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京幫流派中藥炮制方法為指導的中藥炮制繼承教學體系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研究分析了京幫流派人才教學培養的現狀,指出京幫流派培養教學體系發展與創新的可能性,明確了以京幫流派中藥炮制方法為指導的中藥炮制繼承教學體系研究的教學培養方向,探討了以京幫流派中藥炮制方法為指導的中藥炮制繼承教學體系研究的優勢。
[關鍵詞] 京幫流派;中藥炮制繼承;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9)05(a)-0120-05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guided by the 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of the Beijing School
HONG Qiaoyu1 BU Xunsheng1 LI Fei2 WANG Kerong1 WANG Chunping1 YU Hui1
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Beij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Beijing 101101, China; 2.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Beij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ng 10248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puts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crystalli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guided by the 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of the Beijing School.
[Key words] The 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of the Beijing School;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據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按中醫用藥要求將中藥材加工成中藥飲片的方法和技術,是保障中藥飲片質量、保證用藥安全、增強療效的基礎,是我國獨有的傳統制藥技術,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前提。
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發源于我國北京,為全國中藥炮制的四大主要流派之一,其繼承、發展、創新了北京這一古老都城的中藥炮制文化理念、工藝技術的核心和精髓,創立、形成、發展了以北京同仁堂為代表的傳統中醫藥炮制幫派,其炮制的主要特點體現在炮制方法、炮制輔料上,炮制加工自成體系,實現中藥增效減毒、安全便利,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因此應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目前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繼承與傳承的教學資源缺乏,教學體系有待發展,相關人才的培養任重道遠,影響了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技術的繼承、傳承和發揚,本課題組以職業教學實踐研究為載體,立足職業教學實際,著眼于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工藝學術的傳承和創新,建設相關教學資源,探索以京幫流派中藥炮制方法為指導的京幫流派炮制技術繼承和傳承的教學體系研究。
1 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目前發展現狀
中藥材進行炮制的目的是增效減毒,中藥材炮制后方可成為中藥飲片,方可作為中成藥的原料藥和醫生處方的藥品,中藥飲片的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到臨床的安全和療效,中藥炮制飲片及成藥的臨床療效是檢驗中藥科學性的重要標準。合格的飲片炮制工藝是臨床療效的基礎[1-2],臨床療效好是中醫藥得到社會認可的首要條件,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數千年的有利保障。
京幫流派中藥炮制特色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獨特的中藥炮制中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對豐富和發展中藥炮制學術技能,提高中藥飲片及成藥的臨床療效既科學又實用。
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在中藥飲片的炮制方法上自成一體[3],京幫飲片重姜制法、鹽制法、羊脂油炙、復制法;姜制法有姜汁炙、姜煮制、姜炒制、姜腌制。姜腌制常用的藥材有半夏、天南星和白附子等,通過姜腌制能夠較好地降低藥材毒性;鹽制法有鹽水炒、鹽粒炒,如用大青鹽粒拌炒藥物,也被認為是“鹽燙”的方法之一,適用于質地堅實并入腎經的飲片,如懷牛膝等。
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工藝繁重難懂[7],如九轉膽星,傳統京幫炮制工藝復雜、工期冗長,其制作需8年才可完成。傳統京幫制作六神曲選用每年農歷天氣最炙熱的“六月六看谷秀”的時令的藥材,通過發酵將六味原藥材炮制成曲制中藥飲片,同時去除了苦杏仁、蒼耳子毒性。
