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二十一世紀教學改革、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進步、民族生存的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途徑很多,其中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在這里,本人僅就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以下體會。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睌祵W家陳景潤因為愛好數學而發明“哥德巴赫猜想”;高斯由于對數列產生興趣而發明“求和公式”。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造性成果,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興趣的手段吸引思考和創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打破教材的條條框框,努力創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集聲、像于一體的教學場面,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獲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發現,進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萌動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利率》一課時,綜合練習由學生根據生活實際自行設計,學生有的設計為:奶奶在2017年2月給的200元壓歲錢,存在銀行,由于購買學習用品,于2018 年3月取出,能獲得本息多少元? 此題的設計不僅體現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還要到銀行去進行社會調查,知道年利率是多少,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基礎
想象如同創造的翅膀,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幫助學生插上創造的翅膀,打破常規,沖破現有的知識積累,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給學生幾種不同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憑自己的想象,來判斷盛滿液體后體積之間的關系,然后再根據想象進行實際操作。這一教學設計不僅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想象后的實踐,學生發現了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這一科學性結論。教師在教學中把思維和想象的空間還給學生,使學生完全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鼓勵學生勇于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可靠保證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踐來主動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一節時,由學生自己準備兩個完全相等的三角形,通過小組或自己的實踐活動,通過旋轉、平移等方法,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最后形成共識,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三角形的面積有關。這種通過學生參與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讓學生理解平移和旋轉的數學思想,通過實踐解決了具體問題。
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學生通過實踐獲取知識,并運用于實踐,我在班級里鼓勵學生利用家里廢棄的東西,進行各種小制作,然后在班級里評選。 對于學生認可的學生的小創作,都給予發明獎勵。這樣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能力被激發出來,每個學生都能把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進行自己的小創作、小發明。通過這種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鼓勵學生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學而不思則罔”。教學過程實質上是一個設疑、解疑的過程。教師要在上課前,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學大綱,巧設疑問。課堂教學中巧妙設置疑問,讓學生有一種“眾里尋它千百度”的思考意識,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創造性思維就得到了發展和培養。一堂好課也需要追求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這樣才能達到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靈感的目的。
思維從疑問中來,學習中只有不斷地提出疑問,才能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要靠平時的培養。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造問題情境,使學生由被動地聽轉變為主動地探索。例如,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我先讓學生用加法計算:1支鋼筆3元錢,買2 支、3 支、5支各多少錢?學生都能較快計算出來。之后我又問:如果我想買1000支這樣的鋼筆,需要多少錢?這時學生在課桌上緊張而忙碌地計算著,當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向我報告計算結果時,豈不知教師已經把計算結果寫在了黑板。學生都感到驚訝,產生了想知道的求知欲望。此時,我趁熱打鐵讓學生相互提出問題,同學間研究、討論如何解決問題,課堂氣氛異?;钴S。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獲取了知識,很輕松地學會了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注:本文為2018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533)“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嘉峪關市長城路小學甘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0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