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職教學管理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21世紀以來,社會和企業對專業職業技能過硬的高職人才越來越認可,所以高職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提倡教育創新,用創新促進教育改革。高職院校主要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為教學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高職院校教育體制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學校和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應該從教學管理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兩個方面著手,首先需要教師對教學管理模式進行創新,解除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束縛,通過教學實踐進一步提升學生創新管理,促進高職院校的教育體制改革。
  [關    鍵   詞]  教學管理;創新能力;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280-02
   高職院校面臨著機遇與挑戰,近年來,雖然高職院校的招生就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學管理體制過于陳舊,導致職業教學和市場需求脫節,職業技能培訓和實踐操作脫節,這些因素都制約了高職院校及其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利于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高職院校自身的教學管理不僅影響著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還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所以高職院校要首先改革自身的教學管理制度,把創新能力培養和職業技能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本論文針對高職教學管理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一些改進策略。
   一、高職教學管理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
   高職院校的教學體系明顯區別于其他普通院校,它主要是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很多高職院校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知識灌輸上,一味按照教材對學生進行職業培訓,常常忽略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授課中也會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啟發。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與學生創新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相互影響。目前高職管理體制方面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一)教學管理體制落后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仍然采取老套的管理模式,采取類似政府行政管理的模式,管理上墨守成規,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教學管理上缺乏靈活性,教學課程也按照規章制度來制定,這些都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層,思想過于守舊,照搬傳統的教學管理經驗,不符合高職教學管理的實際。
   (二)教學管理內容單調
   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應該延伸到課外活動中。職業技能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上的實訓,還應該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繼續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技能水準,讓實踐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三)教學管理過于封閉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過于封閉,只是單純地閉門造車,教學的開展主要由教學管理部門領導;教學內容也是照搬教材,教師是按照教材進行示范,學生參照教師示范進行實訓。過于封閉的教學環境嚴重影響了教師和學生開拓思維,阻礙了創新思維的萌發。
   二、高職改革實踐教學,培養創新能力對策
   (一)理論與實踐結合
   在高職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每個專業可以設置與專業相關的核心課程,將傳統理論課程的課時進行壓縮,擴大學習中實踐的比重,保證實踐類課程能夠占到總課時的四分之一以上,總學時不低于40%。與此同時,教師還要以實踐課程教學的創新性、系統性以及層次性為參考依據,有效構建科學系統的教學模塊、素質拓展模塊與社會實踐模塊等,保證理論與實踐能夠得到高度統一,也能夠進行有效融合。教師進行實驗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把實踐的方向向綜合型、應用型以及設計型方向推進,加強創新設計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滲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致力于讓學生的創新素質得到提升。
   (二)課內外的聯動
   高職實踐及教育應該將傳統第一課堂的局限性打破,除此之外,要積極地打造第二課堂與第三課堂,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延續作用,在其中加入學分管理的內容,形成三個有效課堂的結合。從傳統課堂到后續兩個課堂的實踐教學都可以作為必修學分的選項,如學生可以參加相關專業的知識競賽、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或申請專利等,也可以考取相關專業的技能證書,積極參加集體的團建活動,將創新學分與素質學分納入到畢業必備學分的范疇之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能夠更加主動自愿地修取學分,能夠讓自己的一技之長得到發揮,為自己贏取更高學分,不斷加強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模式的轉變
   目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注重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也被稱為“雙合作”,對學校和政府之間的合作進行強調,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進行相應調整,致力于培養更加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在此同時,與科研單位、相關企業也進行進一步合作,共同為培養人才獻計獻策。例如,對部門實踐性要求較高的專業,學校可以尋求與其他學校的合作,共同建立實驗室或科技園區,創新資源力量,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與綜合素質。以寧波市區為例,政府創建了知識產業園,與高職學校進行了緊密合作,能夠促進科技創新與科研成果的轉化,加快科技創新的速度,為學生的實踐提供良好的契機,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實體。
   (四)構建專業實踐平臺
   1.構建開放性實驗平臺
   學校的部分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需要有相應的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實踐,配備專業的科研團隊與相關設施,是學生進行鍛煉實踐能力的基石。積極地構建開放性實驗平臺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將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操作能力的興趣有效調動起來,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開放式教學內容可以將學生自行制定的實驗內容、題目或者相關課題作為標準進行研究。另一方面,學校應該保證實驗項目的研究過程中有充足的經費來源,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供經濟保障。資金的支持是研究能夠繼續,實踐活動能否繼續開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學校與政府要對實驗項目所用資金有科學的預估,避免因為資金不到位或資金鏈斷裂造成的實踐活動終止,將可控因素提前考慮在內,防患于未然。
   2.加強開展科研訓練
   高職院校依托自身的科研條件和優勢,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科研培訓是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學校可以制定《學生創新基金項目管理條例》,鼓勵有潛力、有特長的高職生通過自選研究課題,或是積極參與教師課題,擔任教師科研助手。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模式創新模式,通過免費申請、教師推薦、擇優選拔等方式,推薦申請優秀高職學生新苗援助項目,幫助高職學生通過科技創新項目實現培訓項目。高職院校應積極幫助學生開展創新項目,鼓勵學生接觸專業研究領域,了解專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掌握行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方法,為未來走向社會而努力,也為開展創新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社會發展在不斷變化,我國教育背景也處于變革之中。高校想要對社會應用型與創新型人才進行培養,就應該加強實踐教學的改革,將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廣大教師與科研工作者要積極對新時期的教學模式創新進行探索,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最終能夠培養全面的人才。基于社會改革的宏觀背景,教師應該對創新實踐加以重視,其不僅關系到學校教學任務的完成,也是21世紀對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職院校應該加強改革實踐教學管理,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己任,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促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龍曉輝.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J].時代教育,2016(16).
   [2]戴欣平,戴素江,王志明,等.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5(12).
   [3]賀穎.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探討[J].南方論刊,2015(9).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7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