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建筑結構轉換層過程中的施工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謂的高層建筑結構中的轉換層,其實就是高層建筑受力的主要部位,其不僅對下部結構進行了密封,還穩定了上部結構的基礎,總之,其在整個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中起著重要的連結作用。所以在進行轉換層施工時,要保證其施工措施的周密性與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
關鍵詞:轉換層;結構轉換;施工技術
1 前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設用地日益緊張,為滿足人們對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高層建筑逐漸向現代化、大型化和多功能的綜合性方向發展。目前許多建筑物某樓層的上部與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及結構布置不同,往往需要在結構形式不同的上下部采用一定的結構形式進行轉換處理,這種起到轉換處理作用的樓層就被稱作轉換層。轉換層結構是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的關鍵工序,具有為高層建筑中部、室內提供大空間和提高大的入口等作用,很好地滿足了當前人們對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需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我國城市用地緊張的情況。
2 轉換層結構的施工特點
部分豎向構件在轉換層處被打斷,使豎向力的傳遞被迫發生轉折,而轉換層就是實現轉折功能的大型水平構件。帶轉換層的高層建筑是一受力復雜、不利抗震的結構體系,該結構及其支撐系統有自身的特點。
2.1 結構尺寸大,樓面支撐荷載重
帶轉換層體系內力的改向是通過引發截面內力來實現的,結構內力分布比較復雜,同時為保證上部結構水平剪力順利傳往下部,對轉換層樓面水平剛度有嚴格要求規范一般要求樓板厚度不小于,故一般轉換層的結構構件尺寸較大、樓面荷載較重。
2.2 分層澆筑,利用先澆部分構件承載
轉換層水平構件高跨比大,截面彎曲時水平纖維相對錯動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適用,一般呈現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疊澆法進行施工時應對疊和構件進行仔細分析,考慮分層處水平剪力對構件的影響,必要時應與設計單位配合,進行一次設計,確保一次疊澆構件在施工階段和正常使用狀態下的承載能力。
2.3 結合下部結構,靈活布置支撐系統
為減少對結構抗震的不利影響,避免轉換結構上下層發生剛度突變和剪力突變,設計不落地支撐系統時可以結合下部結構進行靈活合理的布置。
2.4 通過下部豎向構件卸荷
根據轉換層設計時“強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則,結構設計加強轉換層下部主體結構剛度、弱化上部結構剛度,轉換層結構在由地震荷載參加組合的工況下,下部豎向構件軸壓比限值有嚴格的控制,以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延性這使轉換層下部豎向構件在施工階段比一般豎向構件具備更大的延性和承載力儲備,可以利用下部承載力富余的豎向構件作為支撐的傳力構件。
3 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基于混凝土轉換結構的上述特點,在確定施工方案時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轉換板的自重、施工荷載以及所承受的上部結構荷載往往非常大,所以應選擇合理、可行的模板支撐方案,并根據轉換板的結構特點進行模板支撐體系的設計。
?。?)設置模板支撐系統以后,轉換結構施工階段的受力狀態與使用階段的不同,應對轉換層及下部樓層的樓板進行施工階段的承載力驗算。轉換板本身受下部支撐體系的作用或混凝土施工方法的影響,在板中易產生設計時未考慮到的附加內力,故需對轉換板在施工階段的受力狀態做具體的分析和計算,必要時可采取一定的構造措施來抵抗這些附加內力。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轉換板,施工時應考慮采取減小混凝土溫度差值、溫度變化以及混凝土收縮徐變的措施,防止新澆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和收縮裂縫。
4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分析
高層建筑的轉換板,一般厚度較大,而且體積較大,大體積混凝土與普通鋼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結構厚、體形大、鋼筋密、混凝土數量多、工程條件復雜和施工技術要求高的特點。除了必須滿足普通混凝土的強度、剛度、整體性和耐久性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控制溫度變形裂縫的發生和開展。因此,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必須考慮溫度應力的影響,并設法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減小其內外溫差。而溫度應力的大小,又涉及結構物的平面尺寸、結構厚度、約束條件、含鋼量、混凝土的各種組成材料的特性等多種因素。所以,必須采取溫度差和溫度應力雙控制的方法以確?;炷恋馁|量。
4.1 施工準備以及要點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除按一般混凝土施工前必須進行的物質準備、機具準備、技術準備和現場準備外,應根據其施工的特殊性,做好附屬材料和輔助設備的準備工作,如冰、冰水箱、真空吸水設備、水泵、測溫設備等。尤其要做好施工方案的編制工作。施工方案編制的重點,應該是:①根據減少約束的要求,確定分層分塊的尺寸及層間、塊間的結合措施。②通過熱工計算,確定混凝土入模溫度以及對材料加熱或降溫的措施。③確定混凝土攪拌、運輸和澆筑的方案。④制定混凝土的保溫方案。
4.2 混凝土澆筑要點
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應根據整體連續澆筑的要求,結合結構尺寸的大小、鋼筋疏密、混凝土供應條件等具體情況,選用以下三種方法:全面分層。即將整個結構澆筑層分為數層澆筑,當已澆筑的下層混凝土尚未初凝時,即升始澆筑第二層,如此逐層進行,直至澆筑完成。這種方案適用于結構物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施工時宜從短邊開始,沿長邊推進;也可分為兩段,從中間向兩端,從兩端向中間同時進行。分段(塊)分層。適用于厚度較薄而面積或長度較大的工程。施工時從底層一端開始澆筑混凝土,進行到一定距離后澆筑第二層,如此依次向前澆筑其他各層。斜面分層。適用于結構的長度超過厚度三倍的工程,振搗工作應從澆筑層底層開始,逐漸上移,此時向前推薦的澆筑混凝土攤鋪坡度應小于1:3,以保證分層混凝土之間的施工質量。
5 結束語
而言之,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高層建筑是不可避免的產物之一,雖然我國的建筑業起步較晚,但隨著近幾年的建筑業的高速發展,工程中的施工技術也在不斷改進,但有時總會出現因為底蘊不足導致的技術問題,所以,作為建筑業的一員,只有不斷的通過總結與實踐才能使得我國建筑施工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且我們還要積極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我國的高層房屋建筑技術盡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張陶,莫志榮.高層建筑結構轉換層施工初探[J].廣西工學院學報,2005.
[2] 何沛.高層建筑厚板轉換層結構的研究和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0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