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礦物的開發利用”(必修)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金屬礦物的開發利用”是高中化學必修課程化學與社會發展的內容,是高一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以金屬礦物的開發利用為例,一是可以了解利用化學變化實現物質間的轉化,為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和能源;二是在開發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必須深刻認識到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本節的學習過程具有較為豐富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價值。
一、教學與評價目標
1.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化工生產中的常見考量角度,形成自然資源綜合利用,廢舊物質再生利用的觀念。初步形成綠色應用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2、評價目標
通過對礦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礦物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的討論和點評,診斷并發展學生對化學價值的認識水平(學科價值視角、社會價值視角、學科和社會價值視角)。
二、教學流程
1、宏觀現象
【學習任務1】發現人類使用金屬的順序與金屬活動順序表吻合
學習任務1教學流程圖
【評價任務1】診斷學生探究物質的水平(基于經驗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認識物質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統水平)。
2、微觀本質
【學習任務2】從宏觀穩定性和微觀冶煉本質分別得出:物質越活潑,產物越穩定,冶煉越困難的結論。進而分析不同的金屬的冶煉方法。
學習任務2教學流程圖
3、問題解決
【學習任務3】掌握金屬冶煉的方法,討論合理開發金屬資源和回收廢舊金屬的意義。
三、案例說明
?。?)注重認識思路的結構化和顯性化
“結構化”是實現知識向素養轉化的有效途徑,“結構化”水平決定著素養發展水平。抓住金屬的冶煉難易與金屬活潑性的關系,引導學生從宏觀(金屬越活潑,冶煉越困難)與微觀(金屬冶煉的本質即為氧化還原反應,得失電子的難易程度)兩個視角進行揭示,在此基礎上提煉出金屬冶煉方法的一般思路,并用分類的形式對這一思路顯性化,學生按認識思路就能進行知識遷移,對金屬的冶煉方法進行判斷。
?。?)注重“教、學、評”一體化
化學日常學習評價不能游于化學教與學之外,應與化學教與學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本節設計緊緊圍繞發展學生化學學科素養這一主旨,注重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學習任務與評價任務,充分發揮化學日常學習評價的診斷與發展功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