼提供銀行卡、交易碼等信息,不給犯罪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機。
 ?。ǘ┒嗖块T聯動健全法律法規,從犯罪結果上有效遏制網絡侵財犯罪
  2016年9月,公安部、最高檢和工信部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規定從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通過銀行ATM機向他人賬戶轉賬的要24小時后到賬。這種非及時到賬的模式,給被害人一個事后緩沖的時間,也給公安機關在偵破過程中追回資金提供了時間,最大程度上降低損害結果的發生;此外,工信部組織1.2億電話用戶實名補登記,實名制的推行有助于凈化通訊環境減少黑卡漏洞,有利于警方追查犯罪分子的真實身份和犯罪線索提高追捕效率。公安部會同最高法、最高檢研究出臺《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了詐騙罪的納入范圍,明確了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法律標準,加強了部門之間的協作聯系,采取針對性措施有效地防范電信詐騙。[1]
 ?。ㄈ┒啻胧┎⑴e增強偵查力度,從技術層面上有效遏制網絡侵財犯罪發生
  由于互聯網侵財犯罪存在跨區域性、隱蔽性、手段多樣化等特點,加大了偵破難度。公安機關要更新偵查手段,提高科技含量,以滿足日益新穎的電信詐騙犯罪手段,如網監應當加強互聯網監管,主動發現、收集犯罪線索,長期跟蹤、順藤摸瓜,爭取獲取、固定犯罪證據,清理隱藏在虛擬運營商背后的騙子團伙;針對電信詐騙犯罪的新動向、新特點,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及時發現、處置詐騙案件涉及的號碼、號段、可疑的銀行帳號。[2]檢察機關對于公安機關已經發現的案件可以提前介入,就偵破過程中如何固定證據給予技術指導。
  參考文獻:
  [1]羅靜.當前我國電信詐騙犯罪防控的困境與對策[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7,(5).
  [2]呂堯.心理學視角下電信詐騙犯罪的特點與對策[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6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