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在中藥飲片的選用輔料方面頗具特色[4],重用減毒增效的炮制輔料如豆腐、豆汁、大豆黃卷、米湯、甘草水煎液、明礬水溶液和黃連水煎液等,意在用這些輔料與被炮制藥物的有毒成分互相反應,達到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目的。因烏豆湯可以解毒,常用烏豆制作的豆腐來降低藥物毒性,如以豆腐制附子等;因米湯能健脾養胃、雙向調節脾胃功能,其在炮制輔料上的應用方法獨特,如米湯煨制葛根,通過煨制更好地降低藥物燥性。 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在中藥飲片的蒸制器皿上多采用銅燉罐[5],銅與其他金屬相比具有高導電高導熱性、耐腐蝕性、適宜的強度、易加工成形性和典雅莊重的顏色等特點,銅燉罐這種加熱工具傳熱快、具有良好的金屬穩定性。常單味藥物或多味藥物配伍,在銅罐中進行炮制。如北京同仁堂強調必須經過酒蒸制方能入藥的藥物使用銅燉罐酒蒸制,品種包括參茸衛生丸、烏雞白鳳丸、全鹿丸和安坤贊育丸等。
鴉片戰爭到解放前由于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文化極度不自信,傳統醫學受到歧視和打壓,傳統中藥炮制技能更是受到摧殘,京幫炮制老藥工長期實踐積累的炮制經驗曾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未能及時進行系統整理、總結。
隨著現代快節奏生活時代的來臨,中藥制藥工業化進程的加劇,大量的制藥技術趨于“機械化”“簡便化”“常規化”,傳統的“一方一法”“一藥多炮”“一藥復炮”的制藥模式正在簡便化、工業化,炮制技藝、理論、工藝的發展在規劃前進中摸索;而身懷絕技的炮制老藥工逐漸退出工作崗位,甚至還來不及將祖傳、師傳或自己經過長期工作總結出來的炮制方法、技藝、要點歸納、傳授給下一代就逐漸謝世,更不要說還能保存為珍貴的文字、影音等媒介進行傳承,許多特殊特效的傳統炮制技術逐漸被遺忘[6]。
目前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工藝在北京同仁堂藥廠藥店、鶴年堂藥店、天津達仁堂等仍在傳承,老藥工、老專家稀缺,現存資料中少有系統的京幫中藥炮制理論、技術及特色研究。迫切需要搶救性、原汁原味的采集其第一手資料作為傳承的基礎。而各個企業之間競爭的關系,不易讓其主動公開相關傳承炮制工藝,而學校研究團隊以學術研究、傳承探索、后繼人才培養、無效益性為己任獲得了各方支持。
2 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的繼承現狀及危機
中醫藥學術的發展,需要對名老中醫藥工作者的經驗進行繼承與發揚,目前大量老中醫專家配備了繼承人,目前名老中醫的師承工作發展很好,但是中藥炮制方面的老藥工,其師承研究較少,研究型繼承少之又少,即使研究型繼承蘊涵了大量創新內容,是繼承發揚的最佳模式之一。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大,各地區的人文生活習慣均有差異,身體狀況不盡相同,導致各地習用的飲片品種、飲片炮制規格和長期形成的用藥習慣不一致,各省炮制規范規定的中藥飲片品種與中國藥典不盡相同,具有地方特色[8]。炮制主要有四大炮制幫派,獨樹一幟的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目前仍沒有有效地梳理,大量特色中藥炮制機理未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探索,核心關鍵的特色中藥炮制工藝參數未作記載研究,未作定量定性規定,未能載入有效的藥典法規中,無有效教材或缺乏有意義的影音、實物、圖片等資料,不利于后人的學習。同時京幫炮制方面的老專家、老藥工正逐步離開崗位,大量的技藝來不及有效地傳承,嚴重影響了京幫流派炮制技術的繼承和發揚。中藥炮制教學研究人員應從研究視角審視既往的經驗,從教學的研究規律加以分析京幫炮制傳承現狀,提煉規律,探索京幫炮制的要點,探索理解其深刻的內涵,在實踐中探索分析京幫炮制現狀、問題并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同時,通過京幫流派炮制工藝的研究有利于保持一些富有特色的傳統炮制品種的傳承,有利于搶救一批具有京都特色的炮制方法及技藝,促進現代中藥飲片企業對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繼承吸收和創新推廣,有利于增強中藥飲片服務臨床的功能,為中醫臨床新藥開發提供依據。
3 開展具有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教學的必要性
北京地區作為千年五代帝都、政治文化中心,中醫藥大家云集,素有“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稱號,來源組成結構復雜,匯集全國各地無數著名中醫藥大師,歷朝歷代以滿足皇室醫療保健需要從全國招攬和推薦的北京御醫群體,擁有太醫院高手親自培養培訓的眾多醫藥家,以及涌入京內為了開闊眼界、提高醫藥學術水平的中醫藥學子[9],形成了具有京幫流派特色的中醫藥體系,京幫流派炮制方法指導下的中藥炮制經過數千年的臨床實踐證明了其有效性,研究名老中醫藥工作者的炮制經驗、學術思想、炮制經驗,是繼承發揚京幫流派中藥炮制特色思想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技術技能、培養造就新一代藥師、藥學工作者、保障中藥飲片臨床使用安全有效的迫切需要,是中藥飲片和成藥質量療效的保障[10]。
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現行版仍為2008年版,多年未補充完善更新,但仍具有較強的北京地方特色,不少地方炮制規格還未被中國藥典各版所收載,仍具有較強的地方特色[11-12]。京幫流派炮制方面特別重視用藥的安全性,減毒無毒是炮制的追求目標,采眾家之長,結合北京炮制地方特色要求“安全、有效、緩和”,形成了京幫炮制技術,“少生用,多炒制”這種用藥格局豐富了中國藥典收載品種的炮制規格,形成北京地區特色的中藥飲片格局。北京地區醫家所用中藥飲片大多經過炮制,其中有兩個重要派系:北派和南派。大部分飲片加工采用北派即北方加工炮制方法,南派是以鶴年堂為代表的南方炮制方法。
京幫流派炮制方法指導下的中藥炮制體系研究是中藥工作者繼承、發展、創新的基礎。梳理京幫流派中藥炮制飲片特色形成的淵源,樹立京幫流派中藥炮制飲片特色的品牌,收集京幫流派中藥炮制飲片的資源素材,開創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技術交流學習平臺,培養人才,才能很好地傳承名老藥師、藥工的學術觀點、學術思想、操作技能[13]。
