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設游戲課程教學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游戲課程是幼兒園一項非常重要的體育活動。讓幼兒通過積極的參與,增強幼兒的體質,發展幼兒的動作,促進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好手段。教師根據幼兒的身體、心理特點,充分提供適合幼兒個體的游戲活動內容,讓每個幼兒都能獲得表現自己的最高能力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同時,讓每個幼兒在愉快的氛圍里,自主的、積極的參與體育游戲,提高游戲教學活動的效果,培養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健全兒童人格,真正促進兒童身體、心理整體發展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 游戲 幼兒 心理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從宏觀的角度對幼兒園的健康教育提出了目標與教育內容。健康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第一,身心和諧。只有身心和諧發展才能真正既保證身體的健康又保證心理的健康。第二,保護與活動并重。目標既重視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識提高保護自身的能力,又強調通過體育活動提高身體素質。第三,注重健康行為的形成。保護幼兒的生命、促進健康是幼兒園的首要工作。幼兒每日開設游戲課程,每天一課時由教師主導發起的集體教學活動,加大戶外游戲活動時間;每個班級的戶外游戲材料和活動不少于5種;區域游戲時間不少于1小時;每個班級有6個左右的游戲區域,允許兒童自己創造玩法。這是根據學前幼兒身、心理發展特點而提出的。南京市六合區金牛湖中心幼兒園實施游戲課程教學以來,成效顯著。
1實施的幼兒體育游戲課程
1.1游戲課程科學理念
開設游戲課程,要求孩子全面發展。游戲活動設計涵蓋四個方面:一是兒童首先要學的是自尊、自愛,和對自己的認識。二是兒童學習處理人際關系,與人和睦相處的能力,情緒管理的能力。三是培養兒童毅力,克服困難,勇于面對挑戰,不輸在轉折點處。第四,兒童學習審美,求真,追尋生命的意義。生命在于運動,兒童的生命活動在于生長。而運動能力將保證幼兒在生長中對運動量的需求。讓運動成為習慣,讓兒童天天在戶外、在陽光下、在新鮮的空氣中活動。心情舒暢,天天活動著基本動作,促進其動作的靈活、協調,促進大肌肉、小肌肉運動的控制能力。通過已經習得的協調動作的練習和運用,使兒童掌握新的基本技能,培育健康人格。
游戲課程,體育活動作為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之一,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施這一法規要求的重要保證。金牛湖附近的空氣相對來說比較涼爽、清新,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機體對外界氣溫及其變化的適應能力,激發和恢復幼兒機體主要器官、系統的機能和工作能力。夏天的炎熱、冬天的寒冷以及身心在運動中所承受的壓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游戲教學,也有助于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對體育運動的愛好,不斷增強兒童體質,幼兒會受益終身。
游戲課程,根據幼兒身體、心理需求設置內容,全面活動、自主游戲,體現了幼兒是真正的游戲主人,運動中的主人。當幼兒成為了游戲的主人,他們自身的能動性將得到發揮。這樣,幼兒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參加游戲活動,從而真正的發揮體育游戲的活動價值。我們設置6個游戲項目,孩子選擇喜歡的活動內容,利用小型多樣的體育器械進行活動,時間40分鐘。
1.2提供適合個體的游戲內容,開放的游戲空間
1.2.1游戲課程,讓每個幼兒都能獲得表現自己最高能力的機會
幼兒是一個發展的、能動的主體,任何外在教育環境都必須通過幼兒的主體的努力,才能實現教育環境功能的轉化。每個幼兒又是單獨的個體,由于年齡的特點,運動能力有大有小,個體差異明顯存在。因此教師在提供體育游戲教學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運動特點,提供適合該年齡階段幼兒的體育游戲內容,激發每個幼兒的運動興趣,提高其活動的積極性,使大腦皮層處于最適宜的興奮狀態。如小班幼兒在“縱跳觸物”游戲中,由于運動能力的不同,有些幼兒剛開始不能雙腳同時用力向上縱跳,因此沒有信心參加此類游戲,從而沒有選擇這類游戲的意愿。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位幼兒的運動能力,懸掛物考慮幼兒的身高特點,不同高低的懸掛物,滿足每位幼兒的運動需要。開放的運動空間,讓幼兒有了更多的運動成功體驗,為每位幼兒創造了游戲、運動的機會,在游戲中找到了自己的運動興趣。同時懸掛物可結合主題活動的開展,隨著季節的變化,可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美麗的樹葉、鮮艷的水果寶寶、翩翩起舞的蝴蝶,都讓幼兒一邊快樂的游戲一邊自由的想象。中班幼兒進行近距離投準活動時,教師提供的投準點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靈活調整的投準點,游戲空間的開放,鼓勵幼兒自己為自己創造提高自我運動能力的機會;在體驗成功快樂的同時,又很自然的進行自我挑戰,向更高的能力去攀登。
1.2.2游戲課程,尊重幼兒的意愿,鼓勵幼兒自由、自主、自動中游戲
幼兒在游戲中生活與現實以外的一種現實中,游戲離不開想象,兒童在游戲中以想象的方式在自己的心中建構著外部世界。游戲就是把真實的東西轉變為孩子想要的東西,從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滿足。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歡的生活中,他了解他所有的一切沖突,尤其是他借助一些虛構的故事來補償改變現實世界。游戲教學中的情趣、快樂最能吸引、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特定的游戲場景為幼兒提供了大范圍的想象空間,幼兒游戲是否積極、主動,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同時,幼兒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興趣。當幼兒對我們說:“今天我能一個人玩背簍投球游戲嗎?今天我想和老師一起玩跳房子好嗎?我現在想休息一會兒可以嗎?”每一個問題,都表達了幼兒一個自己的思想。作為教師,尊重幼兒的思想、理解幼兒的需要,是多么的重要。
