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線上學習已經成為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因為其缺少教師和學生間相應的溝通和監督機制,還是無法取代面對面的傳統學習方式,因此,混合學習模式應運而生。以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分析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學習現狀,構建了基于混合學習的“線上+線下” 混合式學習模式,依托藍墨云平臺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經過研究與分析發現,該模式對提高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
  [關    鍵   詞]  混合學習;線上+線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218-02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線上學習獲得了知識、提升了學歷,線上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也隨之被推上了高潮。但是,人們越發理性地發現,雖然線上學習可以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較好的學習氛圍且具備自由靈活的學習方式等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師生缺乏交互、管理機制受限等。因此,線上學習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課堂的面對面學習。
   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還是傳統課堂的面對面學習,它是在相對固定的場所,以傳授知識與技能為目標,通過完成作業與考試來檢驗學習效果的方式。傳統課堂的優勢是師生互動、及時解決教學疑問,教師可以隨時管理及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劣勢是教學方式守舊死板、教學過程不夠靈活、教學目標比較單一以及教學內容和資源過時等問題。
   線上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各自都有弊端與優勢,如何揚長避短,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混合學習既調和了線上學習與傳統課堂學習兩者之間的矛盾,又發揮了兩種學習方式的優勢。因此,本研究很有必要。
   一、問題的提出
   計算機基礎是中職學校所有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并學以致用是一線教師一直關注的問題。筆者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十多年,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日常教學,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角色。課堂教學基本是在計算機教室,教師分步講解操作步驟、按鈕的使用方法,邊講解邊操作,學生看了以后,自己在電腦上模仿操作。這樣的課堂中,學生遇到問題很少問教師,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如何擺脫現有的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果,是當下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
   通過前期調查,筆者發現,自己任教的班級,98%以上的學生擁有手機,每天上網時間至少2小時,很大一部分學生迷戀手機游戲。怎樣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把手機從“游戲機”變成在線學習的工具,是值得所有中職教師思考的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基于混合學習的“線上+線下” 混合式學習模式,將傳統面對面教學(線下)和網絡學習(線上)有效整合,以項目教學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既掌握了理論知識,又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構建
   (一)項目微課
   依據教學內容,教師將教材內容加以整合,按章節制定好學習項目。每一個學習項目,課前錄好微課視頻,發布到藍墨云班課,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完成課前預習,同時完成云班課上布置的課前學習任務,初步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在課堂中,教師把微課視頻分享到學生電腦里,學生分小組完成項目,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與技能,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藍墨云班課平臺
   藍墨云班課是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利用移動智能端,來開展課內外教學和教學反饋的云服務平臺。平臺是以教師在云端創建的班群和班課空間為基礎,在移動端推送作業、問卷調查、課件、微課等資源。教師可以在后臺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記錄,在學期結束時,教師可以得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評估報告。
   (三)“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的構建
   “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方式,是將傳統課堂教學(線下學習)與網絡(線上學習),進行優勢互補,有效融合,有效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既發揮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了最優的學習效益。“線上+線下” 混合式學習模式是以自主學習為前提,師生課前已經明確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學習,課中以項目為載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項目,并進行展示。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施
   筆者以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以學校的電商1602班(共50人)為研究對象,應用上述的“線上+線下” 混合式學習模式開展教學研究,主要過程是:
   (一)前期準備
   1.分析實驗班的學習特征。在學期開始,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其中,有86%的學生愿意接受混合學習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來學習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
   2.設計項目,錄制微課。根據對實驗班學生學習特征的分析,在設置項目時,既考慮了學生的原有基礎,又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為目標,設計一些具體可行,稍微學習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學習目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計算機基礎課程,共分六章,筆者共設計了26個項目,具體分布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項目微課表。
   3.準備在線學習資源。教師和學生分別安裝藍墨云班課,利用這一移動教學平臺來實現。教師將課程內容,包括電子教案(PPT)、錄制好的項目微課、搜集的素材等上傳到藍墨云班課,學生可以線上學習和討論,教師可以查看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實施教學模式
   依據上述的“線上+線下” 混合式學習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開展教學實驗,以“Excel 2010公式和函數的使用”為例,具體闡述實施過程,本次課分為三個階段:課前、課中和課后。
   課前:線上自主學習,教師根據教學進度與內容,布置預習任務,上傳學習資源到藍墨云班課,如,上傳“Excel 2010公式和函數的使用”的微課、課前預習問題等資料;學生在線自主學習,完成課前任務,教師在云班課查看預習情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觀看微課視頻的次數,實現個性和學習。
   課中:教師在課堂上實施項目教學,課堂是知識強化與技能訓練的重要場所,教師會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使用恰當的教學策略,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介紹任務,引導學生明確知識和技能目標,并教會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來獲取相關知識,課堂上教師主要強調在操作過程中的技能培養。
   教師對項目中公式和函數使用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演示講解,指出本任務中的知識要點,公式、函數的輸入應用,智能填充的應用;再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知識拓展,認識函數、函數的分類、函數詳解。然后學生分小組完成任務。
   (三)課后師生反思
   對小組合作學習,先自我評價,然后再在小組內部互相評價,最后,教師將面授教學、在線學習的情況以及學生參與課程教學前后的表現做總結性評。以上幾種評價,按比例加入最后評價的分數。根據評價,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反思,為以后的學習提供參考。
   四、“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效果分析
   在高一上學期第18周對實驗班進行了期末考試和問卷調查。
   (一)期末考試情況
   實驗班1602班在第18周,參與了學校的統一考試,期末考試各專業的學生均采用無憂考試系統。將實驗班電商1602班的考試結果,與電商1603班(此班也是筆者任課,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對比,實驗班的平均分為82.5分,普通班的平均分為69.7分。通過對比得出,實施“線上+線下” 混合式學習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問卷調查情況
   為了檢驗“線上+線下” 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效果,在第18周,對實驗班5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了簡單分析。有72%的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81%的學生認為混合學習提高了成績。
   大部分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方式表現出喜歡和接受的態度,并表示混合式學習提高了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他們比較滿意自己在本學期的表現和成績。
   五、反思與展望
   綜上所述,一線教師可以根據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來設計課程內容,通過“線上+線下” 混合式學習模式既可以改變傳統死板的教學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熬€上+線下”的混合學習,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得到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學習變得靈活有趣。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同時,混合學習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能力和自信心。下一步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提出“線上+線下” 混合式學習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興趣,有明顯的效果。但是在設計線上學習資源,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技術水平。
   2.在中職院校中的其他學科能不能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敖謙,劉華,賈善德.混合學習下“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3):122-126.
   [2]黃榮懷,馬丁,鄭蘭琴,等.基于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電化教育研究,2009(1):9-14.
   [3]焦建利.微課與翻轉課堂中的學習活動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24).
  編輯 李 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8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