4 以京幫流派中藥炮制方法為指導的中藥炮制繼承教學體系研究
本研究以職業教學實踐研究為載體,立足職業教學實際,著眼于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工藝學術的傳承和創新,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數據挖掘法、專家咨詢法、崗位實踐、錄像觀察反饋、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座談法、教師崗位輪轉實習、翻轉課堂等方法,梳理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技術,建立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工藝繼承與傳承的立體教學資源庫,最終形成以京幫流派中藥炮制方法為指導的京幫流派炮制技術繼承和傳承的教學體系[14-16]。見圖1。
4.1 梳理具有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 采用文獻研究的方法結合專家訪談等進行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資料的收集整理,完成具有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的梳理工作。具有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是傳承數千年的有效炮制方法,是中藥炮制工藝學術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藥炮制工藝創新和發展的源頭,是解決中藥臨床應用、生產發展等疑難問題的鑰匙,是中醫藥學術進步和理論創新的基礎。
4.2 形成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立體教學資源
在前期梳理工作的基礎上,以中國藥典(2015年版)和新版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為依據,采用現代電子技術,建立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立體教學資源,包括中藥炮制的視頻、電子教材、微課、飲片圖集、炮制飲片標本等[17-19],以利于形成系統的中藥炮制理論、規范、操作要求。見圖2。
4.2.1 錄制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視頻 在不干擾京幫流派炮制要求的前提下,利用錄像采集錄制炮制工藝,全面收集、記錄京幫流派的炮制信息、炮制思維軌跡,形成有用、有效的中藥炮制視頻數據庫。
飲片的炮制內容與中國藥典(2015年版)統一,突出京幫流派的特殊炮制方法,提高了飲片炮制的有效性、科學性、準確性和實用性。
由單一采集方式轉向多源多維采集模式,由單一教學視頻轉向醫院、藥店、藥廠進行教學資料采集,由單一教師示教視頻轉向名老中醫藥師、老藥工、學生等多維度采集視頻資料。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整理和挖掘研究,提取知識,凝練經驗,是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學繼承和發展的基礎和要點。
4.2.2 收集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飲片圖集 收集京幫流派特色飲片的彩色照片圖,突出各飲片炮制前后鑒別要點,增加了飲片炮制后性狀鑒定的直觀性,便于學生記憶飲片炮制前后性狀特征和觀察、識別、確定炮制藥材。
4.2.3 制作展示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飲片標本 制作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飲片標本過程中,增加了中藥的藥材規格等級的內容。
4.2.4 制作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微課 以北京市中藥飲片標準為依據,以適應北京地區中藥服務崗位對炮制知識、技能的需求,制備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微課。
4.2.5 制作京幫流派電子有聲教材 制作思路和方法打破傳統學科體系,采用模塊化的編寫方式,突出了職業教育特色。內容涵蓋了國家職業標準對中藥飲片炮制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的要求,突出了中藥炮制前后飲片的質量、性狀鑒定、療效變化;顯微和理化鑒定模塊作為拓展提高內容,適應學生繼續學習和職業生涯發展變化的需要,也適應職業標準提升的需要。
4.3 探索京幫流派中藥炮制方法為指導的中藥炮制教學體系。
基于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作過程,以前期建立的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立體教學資源庫為依據,開展中藥炮制教學研究,形成具有京幫流派中藥炮制特色的教學體系。目前中藥炮制人才培養主要有學校教學模式、師帶徒模式、研究型繼承教學模式。筆者主要研究學校教學模式研究,擬開展翻轉課堂式教學體系研究。見圖3。
4.3.1 課前學生自學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資源庫素材 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資源庫素材教學資源“立體化”,讓立體、有聲、有趣、多維度的京幫特色中藥炮制資源素材成為學生學習的第一位老師。
4.3.2 課上學生進行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學習、操作 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課程內容設置“京幫化”“職業化”“項目化”“任務化”,以真實的京幫特色炮制實例實際項目來設置課程內容,引領學生將課程設計“綜合化”,教與學實施“一體化”。
4.3.3 課后老師對學生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學習情況進行反饋 教學評價注意使用量表等相關工具,評價“多元化”,學生自評、互評,結合老師專業、有針對性地評價。
