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深度,提高學習效果。該文以管理學課程為例,系統分析了混合式課程實施的原因、如何實施以及下一步實施中的建議,為混合式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管理學課程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a)-0144-02
1 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的原因分析
1.1 順應教育部教學改革的要求
2018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提出:“因課制宜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科學設計課程考核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边@是國家教育部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混合式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團隊的指導下, 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為課堂教學與網絡線上學習的綜合體[1]。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在線上給學生也提供了學習資源,課堂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調整,教學方式靈活,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為主要目的。同時課程考核內容更注重對學生過程性的評價,而非以一次考試來決定學生成績。通過這種授課方式,使學生能更好地成為教學的主體,很好地提高課堂授課效果。
1.2 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需要
管理學課程是高校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一般在大學一年級開設。課程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管理活動的普遍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系統學習和全面地掌握管理與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一般規律,培養學生基本的管理素質和管理能力,為構建學生全面知識結構和后續的專業方向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因為大一新生剛開始學習管理學,其他相關專業課還未開始學習,所以學生對管理學的相關概念、理論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導致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不透徹。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加大對學生的知識理解方面的練習,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旌鲜浇虒W可以讓學生通過線上先進行自學,線下課堂上教師在知識的運用和延伸方面進行引導,讓學生對難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論進行實際運用分析,達到學生更深層次理解和運用知識的目的。
1.3 適應教學對象的變化
目前“95”后的大學生已成為高校教育的主體?!?5”后的大學生接觸大量的新媒體,受網絡影響加大,思想新奇,更易接受新鮮事物。傳統的“我講你聽”講授式的授課方式,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旌鲜浇虒W更能結合學生特點,給學生提供線上學習知識的平臺,使手機也成為學習工具,通過網絡和課堂兩者結合來向學生傳授知識,給學生更多思考知識的空間和理解運用知識的時間,更能激發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方案設計
2.1 優化教學目標,明晰授課任務
《管理學》作為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實施混合式教學時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可進一步細分為以下3個層次:一是管理理論與應用相結合。通過對管理、管理規律和管理理論的講授,使學生能夠認知管理、理清管理規律,并能夠將企業實踐活動與管理理論相聯系,確保實踐與理論之間的內在邏輯。二是管理職能與分析相結合。通過對決策與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5大管理職能的講授,使學生能夠掌握各職能之間的聯系,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簡單分析。三是管理創新與問題解決相結合。通過管理相關知識的系統講授,使學生基于某一特定公司,分析公司的組織、激勵、戰略等關鍵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知識轉化應用和問題解決能力。
上述是整個課程整體教學目標的調整,但在具體的章節學習目標制定時要注意考慮到目標的可以量化性,要具體、易操作、易量化。比如“能夠默寫出管理概念”“能夠復述出計劃的制定過程”“能夠運用激勵理論分析實際企業問題”等較具體和易量化的教學目標。
2.2 整合教學內容,設計線上教學平臺資源
按照“抓重點、重體系、避重復”的課程結構設計理念,可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整合為以下三大部分:一是管理基礎知識,涉及管理的內涵、管理者、管理的屬性、規律及方法,以及中外經典管理理論;二是管理主要職能,涵蓋計劃、組織、領導、控制4大職能的相關知識;三是管理實際應用,以創新職能為基礎,系統整理管理知識,使之與實踐相結合。根據整合的教學內容,以章節的關鍵知識點為抓手,設置章節學習任務清單,將關鍵知識點涉及的課程資源(含導學內容、視頻資源、PPT資源、輔助學習材料、課后測試)上傳線上教學平臺,學生根據分配的任務清單結合網上教學資源和教材等資料進行課前自學。