1.2.3游戲課程,有效創設環境,激發幼兒探索游戲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好奇、好問有探索的愿望,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但由于生活經驗、運動經驗的缺乏,興趣很短暫。一個好的游戲材料可以激發兒童的游戲動機。小孩子玩,很少空著手玩,必須有許多的東西來幫助,才能玩起來,才能滿足玩的欲望。我們為每個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例如:在追逐跑的游戲中,幼兒最少有一根竹竿,才能跑來跑去,才能玩得有趣。結合小、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準備了不同的游戲玩具:小班幼兒拖小車繞著障礙跑來跑去;中班幼兒用各種不同材質的長條紙吸附在自己的身上奔跑,感知自己的奔跑速度;大班幼兒則用繩編的“尾巴”掛在身上,兩人或三人玩捉尾巴的游戲??梢?,我們必須有效地提供游戲器械,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探索活動。有時我們更要考慮游戲材料的添加與更換,發揮游戲材料在幼兒活動中的促進作用。如:幼兒在玩“匍匐爬”的游戲時,雖然我們提供了“封鎖網”,但幼兒的游戲動作就是“爬”,很單一。幼兒玩了一會兒興趣就會降低,沒有探索的愿望,降低了運動情緒。這是老師適時地提供一些游戲玩具:小背包、小布偶、或在“封鎖網”上掛一些小鈴鐺,或增加不同高度的“封鎖線”,環境的不斷改變,激發了幼兒對游戲情境的想象,鼓勵幼兒結合各種場景自己設計、改變爬的形式:有“手膝著地爬”、有“手腳著地爬”、有“匍匐爬”、有“側身爬”等等。不同的器械材料,不同的環境創設、不停的想象空間,也促使幼兒不斷地去嘗試、探索游戲。還如在“走高蹺”的游戲中,幼兒踩在高蹺上枯燥的行走在單一的路線上,也會很快對游戲失去興趣。教師如果變換一下高蹺的游戲環境:增加一些泡沫墊(上面可以貼一些數字),分散擺放,讓幼兒踩著高蹺過泡沫墊。在這個游戲中,幼兒的想象空間很大,他可以想出多種有些玩法:可以按數字的順序走;可以按單雙數走;還可以只走有數字的泡沫墊。他們可以把這個游戲場景說是“解放軍過沼澤地”、也可以說是“挖地雷”,方式方法很多,但都以幼兒的設計為主,幼兒自由想象玩法,創造玩法,變枯燥的“走”的游戲為各種具有挑戰性的游戲。就這樣,教師注意游戲情節的創設,讓幼兒通過不斷的嘗試、探索,以及運用自身已有的經驗,不斷地尋求新的活動方式,在提高幼兒活動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幼兒對基本動作的探索興趣,獲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1.2.4游戲課程,游戲規則的建立融合于游戲之中
每個體育游戲有特定的規則,它有時規定了游戲動作的順序。為幼兒選擇和編制游戲規則要順應他們身心發展水平,循序漸進。既要考慮幼兒的生活經驗,又要考慮他們的發展水平;既要適合幼兒的接受能力,又要有一定的難度。在體育游戲教學中,分散的游戲活動需要幼兒有良好的規則意識。但幼兒的行為和思想不能高度約束和控制。如果把規則作為游戲的內容、游戲的玩法,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發的去遵循規則,這會大大的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中忙而不亂,樂而守則。在“縱跳觸物”拍鈴鼓,鈴鼓的面上貼上數字,幼兒看到這個數字是幾就要跳起來拍鈴鼓幾次;“背簍投球”游戲,每個背簍上也貼有數字,幼兒結隊游戲時,投者看清背簍上的數字是幾,就拿幾個沙包,進行追逐游戲;“過沼澤地”游戲中,幼兒的高蹺要踩在泡沫墊上等等。這些游戲玩法的設計恰恰也是幼兒進行每種游戲必須遵循的規則。幼兒從正面理解游戲的玩法,很容易接受、掌握,并且在心理上沒有絲毫“老師提出的要求,我必須遵循”的壓力,情緒是愉快的。久而久之,幼兒在分散的體鍛中,興趣盎然地游戲著,同時一直堅守著各種游戲的規則。在進行著每個游戲的同時,教師也很容易協調游戲中幼兒的交換問題,同時培養了幼兒在游戲中堅持性。由此可見,規則不能單一的被強調,而是融合于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形成規則意識,提高游戲運動效果。
2結果
游戲是人類天生競爭欲望的一種健康可行的宣泄方式,又是人類追尋健康娛樂保持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物種生存活力的有效途徑。金牛湖中心幼兒園3年的實踐表明,幼兒長期進行晨間游戲,能夠改善心理狀態。晨間游戲是增強心理健康的有效的手段和途徑之一。晨間游戲能夠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健全人格。晨間游戲能夠消除疲勞,提高兒童的智力水平,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晨間游戲能夠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可以協調人際關系,增強社會適應性。游戲課程教學,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不僅活動了身體,而且多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與技能”的發展,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健全人格,有效促進幼兒的身體、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 邱學清.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6.
[2] 許卓婭.學前兒童體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13年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