4.3.4 課后學生進行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崗位實踐 課程設置與崗位相結合,在前期教學的基礎上課后到京幫特色中藥炮制崗位去實踐,教與學相長。
京幫流派炮制方面重視用藥的安全性,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采眾家之長,結合地方特色方法和技藝,形成了具有京幫特色的中藥炮制體系,梳理京幫流派飲片特色炮制理論和技術形成的淵源,建設相關資源,探索培養人才[20],研究教學體系,能很好地傳承名老藥師、藥工的學術觀點、學術思想、操作技能。
京幫流派特色炮制為全國中藥四大炮制的主要流派之一,自成一體,目前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繼承與傳承的教學資源庫及教學體系缺乏,影響了京幫流派炮制技術的傳承和發揚。本研究以職業教學實踐研究為載體,立足職業教學實際,著眼于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工藝學術的傳承和創新,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數據挖掘法、專家咨詢法、崗位實踐、錄像觀察反饋、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座談法、教師崗位輪轉實習、翻轉課堂等方法,梳理京幫流派特色中藥炮制工藝技術,建立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工藝繼承與傳承的立體教學資源庫,形成以京幫流派中藥炮制方法為指導的京幫流派炮制技術繼承和傳承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Yi T,Fang JY,Zhu L,et al. The variation in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the dried rhizome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Chuanxiong)after herbal processing [J]. Chin Med,2016,11:26.
[2] Lei X,Zhang J,Li Y,et al. Exploring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laxative effect of Anemarrhenae Rhizoma based on Chinese herbal processing theory [J]. 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2015,40(7):1283-1286. [3] 金世元,金艷,李京生.金世元談北京中藥用藥習慣[J].首都醫藥,2011,18(11):46-47.
[4] 馮守文.京幫炮制拾遺2則[J].光明中醫,2010,25(5):883-884.
[5] 鐘凌云,龔千鋒,楊明,等.傳統炮制技術流派特點及發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3,10(38):3405-3408.
[6] 顧選,劉青,隋丞琳,等.北京地區傳統中藥飲片特色品種初探[J].中藥材,2018,3(14):589-593.
[7] 王炯,楊小源.王子義京幫流派中藥炮制制備工藝探析[J].西部中醫藥,2013,7(26):31-33.
[8] 金世元,金艷,李京生.金世元談北京地區用藥歷史及特色[J].首都醫藥,2011,18(7):47-48.
[9] 謝陽谷.百年北京中醫[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0.
[10] 陳成.京幫炮制通義[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4:225.
[11] 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S].北京:化學工業出社,2008.
[1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S].一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13] 鐘凌云,龔千鋒,楊明,等.傳統炮制技術流派特點及發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9):3405-3408.
[14] 洪巧瑜,樊長征.基于工作過程運用微電影法的中藥藥學服務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6,2(4):133-135.
[15] 洪巧瑜,王克榮,樊長征,等.基于工作過程運用錄像觀察反饋法的中藥制劑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2,3(5):149-150.
[16] 洪巧瑜、王克榮、武瑩,等.探討基于工作過程運用錄像觀察反饋法的中藥制劑教學模式的研究優勢[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146-149.
[17] 李中正,羅愛山,周福錄.高效互通、匯聚全媒體的高清新聞制作網建設[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5,42(8):64-69.
[18] 楊曉林.微素材的特征、分類及傳播[J].民族藝術研究,2015(2):20-29.
[19] 洪巧瑜,卜訓生,王克榮,等.基于工作過程傳統康復治療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7,21(14):167-170.
[20] 魏芹,喬建玲,朱茂松.立足中國傳統文化以培養高素質中醫人才[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15(24):122-124.
?。ㄊ崭迦掌冢?018-07-11 本文編輯:金 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50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