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習數學知識離不開學生個體的體驗,對于學生進行體驗學習,其實是讓學生用心去感悟,并在體驗中進行思考與創造,用這種方法來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學生;實踐能力;思考能力;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20-01
新課改的開始實施,教育教學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對于課堂教學有了非常大的改進,由于新課改的實踐與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們結合近十年的教學經驗,在小學的教學中進行體驗。
一、創建良好地學習環境
現在的教學課堂模式比較單一,上課內容也比較陳舊,并且知識面較窄,導致學生對數學的認知不夠全面,受到嚴重的影響,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創造欲與求知欲望,在新課改中曾經指出:數學的教學必須從他們的實際出發,建立幫助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情境,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說,知識是情景化的,并且在非概念的水平上,感知與活動比概念化還要重要。
在數學第一節課的開始,如果教師能夠善于從實際出發,并巧妙的提出概念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對問題產生好奇,從而吸引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愿意參并發現知識,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學生在學習圓的面積時,顯示:一個圓,以原點為中心,沿半徑進行切割,將切開的圖形拼成長方形,長方形周長與圓周長多六厘米,請求出圓的面積。突然一看,不知道怎么下手,學生一旦經過自己的探究,就可以想到:長方形周長和圓周長相比多出兩個寬,就是我們切開后的半徑,圓的半徑長為三厘米,所以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二、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要想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積極主動,必須改變教育內容,將現在的教育模式進行變革,更新觀念與創新教學方法,可以讓師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合作交流與互動,還能建立平等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自由、活躍、積極的狀態,并且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才可以有效地提升能力,并不是被吸引、強化記憶與反復練習的問題,而是學生將已具備的知識與經驗作為基礎,并依據環境和個體相互作用來主動構建意義的歷程。比如,“如何將分數化成為小數”?應該讓學生將分數一點點的去除,算出1/8、9/35、15/42都化成為有限的小數分數。再把所有分數中的分母進行分解成質因數,能夠看出來分母里僅含質因數3或5,之后判斷出分數化為有限小數地方法,僅僅這樣做不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假如我們換種方法,先讓學生自己來猜:這些分數為什么可以化成為有限小數?會與什么有關聯?接著在問學生“可以化成為有限小數,他們的分子分母有什么樣的特征呢?”這是讓學生們展開思考并進行討論的關鍵,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匯報“分母是五和二的倍數”就可以化為有限小數,所以充分的讓學生進行交流、爭辯、表達,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來鍛煉自己的思維創新能力。在教學的時候,盡量避免關注學生是否能找到相關的規律,而應該注意他們能不能自主思考,假如學生并沒有發現規律,老師應該鼓勵他們交流合作,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夠在和諧的環境中去相互學習、探索問題。并且通過對數學的學習,還可以收獲更多的體驗。
三、注重教學的開放性,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學科,進行開放性的教學,能夠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對于學生的變通思維與創造能力的訓練也做出了新的可能性,因此,在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時,在選題方面既要注重難度,也要選擇大部分學生都能接受的,還要隱藏創新的元素,還能給學生留有多角度看問題、多層次去施展學生聰明的空間。目的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去解決問題、吸收問題與發現問題的能力,并注重他們自主獲取知識與重組應用,用綜合角度來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維。
四、尊重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與積極評價
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教學的過程中一定會使學生們的創造人格與創造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依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對教學內容上做出廣度與深度分層次來教學,有可能的話盡量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及學習指導辦法,對于學生們的評價上,我們必須承認學生們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對于不同性格和不同程度的學生要提出不一樣的要求。因為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與個性特征都是不同的,所以對于認識同時事物的深度與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他們的認知結構一定是個性化的、多元化的與不盡完善。所為學生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思維策略與認識方式不同,及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的不同,作為教師必須了解每個學生并尊重它們存在的差異,并積極地評價他們的創新能力,從而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地教學環境,這樣學生才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展現自己的特點,有一些學生學習是有困難的,老師這個時候要給予幫助和關心,并鼓勵他們參與活動,可以嘗試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并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還要做到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如果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要進行引導,幫助分析其原因,才能鼓勵他們改正,同時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新課改已經在全國進行大范圍的開展,怎樣才能探索出適合他們主動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精神及合作品質的培養,是現在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新課改具有挑戰性、探索性的問題,使學生利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帶動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做好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對知識的實踐、探索、變化、發展與發生的感悟,并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地精神,使新課改與創新方法更有效的結合起來,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自主學習的訓練落到實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的全面發展,即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創新能力,也是幫助學生探尋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思考中發展、培養、創造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既可以幫助學生改變對數學產生的枯燥感與畏懼感,使學生在課堂上充滿生機與活力,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更好的獲取知識。所以要用“新課標”的精神作為引導,進行活學活用,來創造性的教學,使學生通過認識數學的學習規律,去增強自己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帶動學生自主學習[1]。
參考文獻
[1]王葉玲.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J].教育:文摘版,2015(4):00159-001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533.htm