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模型構建實證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旨在學習借鑒勝任力理論和護理“雙師型”內涵分析的基礎上,以湖南省H職業院校為例構建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模型。通過分析和研究對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特征要素進行收集、篩選、分析、確認,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勝任力模型。
[關 鍵 詞] 職業學校;護理教師;雙師型;勝任力模型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006-04
本項研究中,在大量文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對某職業院校護理專業教師進行行為事件訪談,對訪談的內容進行分析并收集勝任力特征詞條。然后依據行為時間訪談法得到的勝任力特征詞條編制“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問卷”,并對某職業院校護理專業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然后將得到的數據運用數理統計法進行分析、統計、歸納、歸類得到勝任力模型。
一、行為事件訪談法獲取勝任力要素
為了有效獲取勝任力要素,在進行正式訪談之前要設計好“談話提綱”以保證訪談的過程圍繞主題進行,防止偏離主題的情況發生。在訪談過程中要使用錄音設備進行錄音,然后對錄音內容進行整理,再從錄音整理資料中分析從而得到勝任力特征詞條。
針對本研究的特點,并考慮客觀性及科學性等因素,選擇某職業院校的10名護理“雙師型”教師進行訪談。
訪談結束后,對所有受訪者的訪談錄音使用計算機軟件對錄音內容進行整理,然后從整理的錄音資料中提取勝任力特征。在對湖南省H職業院校護理專業教師進行訪談并提取錄音資料得到36項勝任力特征。
二、構建勝任力模型
(一)問卷的編制
在研究思路的基礎上,對行為事件訪談所獲得的36個中職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特征編制問卷。問卷采用利克特五點量表形式編制“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問卷”。然后在某職業院校護理專業三年級中隨機選取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本次抽取共430名學生進行開放式的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10份,有效率為95.3%。
(二)因子分析法構建勝任力模型
依據統計學中的因子分析相關理論結合SPSS統計軟件構建勝任力模型。在進行因式分析法之前將問卷調查所得到的36項勝任力特征作為36個因子進行分析,步驟如下:
第一步,分別對獲取的因子進行編碼(X1、X2、X3、……X36);
第二步,采用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對36項因子的顯著性水平進行研究;
第三步,提取公共因子并對所提取的公因子進行命名和計算權重;
第四步,得到所需勝任模型。
1.具體編碼(見表1)所示
2.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檢驗
在進行因子分析之前要對原始變量做相關分析,要想從36個原始變量中提取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必須要求原始變量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如果原始變量之間無任何關系就無法提取公共因子。
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可以有多種檢驗方法來判斷變量,本項研究采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包中KMO(Kaiser—Meyer—Olkin)檢驗和巴特利球形檢驗(BartlettTestOfSphericity)方法對原始變量做相關分析并判斷是否適合于作因子分析。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所示。
KMO抽樣適當性參數如果大于0.9則代表原始數據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中KMO的抽樣適當性參數為0.915。所得到的Bartlett球形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故拒絕零假設,適合做因子分析?;谏鲜鲂灒?6項原始變量的問卷調查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
3.因子分析結果與討論
(1)因子提取過程及結論分析
運用因子分析理論我們對這36項勝任特征要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然后采用方差極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接著對公共因子進行調整、合并后得到5個公共因子(見表3),最后對5個公共因子進行命名。
(2)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
鑒于上述公共因子變量在許多原始變量上都有較高的載荷,并且,許多公共因子變量在一些原始變量上都有比較相近的載荷。這些都導致公共因子含義的模糊性,為此,我采用方差極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得出表3所示的載荷矩陣。
經過旋轉后,公共因子的含義就變得非常明確了。我們依據因子分析中設定的以因子變量在原始變量上的載荷高于0.45進行聚類。
(3)因子歸類及命名
在對公共因子進行解釋和命名之前,我們必須對原始變量的歸類作一個明確劃分。由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我們得到理論上的因子歸類,結合實際情況,我們作了適當的局部變量歸屬調整;調整后新的5個公因子、變量及所代表的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特征要素的對應關系見表4所示。
公共因子1包含:專業知識、實踐指導能力、操作技能、臨床經驗。主要反映了護理“雙師型”教師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及臨床經驗,所以我們命名為專業素養。
公共因子2包含:教學手段、課堂控制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藝術、心理輔導能力。主要反映了護理“雙師型”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手段,所以我們命名為教學能力。 公共因子3包含:耐心、親和力、細心、公平公正、性格開朗。主要是反映護理“雙師型”教師個人的性格方面的因素,所以我們命名為個人特質。
公共因子4包含:熱愛護理事業、自身形象、思想道德修養、敬業精神、職業忠誠感、育人能力、壓力承受能力、治學嚴謹。主要反映了護理“雙師型”教師的自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態度及教學態度,所以我們命名為職業素質。
公共因子5包含:統籌規劃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危機管理能力、協作意識、同理心、溝通能力、人際關系。主要反映了護理“雙師型”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所以我們命名為團隊精神。
依據因子分析的結果,將5個公共因子作為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模型的5個維度,將每個維度包含的勝任力要素的均值進行累加再取平均值,得到每個維度勝任力特征得分,計算出每個維度的權重(如表4-8),從而為后續的勝任特征建模提供權重依據。
4.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模型
依據上述研究結論,建立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模型,見表5所示。
綜上所述,本文以勝任力理論為依據,運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因子分析等方法構建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模型,為中等職業院校選拔、培養護理“雙師型”教師提供新的工具和指導,可以為職業院校選拔、培訓和評價“雙師型”教師提供客觀依據,提升中職“雙師型”教師勝任能力,從而提高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學及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瑞.護理“雙師型”教師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以湖南省H職業院校為例[D].衡陽:南華大學,2014:23-37.
[2]Pijl-Zieber EM,Barton S,Konlin J,etc.Competenceand competency based nursing education:finding our way through the issues[J]. Nurs Educ Today,2014,34(5):676-678.
[3]張穎,蔣永忠,黃銳.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勝任力模型的構建[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61-64.
[4]祝睿.護理雙師素質教師勝任力模型的構建[J].護理學雜志,2015(4):83-87.
[5]謝玲,佘靜,郭軼,等.高職醫學院校婦產科雙師型教師勝任力模型建構與意義[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6(1):114-116.
[6]高星.“雙師型”護理教師資格考評體系的構建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09.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