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環模式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學教育中,越來越注重計算機教學工作,并且積極探索計算機教學的多種有效方式,其中學習環模式,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中學計算機教學模式,因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將從不同角度,對學習環模式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計算機教學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學習環;計算機教學;應用探討
近些年來,信息科技發展迅速,計算機教育在當下這個時代,也顯得愈發重要。在計算機教學工作中,一線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改進,從而創新出一種學習環的教育模式。所謂的學習環模式,是一種學習的組織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對自身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具有十分強大的優勢,因此,本文就將對此進行探討。
1 中學計算機教學的特點
1.1 注重基礎性
在我國義務教育進程中,初中階段,應該是大多數地區的學生第一次接受計算機教學。因此在這個初期接觸和學習計算機課程的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對于學生基礎的培養。
首先,計算機的學習是環環相扣的,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對計算機基礎操作的要求也就越高,很多后期學習中,復雜的操作過程,其實都是有很多基礎操作組成的,因此,中學計算機的教學具有十分強的基礎性。
其次,這一階段的計算機學習中,教師要通過授課,向學生講述計算機的一些相關基礎知識,科普我國計算機發展歷史,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介紹計算機各個組成部分,和一些專業名詞,不僅提高了一個中學生的計算機專業素養,更是有可能激發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1.2 重視實際操作
計算機教學,更多的是以實踐操作為主,理論知識為輔,要充分重視起理論和操作相結合。特別在中學計算機教學中,更應該突出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性特點。
因為在這個階段,如果以為的向學生填鴨式的強行灌輸大量枯燥的理論知識,對一個理論知識點費盡心思大講特講,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使學生喪失了對計算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并且,即使教師費盡心思講通了某個知識點,但很可能也只是理論上講通了,但如果不實際去操作,很難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學生并不能夠實現對知識的完全把握。
此外,重視實踐操作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操作中開拓思路,創新思維,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死的,但實際的操作過程確是靈活的,初中計算機教教學中,注重實踐性,就是要鼓勵學生對實際的操作步驟進行創新,從而探索出最為方便的操作方法。
1.3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近些年來,信息科技發展迅速,計算機技術也在不斷朝著縱深方向有了發展,并且滲入到了越來越多領域中,與多個不同學科進行有效結合,收獲了十分重大的成果。
因此,在中學計算機的教學中,也是牽連到多個不同學科的,涉及的范圍極廣,學好計算機技術將為他們其他學科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
此外,在中學階段,正是一個想象力和創造力無限迸發的階段,通過計算機的學習,將有助于他們不斷開拓思路,把計算機技術更多的,創造性的應用到不同的領域之內。
1.4 計算機教學的限制性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不均衡,這在計算機教學工作中有著非常明顯的表現。
首先,許多落后地區的學校甚至沒有資金去投入建設計算機教室,購置相關計算機設備,而計算機課程,也僅僅是以理論知識的授課為主,這完全不符合計算機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理念。
硬件設施的落后,是目前階段,我國初中計算機教學中的一個主要限制問題,使得計算機教學無法更好地開展下去。
2 中學計算機教學學習環模式的設計準則
目前在我國中學計算機教學工作中,學習環模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中,應該注重以下幾個基本的準則,才能更好的促進計算機教學工作。
2.1 以目的性為準則
在中學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每節課的課程內容時,要注重設計一個合理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的設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之后的教學內容的安排,就要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點,難點。
2.2 層次性和過程性原則
學習環模式,就是非常重視知識的層次遞進性傳授,因此教師在應用學習環模式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時,應該堅守這個基本原則,在教學工作中,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層次性的課程安排。
同時,也應該重視計算機教學的過程性,要以一套合理的,科學的程序設計,來安排教學工作,在程序設計時,要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同時通過教師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也要注重對于學生創新思維和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的教學開拓思維,充分激發出創新能力。
2.3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
無論計算機教學的模式如何創新和改進,學生在計算機教學中,都是處于一個主體地位的,并且在學習環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則更為突出。
傳統的計算機教學課堂中,老師作為一種權威的象征,總是被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多時候,學生提問,老師解答,似乎就完成了師生之間的一個交流,而在學習環模式下,教師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授課,講解理論知識,要積極提問,聽取學生的想法和問題,然后對于問題的解答,也可以交給學生去完成,而不是老師直接的正面的回答??傊谡麄€計算機的教學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都應該得到充分的體現。
3 中學計算機教學中學習環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
3.1 問題呈現環節
計算機教學中,對于問題的呈現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與過程,教師要不斷探索問題呈現的方式,當前,學習環模式下,對于問題的呈現,主要是有三種方式。
其一,教師在進行正式授課時,要通過一些巧妙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情境的設置,來提出關于本節課的一些問題,也就是把一些知識問題化。第二種,教師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群體之中,與他們共同交流,從而共同提出,和發現問題。
最后一種問題呈現的方式,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通過課下的自學環節,來提出問題,即對教材具體內容不太理解有問題的地方,并且讓學生從自己的理解出發,適當的寫下自己的解決思路,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自主性探究。
3.2 解決問題的環節
緊接著問題的呈現環節,其后就是解決問題的環節,而解決問題環節卻恰恰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環節,需要教師和學生足夠耐心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多扮演的是一種引導者角色,不僅僅要引導學生解決好問題,防止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大幅度的跑偏。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去開拓維,通過自己的努力,創新性的提出解決策略。
最后,在完成對問題的解決后,教師要根據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的學生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為下一階段的反思工作打下基礎。
3.3 對過程的反思和再思考環節
許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往往忽視了這個重要的環節,認為對于問題,無非是提出和解決,這兩個環節僅此而已,但是實際上,對于問題的反思和再思考更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及時的反思,不僅鞏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引導學生去思考,這個地方我為什么當時沒有想出來?是在哪個地方出現問題了?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通過這樣的反思和自問,將培養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探索模式。
4 結束語
當前計算機教學工作中,學習環模式的良好應用,為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提高了學習效率,促進我國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因此,應該堅持學醫環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本文結合實際經驗進行了深刻的,多角度的探討,希望可以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德榮,張占棟.淺析在新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開展 [J].教育信息:中旬刊,2011,(9).
(作者單位: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六河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0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