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傳統宗教文化與邊疆傣族村寨村民自治關系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邊疆傣族村寨由于自身傳統的宗教文化影響,使其在村民自治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引導傳統宗教文化的積極方面來促進我國基層組織的建設,發揮傣族村民的積極性,加強村民自治,對于我國邊疆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宗教文化;傣族;村寨;自治
  一、田野點概況
  F寨位于西雙版納景洪市勐罕鎮下轄一個純傣族村寨,屬于壩區。位于勐罕鎮東北邊,距離村委會1.5公里,距離鎮政府6公里。國土面積2.27平方公里,海拔530米,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82畝(其中:水田552畝,旱地230畝),以種植水稻、玉米、香蕉等農作物為主。擁有林地64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柚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其中養殖面積4畝;其他面積1978畝。該村現有農戶74戶,共鄉村人口399人,其中男性199人,女性200人。其中農業人口399人,勞動力300人。
  二、西雙版納傣族信仰特點
 ?。ㄒ唬┤裥?。
  F村是一個純傣族村寨,除了幾家漢族在村里經營著小賣部,其他居住在村里的都是傣族,所有村民都信仰原始宗教和南傳上座部佛教,信教群眾達到100%,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原始宗教和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對傣族群眾和傣族社會的影響深遠。
 ?。ǘ╇p重性。
  傣族宗教信仰具有雙重性,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對原始宗教的信仰是傣族先民最初的信仰,是其宇宙觀、世界觀和社會文化、風俗習慣、心理素質的集中體現。根據傣文史籍記載,傣族的原始宗教產生于狩獵時期,首領沙羅教會人們打獵,他死后被奉為獵神。到農耕時代,出現了與農業有關的水神、樹神、山神、天神、地神、勐神、寨神、家神等。在公元5—7世紀佛教傳入之后,經歷了與原始宗教的對立、排斥、斗爭而相互融合并存的過程。這樣在傣族宗教信仰中形成了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象。
 ?。ㄈ┟袼仔?
  佛教與原始宗教相互交融、吸收、滲透共同影響了傣族的風俗習慣,栓線本來是原始宗教的一種儀式,年輕男女結婚要舉行栓線儀式,親人出遠門要舉行栓線,這些栓線儀式已經演變成為一種習俗。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都要舉行盛大的慶?;顒?。最隆重的潑水節就來源于佛教的“浴佛節”,又來源于原始宗教傳說“七女滅魔”。在潑水節期間有堆沙、浴佛、滴水、賧佛,又有原始宗教的放高升、劃龍舟、放飛燈、潑水,這是佛教與原始宗教并存相融的“神佛交暉”的節日。
 ?。ㄋ模碗s性
  傣族民族信仰也與政治、經濟、文化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宗教信仰與其日常生活各個層面相互交融或者相互影響,民族信仰中還摻雜著一些落后的迷信活動,由于與民族習俗融為一體,難于分離。這種濃厚宗教氣氛影響著傣族的心理素質、文化習俗等,[1]
  三、西雙傣族傳統宗教文化對村民自治的影響
 ?。ㄒ唬┳诮涛幕瘜Υ迕襁x舉的影響
  我國憲法規定“村民自治”是基層群眾自治性組織。我國民政部門將村民自治這一概念定義為:廣大農村地區農民在基層生活中,依法行使自治權,實行自我管理的一種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村民通過參與選舉、決策、管理、執行、監督等環節來保證村民權利的基本實現。無論是南傳佛教還是原始宗教對于傣族來說是都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或多或少都影響著村民參與村委會的選舉,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在全民信仰宗教的村寨,村民的宗教信仰直接影響到村民的政治態度和參與相關活動的積極性。F寨對于政治選舉而言村民更多地關心宗教信仰上的追求,對于民主選舉漠不關心,更多關注在信仰個人追求上,對選舉程序、得票高低和結果無所謂態度。
 ?。ǘ┳诮涛幕瘜鶎诱邎绦械娜趸?
