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教學法在中職中藥炮制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中等職業教育中藥專業的任務是培養從事中藥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中藥炮制技術課程是中藥專業的核心課程,運用項目教學法在該課程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論述了項目教學法定義和特點,探討了項目教學法在中藥炮制技術教學中的設計思路,并以炒焦山楂為例進行項目實施,最終實現提高學生主動性、團隊合作能力、科學評價學生,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關 鍵 詞] 項目教學法;中藥炮制技術;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094-02
中職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課堂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將促進學生由“學校人”到“社會人”轉變。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大體表現為對理論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標不明確,并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但智力素質并不差,動手能力強,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適應性強。傳統教學方法注重教師講授,學生聽課,信息單向傳遞,這已不能滿足當代職業教育對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促進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讓學生掌握不斷提升自身職業技能和適應社會產業發展需求的能力,將終身學習的能力看作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隨著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出現了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方法,而項目教學法在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項目教學法最早源于美國教育家凱茲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得合著的《項目教學法》,德國引進后制定了“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法規,并開始應用于現代職業教育[1]。項目教學法是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以實際項目為對象,先由教師對項目進行分解,然后讓學生分組圍繞各自的工程項目進行討論、協作學習,最后以共同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和學的模式[2]。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性、有計劃的行動、解決問題的過程、相應的社會情境[3],能將枯燥的課本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也能讓教師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筆者嘗試將項目教學法應用于中藥炮制技術課程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項目教學法在中藥炮制技術教學中的設計思路
中藥炮制技術課程是中職中藥專業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中藥炮制技術基本理論、炮制目的、炮制輔料、凈制、切制、炒制、炙制、蒸煮、其他技術以及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學生需要掌握從事中藥炮制生產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礎。中藥炮制技術原計劃安排理論教學42學時,實訓教學30學時,按傳統的授課模式,先理論再實踐,教師講授和示教,學生機械重復,懶于主動思考。項目教學法將學生融入項目任務中,通過實踐探索自主地進行知識的建構,大大克服了理解能力低和自覺性差等問題。
項目教學法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項目,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既要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又要保證學生在能力范圍內順利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中藥炮制技術課程根據教材內容可分為凈制與切制、清炒技術、加輔料炒技術、炙制技術、煅制技術、蒸煮燀技術及其他技術7大項目。每個大項可以分為若干個子項目,需要根據實訓條件及可操作性設置實施,設計基本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使學生達到對應知識點的理論要求及能力要求。如炒黃(萊菔子)、炒焦(山楂)、炒炭(荊芥)、麩炒(枳殼)、土炒(山藥)、沙炒(骨碎補)、酒炙(白芍)、醋炙(青皮)、姜炙(厚樸)等。
項目教學的實施是以小組進行,注意:(1)必須合理設置小組,中藥專業每班學生50名左右,分成8組,每組6~7名,要求男女生搭配、動手能力強弱搭配、學習基礎好差搭配,確保任務及時地完成,又利于互幫互學體現團隊的合作精神。(2)明確各組任務及成員分工,每組設置小組長,但為鍛煉成員組織協調能力,根據不同項目輪流擔任小組長,引導各小組合理安排分工,讓每個學生在項目中都有相應的職位,防止出現依賴思想,并對小組集體成果負責。
二、項目教學法在中藥炮制技術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中藥炮制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進行項目教學前,教師先進行課堂教學和實驗,隨后布置項目任務,學生根據項目要求查找資料、討論制定方案、項目實施、成果展示、學生自評、教師總評?,F就中藥炮制技術課程中的炒焦山楂進行項目教學探討。
(一)查找資料
學生明確項目目標和任務,制定查閱炒焦山楂資料的方案。各小組需安排學生利用手機等互聯網工具獲取完成項目所需的信息,包括炒焦山楂的操作方法和成品的圖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直接到附近連鎖藥店了解焦山楂成品實物,對比山楂、炒山楂、焦山楂的區別,獲得焦山楂的銷售情況和用途,甚至可以與飲片企業交流焦山楂的操作要點。教師適當跟蹤學生落實情況,并給予適當指導。
(二)項目討論及方案制定
小組討論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各抒己見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根據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探究,確定實施項目方案,包括操作條件和方法。教師要啟發和幫助學生積極探究設計項目活動中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討論需要解決以下問題:(1)實驗用品準備,包括炒鍋、鏟子、盛藥器具等。(2)山楂前處理操作步驟,如潔凈、大小分檔等。(3)焦山楂炒制的操作步驟,如火力、火候等。(4)炒焦山楂的操作注意事項。(5)焦山楂成品性狀和功效。 (三)項目實施
學生明確炒焦山楂的任務,根據小組制定的方案,分工協作完成山楂的凈選、預熱、投藥、翻炒、出鍋等一系列操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充分交流并自主解決遇到的問題。教師需要要對學生的疑惑現場及時給予指導,督促學生進行安全操作。
(四)成果展示及點評
焦山楂表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有焦香氣味。學生展示各自實訓成品,組內分享焦山楂的制作過程和體會,并開展組間互評。每組組長匯總并講述本組成員工作過程、經驗及遇到的問題。教師進行點評、答疑,并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整理。
(五)建立學生考評體系
項目評價包含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個步驟,過程性評價考查重點包括準備過程、操作過程、成品質量、團隊意識、安全意識,綜合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學生考評體系由學生自評、組內互評、教師評價組成,即由學生本人進行自評。各小組成員根據各組員對本小組貢獻情況進行互評,再由老師對該學生在項目活動中的態度和行為進行評價,在評價體系中,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評各占30%,學習態度占10%。
三、總結與體會
項目教學法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實現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2],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團隊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項目教學法把學生作為教學中心,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作用。中職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不足,但對實踐課相當熱衷。傳統模式學生都是按照教師預先制定好的具體操作步驟進行,被動操作。項目學習任務沒有固定答案,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只要方案從理論上、實操上具有可行性即可,學生運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體驗創新的艱辛和樂趣。中藥炮制技術采用項目教學法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普遍較高。
(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炒焦山楂需要考慮事項比較多,如藥材凈制、火力、成品質量等,在炒制過程也會出現各種問題。學生以團隊形式接受任務,通過組內及組間的充分交流、討論等,既需要各盡其責,又需要相互協作。既需要各自摸索,又需要集體討論。既能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能使群體的思維與智慧得到共享,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注重評價的全面性
傳統教學法一般是以考試成績作為考查學生能力的唯一方式,項目教學法的教學評價方式更為靈活、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中藥炮制技術項目采用自我評價、組內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是項目實施的主體,了解學生實際表現、參與度,可以幫助教師客觀地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教師監督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出客觀評價,避免因個人因素導致不合理評價。這樣的評價體系能夠全面科學,既發揮了優勢學生的積極性,又調動了弱勢學生的積極性。項目評價體系加大過程性評價的權重,弱化終結性評價,以期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
項目教學法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中藥炮制技術課程通過開展項目教學,將復雜課本知識有效應用到實踐操作過程中。實踐證明,項目教學使學生通過實際工作鍛煉了專業技能,提高了環境適應能力,為學生走進中藥生產加工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項目教學保證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讓學生不斷開發自身潛能,可以隨社會的發展和職業的不同而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
參考文獻:
[1]許高炎.高職教育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J].職教論壇,2008(10):8-10.
[2]冷淑君.關于項目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J].江西教育科研,2007(7):119-120.
[3]徐朔.項目教學法的內涵、教育追求和教學特征[J].職業技術教育,2008(28):5-7.
編輯 王 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