線上的教學平臺資源設計形式也應豐富多彩。不論是教學的微視頻、教學的PPT資源或者其他文字性的教學資料,設計方面盡量形式多樣、美觀大方、生動有趣、成為便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的形象化、可視化和直觀化教學資源[2]。這樣才能將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網上平臺知識的興趣和主動性。可利用一些軟件工具,如“XMind”來制作思維導圖,“Camtasia Studio”軟件編輯教學視頻,“Focusky”軟件來優化教學課件。
2.3 設計教學活動,豐富線下授課過程
按照“整體線上線下相結合,具體教學活動相依托”的設計理念,運用互聯網技術,采用案例教學、翻轉課堂、知識PK、應用轉化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推進混合課程改革。具體包括:線下的課堂教學設計采用翻轉課堂的方法,學生分組匯報學習成果,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補充相關知識點,強調章節知識重點。關鍵知識點學習之后,通過教師提前設計的相關測試題或案例分析等內容,學生對關鍵知識點涉及的內容進行課堂練習,達到掌握、運用知識的目的。 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案例分析、課堂游戲、課堂討論等環節,進行分組討論,形成自己的觀點,再進行觀點分享,通過學生參與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2.4 注重過程考核,改變期末成績構成
由于混合式教學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知識學習時間不僅僅在課堂上,課前的線上學習,課后的線上測試等都成為學生學習的一部分。因此應將學生的線上學習和測試以及在學習平臺上和老師的交流互動都計算到學生的課程總成績之內,采用全過程的考核方式,而非僅僅用期末考試試卷來決定學生的最終課程成績。
需要注重過程管理,加強學生平時成績考核力度。一般課程的成績構成都是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構成,兩者之間的比例為4∶6。在實行混合式課程改革的科目中,由于融入了學生線上的學習環節,同時線下的課程活動需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較多,因此需要在課程成績比例構成方面,在各個學校成績規定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可以使過程性的考核在課程成績比例中增加比重。例如,平時成績構成上面,可以將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參與線上討論情況、參與課堂活動情況、回答問題的情況等學生的過程性表現納入到平時成績的范圍中去。
3 課程混合式教學實施進一步優化建議
3.1 網上學習平臺進一步開發功能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鼓勵教師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但每個高校在利用混合式教學平臺上會不盡相同。例如“愛課程”“學習通”“優慕課”等教學平臺都在很多高校中間廣泛使用。很多網絡平臺都提供有教學視頻在線播放、在線考試、在線交流互動的功能,都是供學生在線使用。這些線上的教學平臺可以進一步開發設計一些線下課堂和學生互動的一些功能,比如抽簽回答問題、搶答、課堂表現等,使平臺不僅在線上可以使用,線下課堂也可使用,使手機也變為課堂的“利器”,線上和線下能夠更好地進行融合。
3.2 線下課堂有效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混合式課程的的兩大抓手:一為線上平臺資源建設,二為線下課堂教學。線下課堂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課堂效果,提高課堂質量[3]。很多教師一味地重視線上平臺建設,沒有將線上和線下進行有效融合,線下的課堂教學怎么開展才能更加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是教師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3.3 校方層面加大支持力度
由于受到時間、精力和技術水平及資助金額的限制,很多教師在進行混合式課程改革時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教師上傳的部分線上資源質量還需進一步提升,數量上也需進一步豐富。建議校方可以對實施混合式課程改革的教師加大支持力度,出臺激勵措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改革。在教師課時量核定、資金支持和多媒體技術培訓方面加上對實施課程改革老師的支持力度,讓老師既有能力和實力又有時間和精力來進行課程改革,從而進一步豐富和優化線上課程資源,提高授課的效果和質量。
3.4 課程教師團隊積極性的充分調動與發揮
課程改革取得實效需要發揮課程團隊的集體優勢,依靠課程團隊的集體力量才能將課程改革深入開展下去。因此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課程組的負責人要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進行合理的分配和分工,發揮集體的優勢。同時有時面對的學生學科專業背景不同,會碰到很多實際問題需要教師們集體研討、集體協商,這更需要課程組的老師們積極參與到課程建設上來,實現教師的知識和實踐互補。通過課程團隊教師間集體合作、集體研討,同時也解決了教師知識單一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田玉蘭,趙亮,潘亞娣.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在專業課程中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1):36-37.
[2] 譚永平,鐘暢武,韋柳絲,等.高職院校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30-33.
[3] 吳勝,岳大力,李慶.“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8(4):77-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9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