  我國農村政策的執行好與壞的重要環節就是靠農村基層自治組織,基層組織的執行力直接關系到政策效果的落實。F村作為我國村民自治的一個最普通單元,宗教文化無疑對政策執行有較大影響,如2018年該寨在祭祀寨神和賧佛活動中的人均平均消費為358元,這表明宗教活動對于傣族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活動;在村民收入有限的情況下,宗教文化的消費必然會弱化其他項目的消費。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就發現F村村民在宗教文化支出、支持村民自治支出、基礎教育支出、公共道路的維修支出和村寨發展項目支出等排序上,許多村民把宗教文化支出排列在首項,當宗教文化支出與其他項目支出不能同時承擔時,村民往往會舍棄其他項目支出。
  (三)傳統宗教文化對村寨管理的影響
  在傣族村寨管理中長期形成的宗教文化對村民的價值觀產生了根深蒂固。首先,傳統宗教文化對村民的思想道德具有積極的作用,客觀上對于個人與個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可以起調節作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宗教文化通過一些價值的引導、宗教倫理的約束、心理的慰藉來發揮它的功能實現村寨的穩定與和諧。傣族傳統原始宗教的樹神、山神崇拜思想對于村寨的生態保護起到積極作用。有傳統宗教文化的加入,在村民自治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當然,傳統宗教文化對村民自治也會有一定負面影響,由于村民把宗教放在日常生活中較神圣的地位,村民自治活動常常讓位于傳統宗教活動,不利于村寨的管理。
  四、宗教文化與村民自治關系的和諧構建
 ?。ㄒ唬┩晟拼迕褡灾?
  村民自治是我國鄉村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而選舉是自治的前提與基礎,如果不完善村民的選舉,就不可能有合理的管理、監督,村寨自治也無從談起。在村民自治選舉中,我們要加強村民的積極性,要鼓勵選拔和培養少數民族干部。要防止傳統宗教文化對選舉的干擾,加強宣傳工作,把那些有能力、也愿意為廣大人民服務的人挑選到村干部的位置上來,以便更好的為村民自治。[1]
 ?。ǘ┘訌姺ㄖ平ㄔO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的方式,具體而言在管理國家事務、經濟建設、社會事務時必須依法進行,逐步實現法律化、制度化。我們要深入開展宣傳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引導少數民族群眾的民族風俗習慣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組織法》等基層民主管理法制相結合,讓傣族村民在自治中實現邊疆民族地區和諧穩定。作為邊疆民族地區,也要充分考慮到少數民族的特性,結合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法律法規。目前我國于村民自治相關的法律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該法律更多的是針對村民自治中的共性問題進行規范指導,對邊疆民族地區的特殊情況很少給予考慮。我們應該充分考慮西雙版納州少數民族的自治環境及特點,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因地適宜制定民族鄉鎮(特別是村民自治方面)的法律法規,以便傣族民族村寨自治的更好實現。  ?。ㄈ┐罅Πl展鄉村經濟
  歷史證明,人的思想意識與經濟發展水平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發展是硬道理,加快鄉村的經濟發展,不但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縮小與其他民族的經濟差距,還可以將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紐帶與我國整個社會主義經濟系統相融合。經濟條件的發展為我們基層村民自治組織在未來面對民族問題和民族矛盾是時可提供一些有利的條件。統籌兼顧發展村寨經濟,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的繁榮,是我國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村寨經濟發展緩慢,傣族村民收入就不會增加,村民自治就比較難以實現。發展村寨經濟當地政府要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建立一套促進傣族村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
  (四)協調宗教文化與村民自治的和諧與互動
  傣族傳統宗教文化在F村具有濃厚的歷史、社會和文化基礎,是對村民自治不可忽視的因素。傳統宗教文化要發揮積極作用,使其整合整個社會資源來促進鄉村村民自治所用。對于與傳統宗教文化產生激烈碰撞,造成不良影響的部分,我們要積極引導使其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發展?;鶎咏M織要發揮帶頭作用,積極引領宗教文化發展方向,使宗教文化與主流文化、主流意識形態一致,推進文化的融合,發揮民主,結合本寨的具體實際情況來促進文化的提升。
  五、結論
  傣族村民具有信教傳統,傳統宗教文化對傣族村寨的影響較深,宗教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將長期存在于我們的社會之中,不可避免對傣族村寨自治產生著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我們不能忽視這種影響,但是也不能夸大。在村民自治中如何把握傳統宗教文化,將傳統宗教文化融入到鄉村自治中,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是落實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消極影響,我們應該積極引導,使其保持以我們主流意識形態一致,促進傳統宗教文化在新農村建設自治中的積極作用,為我國邊疆民族地區和諧與發展而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呂蕾莉、陳思明 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宗教文化對村民自治的影響及對策分析,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5(5)
  [2] 胡雨,民族鄉鎮村民自治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北京科技大學2008
  [3] 劉立強,村民自治與宗教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4] 張玉潔,天主教對鄉村治理的影響,山西大學,2014
  [5] 傣族簡史編寫組,傣族簡史[D],民族出版社,2009
  [6] 特德.盧埃林,政治人類學[D],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項目編號:2017ZZX0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6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