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法在護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觀察在護理不良事件管理中應用追蹤法的效果。方法選擇于2016年4月~2018年5月在本院腎病科、肝膽外科、腫瘤科、神經科、消化內科、感染科、婦產科和內分泌科任職的80例臨床護理人員組成追蹤管理小組,其中2016年4月~2017年4月2207例患者未接受追蹤管理,而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的2149例患者接受追蹤管理,通過對比分析兩組患的護理不良事件,探尋問題誘發因素,并制定針對性對策,避免再次發生類似護理不良事件,對比針對性對策落實前后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率、護理差錯發生率。結果 落實追蹤法之后,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率相對比追蹤法之前有明顯提升,護理差錯發生率也明顯低于追蹤法落實之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落實追蹤管理法可以有效強化護理安全性,減少出現不良護理事件的概率。
[關鍵詞]追蹤法;護理不良事件;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9)03-150-03
護理不良事件,顧名思義,便是患者接受臨床護理服務過程中,給患者醫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不僅延長患者的康復周期,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患者預后質量,因此誘發糾紛[1]。追蹤法要求臨床護理期間護士需要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通過對患者經歷的感同身受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2]。追蹤法落實方式主要有兩個:個案追蹤、系統追蹤,本研究選取本院主要科室的護理人員組成追蹤管理小組,采用針對性措施對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患者實施追蹤管理法,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4月~2018年5月在本院腎病科、肝膽外科、腫瘤科、神經科、消化內科、感染科、婦產科和內分泌科任職的80例臨床護理人員組成追蹤管理小組,每科各10例護理人員,所有護理人員均符合下列納入標準:(1)首次接觸追蹤管理法;(2)在所在科室護理工作時間>2年,臨床護理經驗豐富;(3)簽訂知情同意書并積極配合者。排除標準:
(1)非上述納入標準中的臨床護士;(2)無法順利完成本次研究的調查者。80例臨床護理人員中,有6例職稱為副主任護士及以上,占比為7.50%;學歷方面,有74例為大專以上,占比為92.50%;所有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4~41歲,平均(30.2±5.5)歲。未接受追蹤管理的2207例患者中,有1031例為男性,1176例為女性,年齡19~67歲,平均(47.8±5.8)歲;接受追蹤管理的2149例患者中,有1007例為男性,1142例為女性,年齡20~69歲,平均(48.3±5.5)歲。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追蹤法主要包含四項內容,具體如下:
(1) 組建三級追蹤管理小組:病理護理質量管理小組負責一級追蹤,科室護士長負責二級追蹤,護理部質控組負責三級追蹤。選取本院腎病科、肝膽外科、腫瘤科、神經科、消化內科、感染科、婦產科和內分泌科的80例具有較豐富經驗的臨床護理人員,通過宣教方式幫助其掌握追蹤管理內容,包括追蹤的具體內容、追蹤的具體流程等,并通過考核方式,對其追蹤能力進行合理評估??己撕细竦淖o理人員需要定期追蹤調查臨床護理不良事件,并建立個案追蹤管理檔案[3]。
(2) 制定追蹤方案:融合系統追蹤法、個案追蹤法,若存在護理不良事件,需要對其進行個案追蹤,管理人員需要找尋出現不良事件的關鍵性因素,包括認為因素、設備因素、環境因素等,然后對患者病理、護理流程等資料進行收集分析,了解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對其中潛存的問題進行探索、追查,從而明確不良事件誘發因素為組織系統問題,或是個別問題,繼而針對疑問之處進行深入追查,并尋求系統薄弱點加以改善,從根本層面落實防范對策,減少不良護理事件出現的可能性[4-5]。
(3) 不良事件對策:針對護理不良事件,需要制定相應的自救方案、三級補救方案,若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時間為患者臨床治療期間,護士需要評估不良事件,針對其可能的誘發因素采取相應對策進行自救;然后基于護士長、科室主任等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補救,以此將不良事件做到有效消除;評估不良事件自救、補救方案的臨床應用效果,對不良事件處理數據庫進行及時補充。管理小組成員需要及時了解系統的不足之處,然后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對現有制度進行完善,同時向護理部質控管理組進行匯報,通過開會的而形式,討論新制度的可實施性[6-8]。
(4) 護理追蹤法:護理部主任以及護士長需要通過不定期形式對案例具有典型性的患者,或是嚴重性不良護理事件患者進行追蹤,值得注意的是,追蹤期間,追蹤者不僅要查看患者的相關資料,還要積極與相關人員進行交流,確保質量考察工作落實于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發現問題之后,需要及時告知相關人員,并就其不足之處進行指導,最后對問題的誘發因素、對策進行匯總,通過召開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研討,以此提高相關人員的關注度,并將問題納入下一個檢查范疇[9-10]。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實施前(2016年4月~2017年4月)和實施后(2017年5月~2018年5月)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和上報率;(2)統計追蹤法落實前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四個維度: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追蹤法落實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與上報率比較
