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青少年網絡犯罪的成因及對策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網絡在我們的生活與學習中無處不在。青少年由于沒有一定的辨別力,很容易在網絡世界中迷失自我,不可自拔。青少年網絡犯罪的案例層出不窮,屢見報端,這一現象必須引起我們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從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出發,進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預防青少年的犯罪,維護社會的安定與團結。
  關鍵詞:虛擬性;“互聯網+”時代;數字化;網絡犯罪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5.067
  1分析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現實意義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與學習與網絡息息相關,大到工作,小到一杯水的消費,都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解決。網絡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但是,眾所周知,凡事都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網絡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我們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誠然,青少年作為喜歡新奇事物,探索創新的一代,自然是網絡世界的生力軍。但是,網絡世界是不受到時空、地域、任何門檻的限制的,所以,既有實時新鮮的資訊信息,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盡覽天下大事;當然,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因為網絡是不可控的,網絡信息紛繁復雜,國家安全網監部門也做不到“面面俱到”,所以,難免會有一些反動、暴力、血腥的負能量充斥其中,混淆著我們青少年的視聽,如果不加以辨識,就會陷入犯罪的漩渦中不可自拔。所以,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分析犯罪成因勢在必行。
  2青少年網絡犯罪的成因分析
  2.1青少年自律性差,沒有一定的鑒別能力
  青少年正處于天真爛漫的時期,喜歡探索新奇的事物,個性強,有著青春期的叛逆,也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在現實社會,他們過多的被學校、老師、家長所約束,他們更喜歡在網絡世界尋求一份滿足感。另外,網絡世界紛繁多樣,它們可以從中尋求到不一樣的訊息。他們很容易受到網絡中反動人士的煽動與策反,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來。而且網絡信息沒有辨識,青少年往往自律性差,又沒有一個鑒別的平臺,很容易被人蠱惑,誤入歧途,更有甚者,走向犯罪的道路。
  2.2網絡環境良莠不齊
  雖然我們都在倡導“綠色網絡”,給網絡一個“純凈”的世界,但是,網絡世界還是充斥著一些低級、無良、色情、血腥暴力的內容。外國的不良勢力也通過互聯網在滲透他們的反動言論,與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背離的東西。我們的某些青少年往往不明所以,受到西方敵對勢力的鼓吹,價值觀嚴重偏離正確的思想軌道,說出一些反動的言論來。另外,對于網絡上一些血腥、暴力的視頻,一些自律性差的學生也紛紛效仿,校園暴力、血腥的案例屢屢見諸報端,這些都值得引起我們全社會的深思。
  2.3家庭和學校監管力度不夠
  通過調查研究結果我們不難發現,青少年犯罪的背后也存在著一定的必然性。那就是走向犯罪歧途的青少年多為離異家庭,單親家庭,問題家庭的子女。他們通常在家中得不到父母以及親人的關愛,只能在網吧,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中尋求慰藉。而且,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一個宣泄的出口,沒有人愿意靜下心來傾聽他們心底的聲音,所以,這類人群極易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所誘惑,誤入犯罪的歧途,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學校的監管力度不夠也是導致青少年網絡犯罪的成因之一。學校過多的是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學生的應試教育上,成天就是抱著“分分,學生的命根”的錯誤理念,而忽視了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正確引導。
  3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對策思考
  3.1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加強對于青少年的心理疏導
  眾所周知,青少年正處于思想意識懵懂的時期,意識形態還不成熟,所以,就某一層面而言,需要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做好思想上的引導者,避免青少年因受到誘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全社會應該給青少年,尤其是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等特殊人群家庭中的少年人群給予特別的“關照”,盡可能的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體會到生活的美好,社會的溫暖,讓他們在一個健康有愛、積極向上的和諧氛圍中健康快樂的成長。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學校也要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重點關注有問題學生的思想動態,將犯罪的隱患和苗頭抑制在萌芽之中。
  3.2注重網絡法治的建設,提高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首先,我們要注重網絡法治的建設。盡快樹立專門的網絡專門法律法規,讓青少年在上網的時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理可據。這樣有法律依據作為“警繩”,也會遏制一部分犯罪的苗頭,預防一些網絡犯罪事件的發生。
  其次,提高公民的社會責任感。上網的時候提供真實的身份證明,真實的IP地址,做到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任。以往都是簡單的人機對話,由于網絡的匿名性,致使一部分人在發言的時候不計較后果,經常使用攻擊性、暴力的語言。給青少年做了一個不好的示范,帶了一個不好的頭。只有網絡實名制,提升了公民的社會責任感,才能規范自己的行為,凈化網絡環境,還青少年一個純凈、良好的網絡世界。
  3.3加強原生家庭的教育與關愛
  父母是青少年走向社會的啟蒙老師,身正為師,學正為范,所以,父母的教育對青少年今后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無可取代的作用。所以,我們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要約束自身的行為,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榜樣的作用。家庭給予孩子的關愛越多,孩子的歸屬感,安全感也就會越強,越可能樹立一種家庭榮辱感,社會的責任感,日后越可能承擔起對于社會、家庭的一份責任。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一種鑒別是非的能力,及時發現和糾正青少年存在的不良網絡習慣,培養孩子一種正確的網絡習慣。
  4結論
  誠然,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青少年的網絡犯罪比重越來越高。本文就青少年網絡犯罪的成因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幾點不成熟的建議,希望能夠為預防網絡犯罪提供一些借鑒作用,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寧霞,王斌,巍然.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治[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292-300.
  [2]熊云武.犯罪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202-256.
  [3]陸時莉,魏月霞.犯罪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3-175.
  [4]孫景仙,安永勇.網絡犯罪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6:104-106.
  [5]馬柳穎.網絡文化對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響[J].法治研究,2015,(4):93-97.
  [6]呂娜.網絡與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J].河北法學,2008,(4):153-155.
  [7]孫玉欣,趙向前.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心理分析[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9,(1):94-9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55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