落實追蹤法之后,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率相對比追蹤法之前有明顯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差錯發生率也明顯低于追蹤法落實之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追蹤法落實前后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比追蹤法落實前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即追蹤法落實后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5.42%,明顯高于追蹤法落實前的89.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討論
本研究顯示,落實追蹤法之后,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率相對比追蹤法之前有明顯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護理差錯發生率也明顯低于追蹤法落實之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追蹤分析已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有助于建立和諧醫患關系以及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改善、提高。在傳統質量管理方法的基礎上融入追蹤法,可以促使臨床護理服務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從而更好地預測系統的漏洞與風險,為持續質量改進提供依據。護理不良事件,即患者臨床治療期間,出現非自身疾病誘發的傷害事件。護理不良事件不僅會弱化患者的醫療質量,延長患者康復周期,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患者的預后發展情況,因此必須給予高度關注[11]。一般情況下,護理不良事件還包括用藥錯誤、患者住院期間出現跌傷、患者走失、燙傷、窒息等,據有關資料統計,臨床多見的不良護理事件,其中有50%左右可以通過有效的安全管理進行防范,從而為患者提供較好的安全保障[12-13]。雖然現階段,我國很多醫療機構均針對護理不良事件建立并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應的懲罰制度,可以對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及時、全面的了解,但并沒有追蹤分析護理不良事件的誘發因素,也未針對護理不良事件處理結果進行有效反饋,導致臨床護理存在監管不足的情況[14-16]??傮w而言,護理不良事件多為護理人員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不當而導致的損傷,而護理人員護理服務不當的誘發因素相對較多,包括專業素養不足、專業理論不足以及專業操作水平較低等,對此,醫療機構需要進一步強化對護理人員專業素養的檢驗,并通過定期培訓,幫助護理人員不斷成長,獲取更好的專業素養,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
隨著醫患的緊張關系,護理不良事件的頻繁發生,我國越來越重視護理服務工作?;颊甙踩亲o理管理者極度關注的問題,追蹤管理法是一種較為全面、系統的護理質量評價、控制和管理方法,對于減少護理不良事件,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具有可觀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藍靜,黎彩紅.系統追蹤法改善用藥錯誤護理不良事件的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6):1466-1468.
[2]陳曉明,單玉萍,樊桂蓮.風險評估表聯合追蹤方法學在外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7):888-890.
[3]浦菊娣,張英,甘曉燕,等.追蹤法在日常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32):4073-4075.
[4]雷紅菊,鄺秀美,羅水仙.追蹤方法學在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7,16(5):62-65.
[5]胡蘭蘋,梁艷梅.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預防血透中心護理不良事件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8):30-32.
[6]劉麗,劉偉,董建英,等.護理不良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4):4-7.
[7]蔡麗,溫崢,申芳,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268-271.
[8]彭小蘭,鄧淑芬,于麗娜,等.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在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系統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2):205-206.
[9]孟慶芳,楊愛慧,王金鳳,等.分組追蹤法在個案護理查房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16,40(11):1230-1231.
[10]李玉珍,劉庭芳.基于追蹤方法學的高危藥品管理評審評價體系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7,28(4):521-526.
[11]陶靜,高蓮蓮,劉清華,等.追蹤方法學聯合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非內分泌科胰島素泵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2):1417-1421.
[12]徐霞,程惠玲,寧曉東.根因分析與追蹤檢查方法合成化應用降低用藥錯誤發生率[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9):2324-2327.
[13]彭燕,趙紅,聶勛梅,等.全員參與原因分析模式在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7,31(3):327-329.
[14]歐陽慶,周娜,彭麗.護理專項質量持續改進小組在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6):1476-1479.
[15]李瑤,喻姣花.護理不良事件討論會在患者安全管理的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7,32(1):47-49.
[16]湯莉,俞玲娜,劉國紅,等.核心制度關鍵風險指標管理在控制不良事件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1):1657-16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